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成語合集(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中國成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中國成語1
【釋義】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地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人物】戰國時期,藺相如(今河北曲陽人,一說山西臨汾人)“完璧歸”有功,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維護了趙王地尊嚴,被提升為上卿,位在廉頗(山西太原人,一說山西平遙人)之上。廉頗對此不服。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我哪里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地恩怨丟一邊兒了!”藺相如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地朋友。
經典中國成語2
手不釋卷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呂蒙深受感動,從此發憤學習,學問提高很快。
【典故】《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注引《江表傳》
【釋義】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勤奮好學
【近義詞】學而不厭、愛不釋手
【相反詞】不學無術
【成語造句】
◎ 谷秸的最大樂趣,是手不釋卷,閉門讀書。
◎ 他的'一生養成了好讀的習慣,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釋卷。
◎ 說到學習,現在有很多同志可謂手不釋卷,無時不學,因此,他們進步也快。
經典中國成語3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十分喜好龍。在他的家里,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觀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后,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本來,葉公喜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經典中國成語4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
開天辟地——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煉石補天——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興風作浪——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后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月裡嫦娥——嫦娥:神話中月宮裡的仙女,相傳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藥而上瞭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
夸父追日——古代神話。同“夸父逐日”。
東兔西烏——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裡有玉兔,太陽裡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東曦既駕——曦:曦和,神話中駕日車的神。指太陽已經在東方升起。比喻驅散黑暗,光明已見。亦作“東曦既上”。
牽牛織女——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
清都紫微——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
擎天之柱——支撐天的柱子。古代神話傳說昆侖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擔負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淵——猶日薄西山。虞淵,神話傳說中日入之處。《淮南子·天文訓》:“捍日句至于虞淵,是謂黃昏。”莊逵吉校:“《太平御覽》作‘薄于虞淵’。”
十日并出——一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二比喻并起。
水漫金山——神話故事。金山,在江蘇省鎮江市。《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金山寺裡法海一見許仙,面帶妖色,不放下山。怒惱白蛇,忙喚青兒,帶領著蝦兵蟹將,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滿金山”。魯迅《墳·論雷峰塔的倒掉》:“捍法海禪師句便將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來
松喬之壽——松喬:神話中仙人赤松子與王子喬。指長生不老。
