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成語故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用到成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成語故事1
三國時期,在吳國有一個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家里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較困苦。即使如此,他的母親仍然想方設法讓他念詩書,學禮儀,鼓勵他結識一些讀書人,以便將來出人頭地。
有一年,縣試時,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來參加考試。有些考生貧困,沒有多余的錢財住客棧,孟母就請他們到她家里住宿。她還縫了很大的被子給那些考生蓋。她說:“我的孩子仰慕你們眾位的品德和學問,可我又沒有能力好好招待你們,只能做這點事表示對你們的敬意。”于是,孟母名聲很快傳遍了各地。
孟宗是一個非常孝順母親的人。他知道母親含辛茹苦,才把他培養教育成人,所以心中對母親又愧疚又感激。
有一年冬天,孟母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許多天,什么東西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對孟宗說:“孩子,真奇怪,我現在忽然想喝點筍尖湯。”孟宗聽說母親想喝湯,非常高興,因為母親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身體越來越衰弱了。不過他馬上又發愁起來,因為當時正是寒冬,而竹子要到春天才會發芽,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筍呢?孟宗想著想著,不覺皺起眉來。孟母見兒子這副表情,便說:“哦,我大概是病糊涂了,這節氣哪兒來的竹筍呢!算啦!”
孟宗馬上告訴母親:“您別著急,我會盡量想法找點筍尖回來燉湯給您喝的。”可是他心中又想,答應起來容易,可是最近這兩天這么冷,寒風呼嘯不停,動物全在冬眠,花草樹木離出芽生長還有一段時間,我怎能找到筍尖呢?可是一想到母親要喝筍尖湯,他馬上來了力氣,于是扛起鏟子、鋤頭,冒著風雪向山中走去。終于走到了一個竹林。當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鋪了一地,更加心驚:“天哪!幾乎連青綠的竹葉都看不見,上哪兒去找新筍尖呢?這實在是辦不到的事情呀!老天爺,可憐可憐我吧!我母親病得那么重,若是找不到筍尖燉湯給她喝,那我可一輩子也不能心安哪!”他想到母親正在病床上期待筍尖湯,鼓足勇氣對自己說:“我挖一挖試試吧,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到挖著筍尖為止。”
寒冬臘月,土凍得像鐵一般硬,他吃力地一鏟鏟挖下去,一直累得筋疲力盡,仍然看不到半點綠色的筍尖。孟宗挖不出竹筍,又想著病床上的母親,不由得對著土坑哭了起來。哭了好一陣子,當他睜開淚眼往地上瞧時,不禁吃了一驚。原來,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變成了軟泥,軟泥中居然有幾個綠尖頂冒了出來!
“呀!筍尖啊!筍尖啊!”孟宗驚叫起來,心想:這不會是做夢吧?他連忙彎腰去拔,拔出一個,摸了摸,哈哈,心中竊喜。原來真的是新鮮筍尖!母親的愿望終于可以滿足了!問題是,剛才還什么都沒有的土坑,怎么會在突然間長出新鮮的竹筍來呢?太不可思議了!難不成是上天的賞賜?“嗯,一定是的!”孟宗對著上天叩首說,“謝謝老天爺!”
孟宗挖出土坑中的筍尖,趕回家去做筍湯。孟母看見兒子拿了竹筍回來,也非常吃驚。她喝了兒子給熬的筍湯之后,病沒過多長時間就痊愈了。
后來,孟宗更加努力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者,并且當了朝中的大臣,做了很多好事。
經典成語故事2
【注音】shù yùn qǐ huǒ
【成語故事】從前有一個婆婆誣告兒媳偷家里的肉,兒媳百口莫辯被婆婆趕出家門,只好去找鄰居大嬸幫助伸冤。大嬸深知她的`為人,就想出一個辦法,拿一團亂麻到那個婆婆家去借火,說是自家的狗因為爭吃別人家的肉被咬死。婆婆知錯就去追兒媳回家。
【出處】故里母非談說之士也,束蘊乞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適可。
《漢書·蒯通傳》
【解釋】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為人排難解紛。同“束缊請火”。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求人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束缊舉火、束缊請火、束缊還婦
【押韻詞】朽條腐索、深思苦索、披裘帶索、鋭挫氣索、流落失所、收緣結果、披麻帶索、多歷年所、來因去果、暗中摸索、......
