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語的故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成語的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成語的故事1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辭美好,說起話來娓娓動聽。
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懶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給弟子講課,發現宰予沒有來聽課,就派弟子去找。一會兒,去找的弟子回來報告說,宰予在房里睡大覺。
孔子聽了傷感他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最初我聽到別人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一定與他說的一樣;現在我聽別人的話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為。就從宰子起,我改變了態度。”
故事材料
【注音】xiǔ mù bù diāo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解釋】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不可造就。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朽木不可雕、朽木難雕
【反義詞】孺子可教
【造句】由于思維固話,長期沒有進行思考,很多人已經朽木不雕了。
故事點評
從朽木不雕的成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兩點,第一點是一個沒有上進心的人,是永遠不會得到成功的機會的。原本孔子很看重他,如果宰予能努力,說不定真的能成大器,可是他被自己的懶惰打敗了。第二點是做人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后都要保持自己的美好品質。所以小朋友們,我們要做這樣的人:有上進心,言行一致。
關于成語的故事2
【成語故事】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斗中,由于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 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并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進了監獄,施行“腐刑”。
以后,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
成語解釋:“奮不顧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奮勇向前,不顧個人安危。
成語出處: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司馬遷傳》,然仆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關于成語的故事3
羊羔跪乳
“羊羔跪乳”語出古訓《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吸收了。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后,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么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后,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的典故。
關于成語的故事4
【成語故事】傳說盤古開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撐天地,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將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條大縫,女媧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煉了36501塊五彩石把天的裂縫補了起來,砍大鰲腿支撐天,從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注音】liàn shí bǔ tiān
【典故】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
【釋義】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竭力挽回頹勢
【相近詞】女媧補天
【同韻詞】畏難茍安、一呼三顛、天崩地坍、雄偉壯觀、樂水樂山、猛虎離山、萬世之安、洗垢求瘢、公聽并觀、隨寓隨安、......
【成語造句】
在古代的神話傳說和以它為基礎的史詩中,往往是征服自然的幻想人物和生產或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如煉石補天的女媧,射落九日的后羿,偷天火給人類的普羅米修斯;和辛勤治水的大禹,多能巧匠的赫爾古列斯,勇猛無敵的阿喀琉斯等。
關于成語的故事5
匪夷所思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漢語詞語,出自《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解釋為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匪:通“非”,不是;夷:平,平安,平常。如:化險為~,表示“一般的,平常的”。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根據常理所能想象的'。
1 匪夷所思的成語故事
漢語詞語,出自《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解釋為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匪:通“非”,不是;夷:平,平安,平常。如:化險為~,表示“一般的,平常的”。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根據常理所能想象的。
2 匪夷所思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fěi yí suǒ sī
【解釋】匪:不是;夷:平常。 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
【出處】《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近義詞】胡思亂想 咄咄怪事
3 匪夷所思的成語故事點評
漢語詞語,出自《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解釋為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匪:通“非”,不是;夷:平,平安,平常。如:化險為~,表示“一般的,平常的”。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根據常理所能想象的。
關于成語的故事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一條大魚在海中游碰到一群小魚,對小魚傲慢的說:我很有本事,我的.個頭很大,誰都怕我。你們這些小魚沒用,你們被人瞧不起,被我們吃,看到我們就躲開。突然,一張漁網從海上網來。小魚們都從網洞里面跑掉了,唯獨大魚被網住了。
關于成語的故事7
1 、畫餅充饑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盧毓(yù)的人,他是前朝東漢名臣盧植的小兒子。盧毓為人忠厚,學識淵博,魏文帝把他提拔為侍中。在職三年,盧毓對魏文帝曹丕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魏文帝最初不太高興,但是后來見他忠心耿耿、踏踏實實,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書。接著,魏文帝要盧毓推薦一個與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職務,盧毓推薦了鄭沖。魏文帝說:鄭沖這個人你不推薦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舉一個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推舉了阮(ruǎn)武和孫邕(yōnɡ)二人。后來,魏文帝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像在地上畫的餅一樣,是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發現一般的人才。我以為好的辦法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辨,虛實混淆。魏文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制定考試法,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錄用人才,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2 、畫餅充饑材料
【發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解釋】充饑:解除饑餓;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空有虛名,不實用,也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
【近義詞】望梅止渴、指雁為羹、無濟于事
【反義詞】名副其實
【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
【成語舉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望梅止渴。”
關于成語的故事8
古時候,北方邊塞住著一個老頭,人們都管他叫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的一匹馬撒起野來,跑到塞外胡地去了。他的鄰居們得知此事,跑到他家里,勸慰他不必過于傷心。誰知塞翁聽了眾人的話,滿不在乎地說:“不就是丟了一匹馬嗎,沒什么大不了的!依我看,馬兒跑走了,說不定會給我帶來好處呢!”鄰居們聽得目瞪口呆,誰都不相信會有什么奇跡發生。
過了一段日子,塞翁家的那匹馬由于過不慣胡地的生活,自己跑了回來,并且還帶來了一匹胡人的駿馬。鄰居們知道后,又都不約而同地趕來向塞翁祝賀。他們拍著那匹胡馬,嘖口稱贊。可這塞翁并不為此感到高興,皺著眉頭嘆息道:“這有什么值得慶幸的。沒花分文得了一匹胡馬,弄不好會給我家引來災禍啊!”鄰居們聽了不以為然,心想:塞翁肯定是老糊涂了,不然,怎么連好事壞事都分不清了。
塞翁的兒子很喜歡騎馬,自從家里添了那匹胡馬,就整天騎出去游玩。誰知那匹胡馬未經馴化,很不服人管教。一天,胡馬把塞翁的兒子掀翻在地,他被摔斷了一條腿,落得個終身傷殘。
鄰居們聞此不幸的消息,紛紛趕來向塞翁表示慰問。可塞翁一點也不難過,反而勸慰大家:“各位不必為我的兒子憂傷,他的腿瘸了,雖然很不幸,但也可能因禍得福啊!”