無縫天衣——神話謂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縫合,沒有縫兒。常以比喻詩文等事物沒有一點瑕疵。
興云致雨——興云:佈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佈云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玉宇瓊樓——一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宮殿。二形容覆雪的樓宇。
云錦天章——云錦:神話傳說中織女用彩云織出的錦緞。天章:彩云組合成的花紋。比喻文章極為高雅、華美。
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云降雨的事。后稱男女歡合。
女媧補天——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補天浴日——這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兩個神話故事。后用來比喻人有戰勝自然的能力。也形容偉大的功業。
牛郎織女——從牽牛星與織女星演化而來的神話故事裡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現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
經典中國成語5
三國時,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隴中請他。劉備的老板劉表一向就對劉備不滿,平日里給他準備的飯都是殘羹冷炙。這天,劉備吃過飯,到諸葛亮那里坐了沒一會兒,肚子就開始疼,一會兒工夫就上了三次廁所,諸葛亮心想,老劉今天身體不好,拉肚子還辛苦地跑到我這里來看我,很感動,于是就出山了。廁所在農村又叫茅房,茅廁,茅廬。于是后人就把這段典故形容為“三顧茅廬”。
經典中國成語6
馬齒徒增
春秋時期,晉獻公想吞并虢國,但討伐虢國必定要經過虞國。晉獻公怕虞國不肯讓路。大夫荀息獻策道:“大王,依小臣之見,不如以駿馬和美玉作為交換條件,賭賂虞王,以便向虞國借路。”晉獻公沒有做聲,美玉和駿馬是他的兩樣至寶。荀息又說:“大王,駿馬和美玉可以再奪回,而虢國卻不可多得啊。”晉獻公最后還是接受了大夫的.意見。虞王對晉國獻來的美玉和駿馬愛不釋手,一口允諾為晉國讓路。于是晉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但晉獻公卻悶悶不樂,荀息猜出晉獻公的心事,于是對晉獻公說:“大王,現在虞國對我們毫不設防,不如我們來個一網打盡吞并虞國,奪回大王的兩樣至寶。”晉獻公同意。回師的路上,晉國果真又占領了虞國。荀息牽回駿馬,手中捧著美玉對晉獻公說:“大王,美玉還是那塊美玉,只是駿馬的牙齒增長了。”后來便有了“馬齒徒增”這個成語。
經典中國成語7
出言不遜
東漢末年,袁紹手下有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名叫張合。
有一次,袁紹與曹操各自率領軍隊,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進行決戰。袁紹害怕自己糧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瓊專門負責督運糧草,屯糧于烏巢。此時曹操的糧食不多了,想迅速結束戰爭,就趕往烏巢襲擊淳于瓊。
張合對袁紹進行勸諫,勸他不要小看曹操,應當派遣重兵保住烏巢,否則軍隊沒了糧食,后果不堪設想。而袁紹手下的謀士郭圖,卻認為烏巢的形勢沒有那么嚴重,應該調動主要兵力襲擊曹操的大本營。張合覺得這樣做占不到什么便宜,堅決反對。
袁紹對郭圖非常信任,只派小部隊救援烏巢,而調動重兵攻打曹軍大本營,卻未能如愿以償。結果,曹操真的攻入烏巢,將袁紹的`糧草燒得一干二凈。這樣一來,袁紹大軍軍心浮動,士氣低落。
郭圖知道正是自己的計策才造成大軍失利,為轉移袁紹的視線,就說張合的壞話,他對袁紹說:“您打了敗仗,張合卻整天幸災樂禍,說話也非常傲慢無禮。”
經典中國成語8
有備無患
出處《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釋義】“患”,禍患。事先有了充分的準備,就不會產生禍患。
【故事】春秋時,晉悼公當了國君以后,想重振晉國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晉文公一樣,稱霸諸侯。這時,鄭國是一個小國,一會兒和晉結盟,一會兒又歸順楚國。晉悼公很生氣,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魯、衛、劉等11國的部隊出兵伐鄭。鄰簡公兵敗投降,給晉國送去大批禮物,計有兵車一百輛,樂師數名,一批名貴樂器和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晉悼公很高興,把這些禮物的.一半賞賜給魏絳,說:“魏絳,是你勸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國;八年來,我們九次召集各國諸侯會盟。現在我們和各國的關系,就象一曲動聽的樂曲一樣和諧。鄭國送來這么多禮物,讓我和你同享吧!”魏絳說:“能和狄、戎和好相處,這是我們國家的福氣,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一些國家的未來。《尚書》里說:“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您想到了,就會有所準備,有所準備,就不會發生禍患。’我愿意用這些話來提醒大王!”