【成語舉例】打門聲急誰氏子,束蘊乞火霜風寒;勸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宋·方岳《三虎行》
經典成語故事3
不舞之鶴的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尚書左仆射羊祜家里養了一只白色的丹頂鶴,他十分喜歡這只鶴。鶴在吃飽喝足后盡情狂舞,他向客人夸獎鶴是如何有靈性,客人前去觀看,鶴因為有生人在場,怎么也不起舞,讓客人大失所望,說這是一只不舞之鶴。
競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意謂自己無能,辜負了賞識者的厚望。蒲松齡以自己科學受挫,有負責祎祉的器許,故有此喻。
譯文:他剛到淄川任縣令時,我當時還是個少年,承蒙他器重和贊許,而我愚鈍不才,竟在科舉受挫,辜負了老師的厚望,正如羊叔子有一只鶴善于跳舞,在客人面前一試,偏偏不跳使羊叔子丟臉一樣。
不舞之鶴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bù wǔ zhī hè
【解釋】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窯主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
【用法】作主語、賓語
【近義詞】無能之輩
不舞之鶴的成語接龍
鶴唳猿聲 聲勢熏灼 灼艾分痛 痛不欲生 生炒熱賣
賣頭賣腳 腳高步低 低唱淺酌 酌古參今 今月古月
月地云階 階前萬里 里丑捧心 心謗腹非 非此即彼
彼此彼此 此發彼應 應答如響 響徹云際 際遇風云
云屯蟻聚 聚精凝神 神清氣朗 朗朗上口 口是心苗
苗而不秀 秀才造反 反聽內視 視如糞土 土崩魚爛
爛若披錦 錦繡前程 程門立雪 雪兆豐年 年輕力壯
壯氣凌云 云霓之望 望塵莫及 及第成名 名揚四海
海不波溢 溢于言表 表里如一 一元大武 武斷專橫
經典成語故事4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話說孔子和顏回曾參冉子三人打麻將,顏回等三人覺得孔子在魯國做過官,手里有錢,于是三人抽老簽一起騙孔子的錢。孔子最后榆得是血本無虧,連褲腰帶都押上了。麻將散場后路邊的人問他:“輸贏如何?”孔子說:“三人贏必有我輸也。”山東話行和贏同音,師和輸同音,于是傳來傳去就傳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師也這個成語。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人養了一窩的豬,到了冬天豬怕冷,這個宋國人就在豬圈里放了很多的草讓豬御寒。有一只兔子半夜跑到豬圈里偷吃豬圈里的草,不料因為天黑看不見,一不小心掉到了豬圈旁邊的豬糞池里淹死了.第二天那個宋國人看到了死兔子很高興,于是就天天的守在豬圈旁邊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吃豬圈里的草淹死在豬糞池里。這就是守豬待兔的由來,豬和株是通假字,所以史書上又稱守豬待兔為守株待兔。
殺雞取卵
從前有個人家里養了只老母雞,這只雞特別地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只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著也沒什么用了,就殺了這只雞,破開雞肚子后發現這只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石。大大小小的膽結石就像雞蛋一樣。殺雞的時侯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看到了以后就四處亂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毛遂自薦
毛遂這人是個文學青年,經常寫點小文章在網上發表一下,可是網易的版主和網友們都不喜歡他寫的文章,因為文章寫的太爛了。在網易BBS上混了一兩年了,寫的文章回帖的人沒幾個,版主也不給個“薦”字。搞的毛遂很不爽。所以以后在BBS上發文章的時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題目后面自己加上一個“薦”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別喊》“薦”。《我是一個偉大的小丑》“薦”。寫手們和版主對他的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這種做法形容為毛遂自薦。
三顧茅廬
三國時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扶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隴中請他。劉備的老板劉表一向就對劉備不滿,平日里給他準備的飯都是殘羹剩飯,這天劉備吃完飯后到了諸葛亮那里坐了沒一會,肚子就開始疼,一會工夫就上了三次廁所,諸葛亮心想老劉今天身體不好拉肚子還辛半苦苦地跑到我這里來看我,很感動,于是就出山了。廁所在農村又叫茅房,茅廁,茅廬。于是后人就把這段典故說為成語三顧茅廬。
望梅止渴
曹操有一次行軍打仗,士兵們走得一個個都很累,沒有精神也沒有斗志。曹操就騙他們說:“前面有個梅莊,梅莊里有個梅小姐,長得是天姿國色,美艷無雙,誰第一個到達戰場,我就把梅小姐許配給他做老婆.”士兵們一聽都來了精神,一個個口水都流下來了。終于在規定時間到達了官渡,打敗了袁紹,后人稱這個典故為望梅止渴。
經典成語故事5
北宋時候有一個叫陳堯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當時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百發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對他很敬佩。陳堯咨受到大家稱贊之后,覺得自己的本領已是天下無雙,便驕傲自滿起來。
一天,陳堯咨又在靶場表演他那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出,把又細又軟的柳枝條射斷了。觀眾們看得大聲喝彩,并要求他再來一次。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正從那里經過,看了后,卻笑著說:“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過手法熟練些罷了!”陳堯咨聽了,不禁大怒,喝道:“你這老頭有什么本領,竟敢藐(miǎo)視我?”老頭回答:“我哪里敢藐視你,我只是從幾十年的斟(zhēn)油經驗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會找出竅門來的`道理。”說著,便從他的油擔上取下一個葫蘆,葫蘆口上放一枚方孔銅錢,然后打了一勺油,高舉油勺往葫蘆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條線似的穿過錢孔進入葫蘆中。油倒完了,把銅錢拿起來給大家看,錢孔周圍竟沒有一絲油漬(zì),大家看了都贊嘆不已。老頭微笑著對陳堯咨說:“我這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咨聽了,一聲不響便掉頭走了。
后來的人便根據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用來說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辦法來。、