果然,一年之后,胡人揮戈南下,大舉入侵邊塞。邊塞上的所有青壯男人都應征入伍,與胡人展開激戰,其中大部分人都死在戰場上。塞翁的兒子因傷致殘,是個瘸子,就沒有去當兵打仗,因而和年邁的塞翁一起保全了性命。
——《淮南子·人間訓》
【求解驛站】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活學活用】王教授不小心碰倒了器皿,卻意外地發現了想要的東西。真是~,焉知非福。
【妙語點撥】塞翁失馬中禍與福相依的現象,正好應證了“矛盾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的辯證原理。這啟示我們,跌倒了可以站起來,犯了錯誤改正就好。切忌用僵化的、不變的.觀點看問題,而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吃一暫、長一智,經過努力,失敗可以轉化為成功,落后可以轉化為先進。在現實生活中,不必患得患失,過于計較眼前的一得一失,不可用一時的對或錯論成敗,要學會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難關及阻力。
關于成語的故事9
鹿死誰手這個成語出自《晉書·石勒載記下》。
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后趙的開國皇帝石勒,有一天,請高麗的使臣吃飯。酒飲得將要醉了,石勒大聲問他的臣子徐光:“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個君王?”
徐光想了一想,回答說:“您非凡的謀略,超越了漢朝的.高皇;卓越的本事,又賽過魏朝的始祖。自三王以來,沒有可以比得過且超過您的。您恐怕就是軒轅皇帝第二吧!”
石勒笑了,看著徐光說:“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您說的也太過分了。我知道碰見漢高祖,一定做他的屬下,聽從他的號令,只是與彭越、韓信爭個高低。如果遇到漢光武,我就與他一起在中原地方比試比試,‘不知久后鹿死誰手’,還不知誰會奪得天下呢?大丈夫做事,應該豪放磊落,如同太陽與月亮那么光明;絕不能像曹孟德、司馬仲達欺壓人家孤兒寡婦,使用無恥卑鄙的手段,爭奪天下。我的地位應列在二劉(劉邦、劉秀)之間,怎么能夠與軒轅黃帝比呢?”
鹿:比喻天下。后來人們就用“鹿死誰手”表示正在爭斗的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之意。
關于成語的故事10
三國時期,東吳有一員叫甘寧的大將,作戰英勇而且很有智謀。因有戰功,被任命為西陵太守、折沖將。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孫權和劉備的聯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內)。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以逸待勞,奮勇擊退了吳的先頭部對。吳大都督周瑜大怒,準備與曹仁一決高下。甘寧根據當時的形勢,上前勸阻,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后再進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他領兵攻取夷陵。
甘寧領兵直逼夷陵城下,與魏守將曹洪激戰。曹洪敗走,甘寧命令部下迅速奪取夷陵,這樣就對南郡造成很大威脅。但是當時甘寧的兵力很少,只有幾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過千人。當天黃昏,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為了奪回夷陵,派曹純和牛金引兵與曹洪匯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曹架設云梯攻城,被甘寧守擊退。
第二天,曹堆土構筑高樓,然后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發,射死射傷不少吳兵。這時,城中吳將士都有些緊張和害怕,只有甘寧一個人同平常一樣,談話笑容非常自然,一點也不緊張恐懼。他命人收集曹射來的數萬枝箭,選派優秀射手,與魏對射。由于甘寧率沉著頑強的固守,曹無法攻破城池。
后來,甘寧派人突圍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發兵前來解圍,最終贏得了勝利。比喻無論周圍環境、氣氛如何變化都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毫不在意和懼怕。自若,自由自在的樣子。
關于成語的故事11
刮目相看出自三國東吳軍師魯肅之口。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20多歲就已成為名將,但出身貧賤,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吳主孫權的`啟發下,于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時間發憤讀書,越讀越起勁。隨著知識領域的不斷擴大,見解也日益深刻。軍師魯肅領兵經過呂蒙駐地,以為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還是去一趟吧!
