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禮賢下士成語故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禮賢下士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禮賢下士成語故事1
【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出處】禮賢下士,圣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 《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其在朝廷,鯁亮廉介,這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新唐書·李勉傳》
【釋義】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分去結交。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愛惜人才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彬彬有禮、以禮待人
【反義詞】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同韻詞】策勛飲至、輕重倒置、敬時愛日、余聲三日、泥中隱刺、平生之志、拔幟樹幟、龍拏虎擲、鴻鵠之志、潛心篤志、......
【年代】古代
【教學同步】這一來,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顧茅廬,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腳錢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劉皇叔那樣的`禮賢下士。 劉紹棠《蒲柳人家 》初中六冊·課文·6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李勉從地方官升到宰相,他從不妄自尊大,待人非常誠懇,有禮貌。他發現縣尉為人正直很能干就提拔他為南鄭縣令。他發現立巡、張參很有才干,就請他們出來做官,不久他們去世,李勉特別懷念他們,人們稱他為禮賢下士的典范
【成語示列】我今天看見了一位禮賢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絕少的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
【成語造舉】
◎ 如今這位高貴的夫人也只好禮賢下士,虛心求教了。
◎ 為了表示自己禮賢下士、平易近人的作風,只好枉駕屈就,違心地應景捧場。
◎ 陳公博"禮賢下士",親自到北戴河,好說歹說,把顧博士請來。
禮賢下士成語故事2
【釋義】對有能力的人,以禮相待。
【出處】宋·、等《·李勉傳》。
唐朝有一個名叫李勉的人,他是皇親。李勉為官清廉,以善用人而聞名。他奉命巡查州縣官吏政績時,發現一個名叫王徹的人很有才華,便讓他代理縣令的職務。
不久,王徹遭到權貴的誣陷,唐肅宗頒下詔書,要李勉處死王徹,李勉沒有馬上逮捕王徹,而是連夜上奏章,請求朝廷赦免他。
肅宗接到奏章后,免去王徹死罪。但是,李勉也因執行圣旨不力而被召回京師受罰。
李勉進京后,向肅宗面奏王徹是無罪的,現在要任用的,就是像王徹這樣正直能干的人。肅宗了解了全部情況后,對李勉堅持正義、保護賢才的做法予以肯定,授他為掌管宗廟禮儀的太常少卿之職,并任命王徹為縣令。王徹到任后,為官清正,辦事公道,很受百姓愛戴。朝中人也都稱贊李勉能識別和愛惜人才。
后來,李勉擔任節度使,聽人說李巡、張參這兩個人相當有才學,便請他倆來輔助自己辦理公務。李勉并不因為這兩位名士是自己的.下屬而擺任何架子,而是始終以禮相待。凡有宴飲,總要請他們出席。
不幸的是,李巡、張參兩人不久先后去世。李勉非常懷念他們,每逢宴請賓客時,總要設兩個空位,照常擺著酒菜,就像他倆還活著似的。
不僅是對李巡、張參那樣的賢才,就是對普通士兵,李勉也是以禮相待,愛護備至,所以在他手下當差的人,都愿意為他盡力。
后世對李勉的品格和為人十分推崇,特別是對他尊重有才德的人,有禮貌地對待地位低下的人的品德,更是長久地稱道。
禮賢下士成語故事3
【釋義】對有能力的人,以禮相待。
【出處】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李勉傳》。
唐朝有一個名叫李勉的人,他是皇親。
李勉為官清廉,以善用人而聞名。