經典成語故事6
【拼音】lín shēn lǚ bó
【成語故事】東漢明帝皇后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義,她十分喜歡賈妃所生的劉炟。劉炟繼位成漢章帝,尊馬氏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馬氏的兄弟,馬后拒絕。而她的侄子馬豫抱怨沒得到更多的.恩惠,楊終勸馬廖面臨深淵,腳踏薄冰,不能放縱兒子。
【典故】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小雅·小旻》
【釋義】深:深淵;履:踩踏;薄:薄冰。面臨深淵,腳踩薄冰。比喻小心謹慎,惟恐有失。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處境艱難
【近義詞】小心謹慎、提心吊膽、兢兢業業
【相反詞】膽大妄為、昂首闊步、無所忌憚
【成語示列】豈可不臨深履薄,以為至戒?
《后漢書·楊終傳》
經典成語故事7
【釋義】
聽從別人善意的忠告或建議,就像溪水順流而下,一點也不勉強。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夾在強大的楚國和晉國之間,立場經常左右搖擺。
有一回,鄭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果觸犯了楚國。
楚國的子重率兵進犯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向晉國求援。晉國立即派出欒書率兵救援。
晉、楚兩國軍隊相遇,楚軍見晉軍來勢兇猛,便且戰且退,撤回楚國境內。晉軍趁勢攻打楚國的盟友蔡國。
蔡國急忙向楚國求救,楚國立即派公子申與公子成率領申、息二地的兵馬趕去救援。
晉將趙同、趙括等人主張與楚決戰,催請欒書快下令行動。欒書本打算同意,但智莊子、范文子、韓獻子表示反對,說道:“我們是來救助鄭國的,現在已經達到目的了。
若再將戰火燒到蔡國,將沒完沒了,還會激怒楚國。我們與楚軍作戰,并不能穩操勝券,即使打贏了,也不過是勝了申、息二地的兵馬;如果輸了那就是很大的恥辱了。”
當時主張作戰的`將領占絕大多數,但欒書還是接受了智莊子他們三人的意見,下令撤軍。
過了兩年,欒書趁楚國不備,攻下了蔡國,準備去攻打楚國。
智莊子、范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具體情況后,再次建議欒書暫時不要攻打楚國,改去攻打沈國。
欒書又一次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時人便稱贊欒書,贊其從善如流。
【出處】
《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經典成語故事8
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擅長說笑話,所以四周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外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與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出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終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
從今,人們便依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與各種考試,沒有被錄用,叫做“名落孫山”。
經典成語故事9
味如雞肋
【味道和雞肋一樣。比喻對一件事情沒有多少興趣,但又舍不得放棄。例:經濟學對他來說,味如雞肋;但既然已經讀了這么多年,也就只好學下去了。】
三國時期,曹操帶領軍隊攻打一個城市,很長時間沒有攻打下來。這時候,他感到進推兩難:撤退吧,就前功盡棄,實在可惜;繼續攻打下去吧,又實在沒有取勝的把握。一天他在吃雞的'時候﹐感到這情形就像是吃雞肋:實在沒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丟掉又舍不得。這時候有人來問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么?”他就隨口回答”雞肋。”出自《三國志》
經典成語故事10
子產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歸西,晉平公借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于是,子產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墻拆掉,然后趕進車馬,放置隨行物品。
晉平公知道這一消息后,大吃一驚,派大夫士文伯趕到賓館責問子產為什么這么做。士文伯說:“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來朝聘的諸侯很多為了防止盜賊,保障來賓安全,特意修建了這所賓館,筑起厚厚的圍墻。現在你們把圍墻拆了,怎么保證其他諸侯來賓的安全呢?晉平公想知道你們拆圍墻的目的是什么。”
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小國,需要向貴國進獻貢品。這一次,我們帶來從本國搜羅來的財物前來朝會,偏偏趕上你們的`國君繁忙無比,既見不到他人,也不知道何時允許我們進見。我聽說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己住的宮室是矮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高大壯麗。賓客到達的時候,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戚與共,你不懂的,他給予教導,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賓客來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樣。可是,現在晉國銅鞋山的宮室有好幾里地,而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門口進不去車子,接見又沒有明確的日期,我們也不能而入。倘若不拆掉圍墻,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做使者的罪過了。如果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愿意修好圍墻再回鄭國。”
士文伯回去后,把子產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晉平公。晉平公感到非常慚愧,便立即吩咐下人傳見子產,并隆重宴請鄭國使者,送了豐厚的回贈,此外,晉平公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經典成語故事11
【漢語拼音】zhū zhū xiào liàng
【近義詞】:銖銖較量、錙銖必較、錙銖較量
【反義詞】:虛懷若谷、謙虛謹慎、寬厚待人
【成語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柳柳州》:“然榮辱得失之際,銖銖校量,而自矜其達,每詩不著此意,是豈能真忘之者哉!”
