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成語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
白首為郎
這個典故出自《漢武紀事》。漢武帝曾經乘輦到郎署,看見一老翁,須鬢皓白,衣服不整。武帝問他說:"你何時當郎官,這么老!"回答說:"我姓顏名字叫駟,是江都人,在漢文帝時作郎官。"武帝問:"為什么這么老沒有得到重用呢?"回答說:"文帝好文,而我好武;景帝好老,而我還年輕;陛下好少,而我已老。所以三代遭遇不好,所以老在郎署。"武帝被他感動,提拔他為會稽都尉。
后用"白首為郎"比喻遭遇不好,人才長久被埋沒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2
如泣如訴
北宋時,蘇東坡被貶到黃州。當時他悲痛欲絕,但很快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適應環境后他覺得這里雖不能有所作為,卻可以修身養性。一天,蘇東坡帶了三位朋友來到赤壁之下。江面清風徐來,濤聲依舊,大家邊唱邊聊,快樂非凡。蘇東坡覺得心曠神怡,飄飄欲仙,忘情之間,敲著船舷打著拍子,唱起歌來。一位朋友吹簫應和,一唱一和,十分和諧。
蘇東坡聽著簫聲似怨恨,似愛慕,如泣如訴,余音凄切婉轉,好像將斷未斷的一縷細絲,在夜空中裊裊遠播。蘇東坡開誠布公地問這位吹簫的.朋友:“為什么要吹這樣哀傷的調子呢?”朋友實事求是地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想當初曹操率大軍,破荊州下江陵,戰船千里相連,族旗遮蔽天空,他面對大江飲酒賦詩,何等的氣概!如今他在哪里呢?人生短暫!雖想永生哪里能夠!我是寄情于悲聲之中啊!”蘇東坡推心置腹地開導朋友:“這江水奔流不息,萬物和我互相擁有,無窮無盡,清風明月,非我所有,卻任我觀賞享受。你不覺得擁有整個世界,其樂無窮嗎?還有什么看不開的呢?”那位朋友恍然大悟,轉悲為喜,再次暢飲盡歡。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3
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源了。
【啟發】
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同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4
北宋有個大畫家叫文與可,他首創了畫竹葉時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的寫意墨竹,開創了墨竹畫派,對后世的畫壇影響深遠。
文與可畫竹可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記錄竹子在不同季節的生長情況,一有靈感就鋪紙研墨,把竹子的印象畫在紙上。時間一天天過去,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各種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了,只要凝神提筆,在畫案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形態各異的竹子就好像在眼前晃動一樣。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栩栩如生。可每當人們夸獎他的時候,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詩人晁(cháo)補之對文與可的畫很有研究,他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現在人們用“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5
在宋國有個擔心自己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里,對家人說:“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幫助禾苗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啟發】
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規則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6
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啟發】
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7
在一個森林里,住著一只大老虎,有一天大老虎的肚子很餓了,想找個小動物當點心,他在路上走著走著,遇見一只瘦小的小狐貍。