他奉命巡查州縣官吏政績時,發現一個名叫王疿的人很有才華,便讓他代理縣令的職務。
不久,王疿遭到權貴的誣陷,唐肅宗頒下詔書,要李勉處死王疿,李勉沒有馬上逮捕王疿,而是連夜上奏章,請求朝廷赦免他。
肅宗接到奏章后,免去王疿死罪。
但是,李勉也因執行圣旨不力而被召回京師受罰。
李勉進京后,向肅宗面奏王疿是無罪的,現在要任用的,就是像王疿這樣正直能干的人。
肅宗了解了全部情況后,對李勉堅持正義、保護賢才的做法予以肯定,授他為掌管宗廟禮儀的太常少卿之職,并任命王疿為縣令。
王疿到任后,為官清正,辦事公道,很受百姓愛戴。
朝中人也都稱贊李勉能識別和愛惜人才。
后來,李勉擔任節度使,聽人說李巡、張參這兩個人相當有才學,便請他倆來輔助自己辦理公務。
李勉并不因為這兩位名士是自己的下屬而擺任何架子,而是始終以禮相待。
凡有宴飲,總要請他們出席。
不幸的是,李巡、張參兩人不久先后去世。
李勉非常懷念他們,每逢宴請賓客時,總要設兩個空位,照常擺著酒菜,就像他倆還活著似的`。
不僅是對李巡、張參那樣的賢才,就是對普通士兵,李勉也是以禮相待,愛護備至,所以在他手下當差的人,都愿意為他盡力。
后世對李勉的品格和為人十分推崇,特別是對他尊重有才德的人,有禮貌地對待地位低下的人,更是長久地稱道。
禮賢下士成語故事4
說到禮賢下士這個成語,就不得不提一下戰國四公子。這四位是: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為了對抗強秦,他們紛紛廣招門客,充實自己的力量,最后都做了一番大事業。尤其是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對門客們推心置腹,以平等心結交,終于在他們的幫助下,立下了竊符救趙、兩敗強秦的功勛,稱得上是彪炳千古的人物。
信陵君是魏王的親弟弟,雖說身為貴胄,卻沒一點大人物的架子。當時的社會階層分為士、農、工、商,再往上就是貴族。信陵君是王族,可他對門下的食客們一向是平等相待。
且說這一天,信陵君擺下宴席,請門下三千食客吃飯。當大家到齊的時候,信陵君說:“且慢,我還得去請一個人,他來了咱們才能開始。”說完話,他親自駕著馬車去接那人。
眾食客想,能讓信陵君親自去接的,一定是位尊貴客人。可人一接來,居然是一個七十多歲的看城門老頭,叫侯嬴。用那時的標準看,侯嬴就是個小吏,算士族階層都有點勉強,可是信陵君慧眼識人,斷定這是位賢人,就以禮相待。
侯嬴坐定,說的第一句話是:“公子,您說我是賢人,我愧不敢當,不過我可以給您推薦一個人,這位比我強過百倍。”是嗎?居然有這樣的人?信陵君一聽這話酒宴也不吃了,馬上讓侯嬴帶他去見這位“高人”。
就這樣,信陵君趕著馬車又去接人了。這回接的是個五大三粗的屠夫,名叫朱亥。鬧了半天,就一個殺豬匠,社會地位屬于“工”,居然也得到信陵君的禮遇。更妙的是,這位殺豬匠還擺起了譜,和侯嬴先是一通神侃,最后才對信陵君說:“公子,現在我實在忙,酒宴就不去了,咱們下回見。”
這話一說,信陵君還沒說話呢,一旁的車夫不干了:信陵君什么身份,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人家親自接你個殺豬匠,你還擺什么譜啊,還這么不給面子。他伸手就抄馬鞭,想教訓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可被信陵君一把拉住了:“且慢。朱先生既然沒空,就不勉強了。咱們回去!” 這在等級森嚴的戰國時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三千門客聽說后,不由大受感動,心里都念叨上了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公元前260 年,趙國四十萬軍隊在長平被秦軍擊敗,連國都邯鄲都被團團圍住,眼看朝不保夕。這時趙王向魏王求救,魏王就派老將晉鄙帶兵前往救援。沒想到晉鄙走到半路,魏王又變卦了。他尋思,到時候救了趙國,秦國會不會掉過頭來打我魏國啊,這不惹火燒身嗎?結果,他讓晉鄙按兵不動,先看看形勢再說。
這一來趙王可就慌了神,讓平原君派人去向信陵君求救。平原君在信里說:“我們趙國滅了就輪到你們魏國了,這叫唇亡齒寒。”信陵君其實早就知道這個道理,因為長平之戰,徹底改變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跟秦國的實力對比,現在哪一個國家都不是秦國的對手。秦國這是狼子野心,要逐一吞并六國啊。為今之計,只有聯合抗秦一條路可走。
他急忙去跟魏王講這個道理,魏王一根筋,油鹽不進。被逼無奈,信陵君只好召集手下的`門客了。當這支七拼八湊的隊伍走到城門時,信陵君想起了侯嬴,知道這位老人足智多謀,應該帶上他。侯嬴一聽,低低說道:“公子,您這么去是羊入虎口啊,現在只能智取!”