【成語解釋】銖銖:分量極輕。指斤斤計較。
【銖銖校量造句】什么事情都銖銖校量很沒意思,還容易得罪人。
【銖銖校量的成語故事】
《苕溪漁隱叢話》,南宋漢族詩話集。胡仔編撰,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共一百卷,五十余萬字。前集六十卷成于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后集四十卷成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四庫總目提要》稱此書繼阮閱《詩話總龜》而作。
經典成語故事12
出處:
元代石君寶的《曲江池》曲。
意思:
棉絮里藏著針。比喻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尖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不僅文章寫得好,也寫得一手好字。他的字外表似乎很軟,骨干卻很硬朗。他自己說:“我寫的.字好比綿里鐵。”同朝書畫家趙松雪在蘇軾的書法作品后面所題的《跋》里說:“公自云:‘余書如綿里鐵。’觀此書,外柔內剛,真所謂綿里鐵也。”比喻外柔內剛,柔中有剛,就叫“綿里鐵”,為褒詞。
后來,“綿里鐵”變作了“綿里針”,這就不是稱贊的意思了。如元曲《曲江池》(石君寶作):“笑里刀剮皮割肉,綿里針剔髓挑筋。&rdquo,勵志名言;其中的“綿里針”,也說作“綿里藏針”,形容表面裝和氣,而內心尖刻陰險的人。
經典成語故事13
【拼音】fēi hóng xuě zhǎo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蘇軾與蘇轍兄弟曾在澠池一寺院住過,與寺院老和尚關系很好,并在寺內墻上題詩。后蘇軾故地重游作《和子由澠池懷舊》詩大發感慨:“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出處】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
【解釋】比喻事情經過所留下的痕跡。同“飛鴻印雪”。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往事印痕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飛鴻踏雪
【押韻詞】兔子不吃窩邊草、因難見巧、逞工炫巧、村夫野老、世事紛擾、疾風彰勁草、使乖弄巧、縮頭縮腳、魚大水小、不見圭角、......
【成語舉例】浮世飛鴻雪爪,故山亂葉茅蓭。
清·陳維菘《風入松·納涼》詞
經典成語故事14
【拼音】yǐ gǔ fēi jīn
【典故】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史記·秦始皇本紀》
【釋義】非:非難,否定。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用歷史故事非難當今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以古諷今
【同韻詞】磨杵成針、避跡違心、企佇之心、享帚自珍、稀世之珍、頂門一針、洗心自新、氣冠三軍、誓無二心、虛氣平心。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中擺酒賀壽。70位博士前來拜壽,丞相李斯當眾宣布:“今后必須把《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統統燒掉,再談論者處死,以古非今也要處死,甚至滿門操斬,秦始皇當眾下詔通告天下。
經典成語故事15
史料記載:“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文德,爭之不能決,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太丘名陳,元方、季方之父也。”
潁川有個叫陳宴的人,自幼好學,辦事公道。后來做了縣官,更是廉潔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來被朝廷任命為侍中,又想讓他當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為尚書令。因為陳宴、元方、季方的聲望極高,當時豫州的`城墻上,都畫著他們父子三個的圖像,讓百姓學他們的品德。
元方有個兒子叫長文,季方有個兒子叫孝先。有一天,他們為自己父親的功德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高,爭來爭去沒有結果,便一同來請祖父陳宴裁決。陳宴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他倆的功德都很高,難以分出上下啊!”兩個孫子滿意而去了。
【經典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06-12
經典成語故事05-23
成語故事09-10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5-15
古代成語故事 代成語故事集錦02-16
如魚得水成語故事07-28
攀龍附鳳成語故事08-07
出爾反爾成語故事06-28
曲突徙薪的成語故事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