于是大老虎就撲了上去,沒想到小狐貍大喊一聲:“哼,森林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大王,大家都怕我,你敢吃我?”大老虎看小狐貍又瘦又小,不相信他說的話,可是看小狐貍說得那么認真,又怕他說的是真的。于是,小狐貍說:“你以為我在騙你呀?要是你不信,你就跟在我后頭瞧瞧吧。我走到哪兒,大小動物見了我,就會嚇得跑走的。”大老虎想:“我得去瞧一瞧。”于是小狐貍仰著頭在前面走,大老虎跟在小狐貍后面。山上的`鹿呀羊呀,一看見小狐貍后面跟著一只大大老虎,都嚇得跑走了。大老虎看了,還以為他們害怕小狐貍,不知道他們害怕的是自己,大老虎嚇得再也不敢吃小狐貍了。
“狐假虎威”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假”是“借”。有人仗別人的勢力欺負人,可以說他是“狐假虎威”。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8
男耕女織
車水《中國歷代名女。針神薛靈美純情慰曹丕》:夫妻摯情,在普通的百姓中很容易產生,一般的人也就常常不覺得特別珍貴;但貴為至尊,富擁天下的帝王與后妃因為有著權勢、財富、子嗣等因素的影響,反而難以產生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而魏文帝曹丕偏又對這種純真之情十分向往,所以薛靈蕓對他來說是多么的難得,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情感的歸宿。因為有對薛靈蕓的真愛,所以他對薛靈蕓生活習慣與宮中禮制不合的地方也就很能寬容。例如,薛靈蕓在家鄉已習慣在昏暗的燈光下縫織霓裳羽衣,以便節省燈火;到皇宮后,宮殿燈火通明,她覺得真是極大的浪費,因此也要求全部熄滅,只剩下一支蠟燭照著她縫織刺繡。曹丕也應允了她的'要求,常常伴坐在一旁,在幽幽燭光下,默默無聞地望著忙碌著的薛靈蕓,有時甚至產生幻覺,以為自己與妻子,是一對過著男耕女織生活的鄉野夫妻。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9
白云親舍
這個典故載于《新唐書.狄仁杰傳》。唐朝高宗和武則天時代的一位名臣,名叫狄仁杰,曾官居大理臣、河南巡撫、宰相。狄仁杰年輕時在并州(山西省太原市西)都督府任法曹參軍(司法部門的官員)那時,他的.父母在河南(河南省孟縣)居住。一天,狄仁杰登太行山,向河南方向看云,那邊有一片白云在天空中飄浮著。他指著白云對左右同行的人說:"吾親舍其下。"就是說,我的雙親住在那片白云下面。
現在用這一典故作為懷念父母親人的詞語。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0
義無反顧
注釋:義:正義的事情。反顧:回頭看。在道義上只許勇往直前,絕對不能猶豫退縮。
故事:
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漢武帝很賞識他,讓他在身邊做官。
當時,漢武帝派唐蒙負責修治西南蜀道。由于唐蒙征集民工過多,又殺了當地人的首領,引起了當地人民的暴亂。漢武帝命司馬相如寫一篇文告責備唐蒙,并向巴蜀百姓講明修路的原因。司馬相如在文告中講明了征集民工和士兵修路的`必要性,也說明了驚擾當地人民,殺掉首領、長老并不是皇帝的意思,望當地百姓諒解。他希望巴蜀人民了解國家法令制度,不要自行逃亡或互相殘殺。他還指出:士兵戰斗的時候,應該迎著刀刃和箭鏑,勇敢地沖上前去,而不能回頭向后逃跑,人人應懷對敵憤慨之心,打起仗來就像報私仇一樣……
司馬相如的文章寫得非常有說服力,后來修路的工程順利地完成了。
造句: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1
1忍辱負重
注釋:忍:忍受。負:擔負。重:重任。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忍受著暫時的屈辱,以完成肩負的重大任務。
故事:
公元221年,蜀主劉備不顧將軍趙云等人的反對,出兵攻打東吳,以奪回被東吳襲奪的戰略要地荊州,并為大意失荊州而被殺的關羽報仇。
東吳孫權派人求和,劉備拒絕。于是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兵迎敵。
當時,陸遜手下的將領多是孫策時代的舊臣名將,有的是王公貴族。他們驕傲自負,不大聽從陸遜調遣。于是陸遜召集眾將議事,手按寶劍說:“劉備天下知名,連曹操都畏懼他。現在他帶兵來攻,是我們的勁敵。希望諸位將軍以大局為重,同心協力,共同消滅來犯敵人,上報國恩。我雖然是個書生,但主上拜我為大都督,統率軍隊,我當恪盡職守。國家所以委屈諸位聽從我的調遣,就是因為我還有可取之處,能夠忍受委屈,負擔重任的緣故。軍令如山,違者要按軍法處置,大家切勿違反!” 陸遜這一席話,把眾將領都鎮住了,從此再也不敢不聽從他的命令。
最終陸遜因謀略過人,調度有方,結果大敗蜀軍,劉備敗退白帝城。
造句:為洗刷不白之冤、完成秘密使命,他獨自忍辱負重,為黨默默貢獻。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2投筆從戎