侯嬴為信陵君獻上一計,也就是“竊符救趙”。他要信陵君買通魏王的枕邊人如姬,由如姬從魏王身上偷出虎符,交給信陵君。這虎符能用來調兵遣將,信陵君只要虎符在手,就能指揮魏軍解救趙國了。
信陵君依計而行。臨出發前,侯嬴又說:“晉鄙是一員老將,只怕會看出破綻。您不如帶上朱亥,他有萬夫不當之勇,到時候您當機立斷。”信陵君一聽就明白了,但是他又不忍心,就說:“晉老將軍是我的長輩,我怎么能下得了手呢?”這時就見侯嬴哈哈一笑:“我早知公子仁義,但是做大事必須有犧牲,就用我的老命來償晉老將軍吧!”說罷自刎而死!
再說朱亥,當時冷淡信陵君是有原因的,其實就是一種考驗,考驗對方是做個樣子呢,還是發自內心。信陵君在大庭廣眾下被拒,還是畢恭畢敬不改初衷,朱亥就知道,自己遇到明主了。當晉鄙表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不交出兵權的時候,朱亥拿出大錘,咔嚓一下子,及時干掉了晉鄙。大舉攻秦時,朱亥一直守在信陵君身邊,讓信陵君在槍林箭雨中安然無恙。等信陵君到了安全地帶,他又充當了敢死隊隊長,赤膊上陣。
這時候,楚國的春申君也來援趙了。這時候的戰況是,戰國四公子來了三位,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魏、趙、楚三國聯軍對抗秦國。再加上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朱亥沖鋒陷陣,秦軍就吃不住勁了,最后兵敗而逃。
這在戰國后期,是非常難得的勝利,因為秦國實在是太強盛了。這一戰,讓信陵君名震列國,聲譽如日中天。但是很不幸,朱亥后來在出使秦國時,被秦國扣押,要他交代魏國的虛實。但朱亥不愧是堂堂好男兒,只字不吐,最后用他的生命對信陵君踐行了一個義士之諾。
接下來,信陵君留在趙國十年,沒敢回魏國。原因很簡單,他在趙國那是天大的功臣,可對于魏國,偷虎符、殺大將,八個頭也不夠砍啊。所以信陵君只好待在趙國了。好在趙王和平原君對他萬分感激,小日子過得也不錯。不過他也沒閑著,愛去酒館喝兩盅,有時還去賭場玩兩把。有人就報告了平原君,平原君一聽就皺起了眉頭,名震天下的信陵君就這德行?不是吧。可一問跟信陵君喝酒賭錢的兩個人的姓名,平原君就釋懷了。因為這兩位在當地名氣很大,名叫薛公和毛公。不用問,信陵君這回又是禮賢下士,去結交賢人了。
平原君不由大發感慨:像薛公、毛公這樣的人,我也是久聞大名,但是不喜歡他們所處的環境,就這樣不聞不問了,實在是不應該啊。
毛公和薛公起的作用是在十年之后,秦軍攻魏時。沒有信陵君的魏國簡直不堪一擊,秦軍很快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魏王知道只有信陵君才能救魏,急忙派人到趙國找信陵君求援。信陵君一開始是不想回去的,他還是擔心魏王算老賬。毛公和薛公就勸他說,魏國是您的祖國啊,祖國一旦滅亡,您就是威名再大,也是亡國之奴。再說了,魏國一亡,秦國一定會攻趙,您的安穩日子也過不長久。信陵君這才幡然醒悟,他立刻向五國君主求援。信陵君的聲望極高,稱得上是一呼百應,五個國家成立聯軍第二次擊敗了秦國,一直追擊到函谷關下。這兩次大勝,直接讓秦國的吞并計劃胎死腹中,讓六國又存在了幾十年。而信陵君表現出了他的杰出軍事才能,得到了六國的共同擁戴,秦國也畏之如虎。直到信陵君過世十八年后,秦國才敢進攻大梁,最后滅了魏國。
后來,敬仰他的大梁老百姓奉他為神,修建了信陵君祠,四時祭奠。如今的開封大相國寺,就是在這座祠堂基礎上修建的。信陵君這樣的豐功偉績,和他禮賢下士得到眾多賢人的幫助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一個好漢三個幫啊。
【禮賢下士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禮賢下士成語故事09-20
禮賢下士的典故08-22
成語禮賢下士08-02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4
成語故事09-10
經典成語故事11-04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6-12
經典成語故事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