經典中國成語9
1.秋毫無犯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味同嚼蠟 象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
3.恃才傲物 恃:依靠、憑借;物:人,公眾。仗著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4.惴惴不安 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5.繁文縟節 文:規定、儀式;縟:繁多;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也比喻其他繁瑣多余的事項。
6.日臻完善 臻:達到。一天天逐步達到完美的境地。
7.矯揉造作 矯:使彎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8.暴殄天物 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9.甕中捉鱉 從大壇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10.梟首示眾 舊時酷刑,把人頭砍下來并高掛起來,使眾人都看到。
11.溘然長逝 突然死去。
12.汗水涔涔 汗流淌,汗水不斷往下流。
13.萬目睚眥 睚:眼角;眥:眼框;睚眥:瞪眼。
14.兄弟鬩墻 鬩:爭斗。兄弟之間的糾紛,也比喻內部爭斗。
15.犖犖大端 犖犖:清楚、分明的樣子。指主要的項目,明顯的要點。
16.耳熟能詳 指聽得多了,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
17.方興未艾 事物正在發展,還沒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發展。
18.捉襟見肘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也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或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19.爾虞我詐 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20.天賦異稟 有異于別人的`奇特的天賦或特長。
21.草菅人命 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樣,特指反動統治者輕視人命,任意殘殺了生命。
22.頤指氣使 頤指:動下巴示意,指揮別人;氣使:用神情氣色支使人。不說話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權勢的人指揮別人的傲慢態度。
23.囿于成見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24.插科打諢 科:指古典戲曲中的表情和動作;諢:詼諧逗趣的話。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
25.杯盤狼藉 杯盤等放得亂七八糟。形容宴飲已畢或將畢時的情景。
26.層巒疊嶂 巒:連著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重疊的山峰。形容山峰多而險峻。
27.中流砥柱 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就像立在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門峽)一樣。
28.疑竇叢生 疑就是不能確定是否真實,不能有肯定的意見,不信,或因不信而猜度、懷疑。竇就是孔,洞,點。疑竇就是可疑之點。叢生指聚集在一起生長。疑竇叢生,是指有許許多多疑點產生,十分懷疑而產生不信任。
29.奉為圭臬 奉:信奉;圭:測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準則。比喻把某些言論或事當成自己的準則。
30.自慚形穢 原指因自己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
31.每況愈下 每:每一次;逐一;況:狀況;愈:更加。越往下越明顯,表示情況越來越壞。
32.踽踽獨行 孤零零地走著。形容非常孤獨。
33.窮兵黷武 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34.居心叵測 形容人心十分險惡,不懷好意,意圖做壞事。
35.縱橫捭闔 縱橫:合縱連橫;捭闔:開合,原指戰國時策士游說的一種方法。后意為以辭令測探、打動別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聯合或分化的手段。
36.弄璋之喜 弄璋,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舊時常用以祝賀人家生男孩。
37.頂禮膜拜 頂禮:佛教拜佛時的最高敬禮,人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受禮人的腳;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種敬禮,兩手加額,跪下叩頭。虔誠地跪拜。比喻非常崇拜。
38.厲兵秣馬 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也比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
39.熠熠生輝 形容光彩閃耀的樣子。
40.戶樞不蠹 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容易受侵蝕,可以保持很久不會變壞。也比喻人經常運動可以強身。
經典中國成語10
【釋義】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語出】《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云:''''前村深雪里,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一字師’。”