注釋:投:扔掉。指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
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他們倆,為國家奉獻自己。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種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與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造句:如果我現在是二十幾歲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筆從戎,雪此國恥。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
3過門不入
注釋: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故事:
堯命鯀治水,鯀的治水方法不對,水來土掩,積土阻水,結果失敗。鯀因此而被處死。
堯讓位給舜以后,舜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禹接受父親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的方法。經過整整十三年,終于制伏了洪水。
禹為了治水,幾次到過家鄉,而且曾經三次經過自己家門,還聽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沒有時間進去看看。禹說:時間寶貴,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陰,也要愛惜!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后來一直被人們所傳頌。
造句:他最近忙于公事,與家門相離咫尺,竟過門不入!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
4視死如歸
注釋:視:看待。歸:回。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故事:
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齊桓公曾任命當時的大夫鮑叔牙為宰相,被鮑叔牙婉言拒絕,他向齊桓公舉薦了管仲。于是齊桓公就向管仲詢問有關治理天下、復興國家的方略。管仲答復齊桓公說:“大量開墾土地,大規模地擴建城鎮,發展生產,利用有限的土地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我不如寧敕,請派他去做管理經濟的官員;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熟悉禮儀,舉止得體,說話有分寸,我不如隰朋,請派隰朋去管理外交;不辭辛勞、不計較個人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生命冒死進諫,我不如東郭牙,請派他主管監察;整肅軍隊,打仗英勇,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樣,我不如王子城父,請派他去統率軍隊;斷案英明,不枉殺無辜,我不如統章,請派他管理司法。如果您想富國強兵,有這五個人就足夠了;若您想稱霸天下的話,還得依靠我管仲。”齊桓公很贊同管仲的.話,任命他為宰相,并按照他所說的,分派了這五個人的官職。這五人果然干得非常出色。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逐漸強大起來,齊桓公也成為一代霸主。
造句:在革命斗爭中,千千萬萬共產黨員赴湯蹈火,視死如歸,表現出無產階級的英雄氣概。
出處:先秦·管仲《管子·小匡》
5道不拾遺
注釋:道:道路。拾:拾取。遺:別人丟失的東西。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故事: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做買賣的人途經武陽(今河北大名、館陶一帶),不小心把一件心愛的衣服丟了。他走了幾十里后才發覺,心中很著急,有人勸慰他說:不要緊,我們武陽境內路不拾遺,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聽了半信半疑,心里想:這可能嗎?轉而又一想,找找也無妨。于是趕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丟失的衣服。
造句:只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大力宣揚正氣,摒棄不良習氣,我們的社會秩序一定會越來越和諧,路不拾遺的良好社會風氣一定會盛行!
