- 相關推薦
名不虛傳的意思及故事
名不虛傳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不虛傳的意思及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不虛傳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名不虛傳
【拼音】:
[míng bù xū chuán]
【解釋】:
虛:不真實。名:名聲。傳出的名聲與實際相符合,不是虛假的。確實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出處】:
《史記·游俠列傳》:“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晉·陳壽《三國志·徐邈傳》:“帝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傳。”
【舉例造句】:
立在瀑布下流的溪旁,向上一看,果然是~的一個奇景。
【成語典故】:
薛道衡是北朝時代的人,他的詩作得很好,聞名于當世;因此,常常有慕名的人前來求教于他。
有一次,齊國邀請他前去觀光,因為當地的人民過于熱情,他不忍拂逆他們的好意,就一直這樣在那住了下去。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正月初七,也就是俗稱的人日,薛道衡就在這一天作了一首紀念人日的詩。這時,齊國有個慕名者前來拜訪薛道衡,看到他作的詩,就念著頭兩句:“立春才七日,離家已半年。這是什么詩呀?”那個人失望的問,“人家都說薛道衡很會作詩,但這首詩中說的是什么話呀?看來只是虛有其表,被人誤傳罷了。”那人說著,又接下去看后面兩句詩:“人歸落雁,思發在花前。”這時他不禁大加贊賞,點點頭說道:“薛道衡的詩果然名不虛傳。”
“名不虛傳”的成語,就這樣成了恭維之詞,它本來是指一個人既然有了名氣,一定會有些本領,絕不會是虛傳的。現在則廣泛的被運用,只要看到別人有好的表現,都會用“名不虛傳”這句成語來夸贊他。
成語出處
然其私義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至如朋黨宗彊比周,設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與暴豪之徒同類而共笑之也。(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
后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名不虛傳”。
成語故事
漢武帝時,有一個名叫郭解的俠士。他身材矮小、貌不驚人,卻愛好行俠仗義。年青時曾不惜性命為朋友報仇,還做過藏命作奸、鑄錢掘冢的事情。后來他意識到這種做法不對,于是決定痛改前非,厚施薄望,救人之命不恃其功。人們對他的看法也漸漸改觀了。
郭解處世恭儉,在本縣從不乘車,到鄰郡請求別人,也從不會強求。他在當地的名望越來越高,一些賢豪和他也常有往來。郭解曾有一個外甥,在與人喝酒時,仗勢欺人,強行灌酒。對方一怒之下將他殺死,然后逃走了。郭解的姐姐既生氣又難過,將自己的兒子陳尸街頭,想借此羞辱郭解。后來,兇手自己回來將實情告訴了郭解。郭解認為是自己的外甥有錯在先,不僅沒有加罪于他,還將他放走了。郭解如此公正深得大家敬重,依附于他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一年,漢武帝欲將豪富遷徙到茂陵以便控制。郭解雖家貧,卻也在遷徙之列。臨行之日,前來送行的人數眾多。他到了茂陵后,當地的賢豪紛紛前來與之結交。
不久,朝廷下令捕捉郭解,因為他與一起殺人案件有關聯。辦案人前來調查時,郭解的門客齊口稱譽,辦案人于是回報武帝,說郭解無罪。御史大夫公孫弘說:“郭解雖然不知是誰殺了人,但他身為布衣任俠行權,以小冤小仇殺人,這罪更重于他親自殺人,當屬大逆不道。”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郭解全家被誅。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他們個人的行為符合道義,廉潔而有退讓的精神,有值得稱贊的地方他們的名聲并非虛假地樹立起來的,讀書人也不是沒有根據地附和他們的。至于那些結成幫派的豪強,互相勾結,依仗財勢奴役窮人,憑借豪強暴力欺凌孤獨勢弱的人,放縱欲望,自己滿足取樂,這也是游俠之士認為可恥的。我哀傷世俗之人不能明察這其中的真意,卻錯誤地把朱家和郭解等人與暴虐豪強之流的人視為同類,一樣地加以嘲笑。”
成語寓意
正如司馬遷所說郭解被改過自新,被人認可,最后卻因從前的事被冤枉,被全家被誅。所引申出來的成語“名不虛傳”,放在社會中,只有表里如一的人,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徒有虛名之人,無論怎么偽裝,終將會被人識破。
【名不虛傳的意思及故事】相關文章:
兒童成語故事:名不虛傳11-18
神雕仙刻,名不虛傳名人故事04-14
名不虛傳成語解釋09-15
學而時習之的意思及故事04-20
玉汝于成的意思及故事02-14
干卿底事的意思及故事03-29
韓盧逐逡的意思及故事04-06
阿堵物的意思及故事11-21
抱佛腳的意思及故事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