【人物】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僧人齊己性喜賦詩。一日,齊己作一首《早梅》詩,中有兩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以為梅花既已數枝開,則非早梅矣。于是將后句中“數”改為“一”。齊己深感佩服,后諸學者稱鄭谷為“一字之師” 。
經典中國成語11
【扼臂嚙指】
戰國時期,曾子一個人他外出打柴,家里來了客人找他,曾母左等右盼不見他回來,客人急著要回去。曾母就使勁扼住自己的手臂直到疼痛難忍為止,曾子立即感到手臂痛,立即丟掉柴禾跑回家問母親有什么事,母親告訴他有客人在找他
扼臂嚙指的意思是:扼:用力掐;嚙: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靈相互感應
經典中國成語12
大義滅親
州吁是衛國國君衛莊公寵愛的妃子所生的兒子,一貫依仗母親的權勢,胡作非為,無惡不做。可是衛國大夫石阞的兒子石厚卻同州吁打得火熱。兩人臭味相投,游手好閑。石阞曾為此狠狠教訓過兒子。
后來衛莊公死了,衛植公繼位。州吁見父王已死,哥哥繼位心懷不滿,就和石厚密謀殺死了衛桓公,奪取了王位。一夜之間,這個喜好酒色,不學無術的庸寸居然成為君生。
事情傳出以后,石阞知道自己的兒子也參與了這次政變,心里非常生氣,但表畫上卻不動聲色。由于全國的老百姓都不擁護州吁,干是州吁便找石厚商量對策。石厚想到父親石阞深受本國百姓的擁戴,就替州吁向父親討教鞏固君位的辦法。石阞想了想,對兒子說:“陳國的陳桓公治國有方,你可以陪同州吁去陳國訪問一下。”石厚和州吁便訣定前往陳國。
這時石阞馬上給自己的好友,陳國的一位大臣寫了一封信,說:“衛國國君州吁和他的親信石厚就要到貴國來了,這二個人就是殺死我們國君的兇手,請您看在陳、衛兩國的交情上為衛國的黎民百姓辦件好事,等他們二人到你們那里的.時候,把他們兩個殺掉。”
結果州吁和石厚一到陳國,便被抓了起來,但陳國方畫覺得由陳國殺死衛國的國君不太合適,還是應該請衛國派人來治他們的罪。于是石阞又馬上派衛國的兩個人趕到陳國,就地殺死了州吁。當時很多人念石厚是石阞的兒子,想從輕發落。可石阞說:“這種不忠不孝之輩,不除掉,不足以平民憤,為了大義我不能念私情。”石厚在臨刑前想見父親一畫,石阞唯恐動搖自己的決心,毅然地拒絕了。
大義滅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大公無私、不徇私情。
經典中國成語13
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軾生性豪放,學識淵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權貴,被貶到黃州,兩次游歷黃州城外的赤壁,寫出兩篇《赤壁賦》。他借著酒興,在《后赤壁賦》中描繪赤壁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經典中國成語14
戰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后非常想要據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趙國,對趙王說秦國愿意以十五個城與趙國交換這塊玉。趙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為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興,就派兵攻打趙國。為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
大臣藺相如知道這件事以后,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心里知道秦王雖然喜歡這塊玉,事實上根本不想用十五個城來交換。到了秦國后,藺相如就抱著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里的柱子,相信寶玉一定會粉碎!」秦王聽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壞寶玉,因此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后來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雖然惱怒,但是因為知道自己行事不夠光明正大,怕傳出去成為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經典中國成語15
無所適從
北朝時期,齊國的魏蘭根,相貌奇偉,卓有見識,學富五車。魏蘭根的母親去世后,要葬在常山郡境內。當地有一個董卓的祠廟,祠堂周圍長了一片柏樹。魏蘭根開誠布公地說:“董卓活著時是奸臣,他的祠堂不該保存下來。”就命人把柏樹全部砍伐干凈,給他母親做了棺材。別人推心置腹地勸他這樣恐怕會不吉利,但魏蘭根卻置之不理。
有一年,秦隴一帶鬧饑荒,可官府卻絲毫不肯減輕稅賦,結果發生農民起義。朝廷命令行臺蕭寶夤帶兵討伐起義軍占據的宛川,當時任岐州刺史的魏蘭根,也跟隨蕭寶夤的`部隊齊心協力共同作戰。起義軍很快失敗了,宛川城被攻陷,官軍抓獲了大批俘虜。蕭寶夤從中挑選了10名美女,賞給魏蘭根做婢妾。魏蘭根很不贊成,他開誠相見地說:“宛川縣地處偏遠,地頭蛇勢力很強,皇室的恩威則比較薄弱,因此老百姓才感到無所適從,結果因此才誤人歧途,卷入了叛亂行動。如今朝廷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對他們采取懷柔政策:百姓饑寒,朝廷應該給他們送衣送糧,關心感化他們,讓他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才對,怎么還可以把他們發配為奴仆呢?”于是他把這些女子全部遣返家鄉。
【經典中國成語】相關文章:
經典中國成語06-21
中國成語故事03-10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05-29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03-10
經典中國成語故事07-02
中國成語故事12-17
經典的中國成語故事05-14
中國成語故事:曲突徙薪08-03
簡短的中國成語故事07-06
中國成語故事(優秀)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