出處:后晉張昭遠、賈緯等《舊唐書》
6肝腦涂地
注釋: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甘愿犧牲。
故事:
漢高祖五年,一個叫婁敬的人求見劉邦。一見面,他就直截了當地說:您想在洛陽建立國都,是不是想要與周朝比一比盛況呢?劉邦點了點頭說:正是這樣啊!陛下錯了,婁敬坦率地說,您怎么可以和周朝相比呢?周朝是以德行治理天下的,可是您起兵豐沛,大的戰爭有70場,小的戰爭也有40場,天下的百姓肝腦都涂在地上,男人的尸骨都暴露在野外,那數目多得數也數不清,哭聲還沒斷,受傷的人傷還沒養好,而您卻要與周朝相比,在洛陽建立國都,我看這不合適。還是把國都建立在秦地長安為好,那里環山傍水,易守難攻,能容得下百萬之眾,可稱為‘天府’之地。 劉邦聽了婁敬的話,心中十分歡喜,覺得很有道理。
造句:我的職位雖低,但也愿肝腦涂地,以除國難。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劉敬書孫通列傳》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2
白面書生
這個典故出自《宋書.沈慶之傳》。公元450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想要舉兵北伐,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便勸諫文帝,認為不可輕舉妄動。可是宋文帝不但沒有采納,反而叫丹陽尹徐湛之和吏部尚書江湛等文官向沈慶之亂出難題狡辯。沈慶之當場氣憤地說:"皇上準備出兵北伐,而與白面書生之輩謀劃此舉,事情怎么能辦好呢?"宋文帝由于沒有聽勸沈慶之的正確意見,終于導致北伐失敗。
現一般用此典故諷刺那些只有書本知識,而社會閱歷不多的人。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3
白往黑歸
這個典故出自《韓非子.說林下》。楊布養了一只狗,只認識楊布衣服的顏色,而不認識楊布本人。有一次楊布穿白衣服外出。天下雨,脫下白色衣服,穿黑色衣服返回。他的狗不認識而大叫。楊布很生氣,要打狗,楊布的`哥哥楊朱說:"你不要打,你也是這樣,假若你是狗,主人穿白衣處出,穿黑衣返回,你能不奇怪嗎?"
后以"白往黑歸"比喻只看表面現象,不注意本質,或喻為前后不一致。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4
少見多怪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駱駝,有一天,他外出時偶然看見一頭牲口,背上長著兩個好大的肉疙瘩,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然后他便情不自禁地大聲叫道:“啊喲,大家都來看哪!瞧這匹馬,他的背腫得多高呀!”其實他看到的是一頭很普通的駱駝。駱駝的`本身,并沒有什么可奇怪的,只不過這人沒有見過,才覺得奇怪罷了。因為他只看到過馬,還認為那是匹“怪馬”呢。所以,東漢的牟融在赫赫有名的《牟子》一書中說:“牟子曰:“諺云‘少所見,多所怪,睹駱駝言馬腫背。”因為少見所以多怪,這就叫做“少見多怪”。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5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買了一瓶好酒,于是請了很多朋友到家里來做客,準備把這瓶好酒喝掉。這瓶酒非常好喝,大家都喝得很開心,喝到剩最后一杯的時候,大家都還想喝,可是讓誰喝呢?
于是,有人想了個辦法,對大家說:“這樣吧,咱們來比賽畫蛇。誰先畫好,最后一杯酒就讓給誰喝。”大家都同意了,就在地上畫起蛇來。有一個人很快就畫好了,他看到大家都還在畫,就說:“你們還沒畫好呀,看吧,我還來得及給蛇添上四只腳哩!”于是他端起酒杯,一邊喝一邊又在地上畫起來。他還沒把四只腳畫完,有個人也把蛇畫好了,就搶過他手里的酒杯,幾口就把酒喝干了,對他說:“蛇本來沒有腳,你為什么要給他畫四只腳呢?你現在畫的不是蛇了,所以你不能喝這杯酒!”
“畫蛇添足”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這個成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跟“弄巧成拙”一個樣;想賣弄一下本領,反而把事情搞壞了。故事中的那個人就是這樣,他已經把蛇畫好了,為了添四只腳,反而沒喝到酒。另一個意思跟“無中生有”相仿,蛇本來沒有腳,硬要給他添上四只腳,這不是多余的嗎?因此還有人用“蛇足”來比喻沒有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04-03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1-13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精選15篇)02-21
二年級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1-14
小學生必讀的勵志名言11-27
小學生必讀寓言故事02-26
小學生文言文必讀05-25
關于小學生必讀的名言警句09-30
二年級必讀寓言成語故事(通用20篇)08-24
人生必讀的好書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