魯肅前去看望,呂蒙設宴招待。席上,呂蒙問:軍師這次接受重任,和蜀國大將關羽為鄰,不知有何打算?魯肅答道: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到時再說吧!呂蒙聽了,婉言批評說:現在吳蜀雖然結盟聯好,但關羽性同猛虎,懷有野心,戰略應該早定,決不能倉促從事啊!并為魯肅籌劃了五項策略。魯肅聽了,非常折服,并拍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為老弟只會打仗,沒想到學識與謀略也日漸精進,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關于成語的故事12
為虎作倀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人住著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仆,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峰,見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個須發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熱情,一定要留馬拯吃飯,可是廚房里的油和鹽正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這時,從山下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兩人互通姓名之后,馬沼說他在半山腰看見一只猛虎在叫人…… 馬拯問了那人的年齡、容貌、衣著,驚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馬沼又說:“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變成一個須發皆白的老和尚。”不一會,老和尚回來了,馬沼輕聲對馬拯說:“正是這個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請他們住僧房,兩人卻喜歡住在齋堂里。他們把門緊緊閂上,觀察著外面的動靜。半夜里,有只老虎幾次來撞門,兩人用力頂住,門才沒有被撞開。兩人決心要除掉這只吃人的'老虎,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一早,兩人說是后院一口井里傳出怪聲音,把老和尚騙到井邊。當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變成了老虎。兩人搬來大石頭,把它砸死了。兩人下山時迷了路,后來幸虧遇見一個獵人,就住在搭在樹上的窩棚里過夜。
半夜里,馬拯突然被樹下的人聲吵醒。他借著月光一看,竟有幾十個人,叫嚷著要替老虎報仇。獵人告訴他們,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卻替老虎開道,成了倀鬼。馬拯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嘴里,還要為它痛哭、報仇!”
為虎作倀的故事延伸
【注音】wèi hǔ zuò chāng
【出處】宋·蘇軾《漁樵閑話》:“獵者曰:此倀鬼也;昔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為虎之役。”
【解釋】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為虎添翼、助紂為虐
【反義詞】為民除害、除暴安良
【年代】古代
【例句】黃世仁的狗腿子穆仁智~,最終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清算。
關于虎的成語故事:為虎作倀點評
故事里的倀鬼做壞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它有強大的武力支持,要想為民除害,首先要把老虎弄走,因為他以前做壞事別人不敢反抗是因為害怕老虎,現在老虎不在了,他再欺服別人,別人就敢反抗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準則,不要幫助壞人做壞事。
關于成語的故事13
《后漢書·吳漢傳》里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時代,劉秀有一員大將名叫吳漢。他勇敢而有智謀,替劉秀打了不少勝仗,立了不少戰功,因此被任命為大司馬。有一次,劉秀打了敗仗,心里十分苦惱,其他將領也灰心喪氣;只有吳漢仍意氣昂揚地在營里鼓動士氣,同士兵一起積極作再戰的準備。這時劉秀因未見到吳漢,便派人去看他在干什么。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說:“大司馬在修理攻奪城池的武器。”劉秀聽了十分高興地贊嘆道:“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意思是:吳漢這個大將還能振奮人的`意志,他的軍威儼然象一個敵國。)后來人們引用“差強人意”表示還能使人振奮,現在用來表示還能使人滿意。
關于成語的故事14
傳說四千多年以前,黃河流域洪水泛濫,人們的正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威脅,只好搬到高處去居住。面對這種情況,舜帝便派禹去治理洪水。
禹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就和他剛結婚三天的妻子告別。到治水的地方去了。他領導人民疏通江河,引水入海,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斗,終于把洪水制服了。
在治水的艱苦過程中,禹曾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前都沒有進家去看一眼,所以有“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故事,并成為后世的美談。
大禹不但有“公而忘私”的高貴品質,而且還有艱苦樸素的作風。舜見他是一個有才也有德的人,就要把帝位讓給他,可是他不肯接受。舜十分感慨地說: “禹啊,你是一個有才有德的人,‘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意思是:既能勤勞地治理國家,又能勤儉地操持家務),你謙遜而不自滿,踏實而不浮夸,這真是了不起啊!”
后來人們引用“克勤克儉”來形容既勤奮又儉樸的生活作風。
關于成語的故事15
百折不撓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伙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
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
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
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
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樂不思蜀三國時,蜀主劉備死后,由昏庸無能的兒子劉禪繼位。
后來蜀國滅亡,劉禪投降司馬昭后被帶到洛陽,一次,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間讓人表演了一些蜀國的娛樂節目。當時跟隨劉禪投降的蜀國人看后都產生了亡國的傷感,唯獨劉禪嬉笑自如。后來司馬昭問他是否懷念故國劉禪卻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或樂而忘返。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
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成語的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的故事05-13
成語的故事07-24
成語勵志故事03-09
成語返老還童的故事02-22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02-21
經典成語故事05-23
經典成語指鹿為馬的故事06-19
成語愛屋及烏的故事04-17
成語安步當車的故事04-17
成語背道而馳的故事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