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同舟共濟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1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有人問孫武怎樣用兵才能不敗,孫武回答說用兵布陣應該像蛇一樣反擊獵手,蛇形陣能夠首尾兼顧成為一個整體,孫武說吳國人與敵對的越國人同舟遇到風浪都能同舟共濟,何況這些無仇的士兵呢?
【出處】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孫子·九地》
【釋義】舟:船;濟:渡,過灑。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齊心協力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患難與共、風雨同舟、同舟而濟
【相反詞】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成語造句】
◎ 哪個人能不能用?除了看他的能力,還要看他有沒有事業心,愿不愿和我同舟共濟,搞好這個廠。
◎ 代表表示"準備同舟共濟,一起承擔風險",斷言"舊電影已經滅亡","德國電影的未來在于運用國際性的電影語言"。
◎ 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的`共同遭遇,爭取種族平等的共同目標,使有色人、亞洲人和廣大黑人群眾同舟共濟,團結戰斗。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2
【解釋】: 舟:船;濟:渡,過渡。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處】: 《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舉例造句】: 通常在林海里人與人相遇,和在遠洋航海中同舟共濟一樣,為什么他竟這樣勢不兩立。只有一個地球,人類應該同舟共濟。 ★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拼音代碼】: tzgj
【近義詞】:患難與共、風雨同舟、同舟而濟、同氣連枝
【反義詞】: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歇后語】: 一個船上的難友
【燈謎】: 乘一條船渡江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齊心協力
同舟共濟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人問孫武怎樣用兵才能不敗,孫武回答說用兵布陣應該像蛇一樣反擊獵手,蛇形陣能夠首尾兼顧成為一個整體,孫武說吳國人與敵對的越國人同舟遇到風浪都能同舟共濟,何況這些無仇的士兵呢?
孫武,字長卿,中國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被后人尊稱為孫子、 孫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領兵打仗,戰無不 勝,曾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六萬打敗楚國二十萬大 軍,攻人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于諸侯。他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 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圣 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 學典范之書。
一次,有人問他:“怎樣 布陣才能不被敵人擊敗呢? ” 孫武說:“你如果打蛇的`腦袋,它會用尾巴反擊你;你 去打蛇的尾巴,它又會用頭部 來襲擊你;你如果打蛇的腰部,它就用頭尾一齊來攻擊你。所以,善于布陣的將才,也要將軍隊擺成蛇一樣的陣勢,頭尾能互 相救援,使全軍形成一個整體,前、中、后彼此照應,才不會被敵人擊 潰、打散……”
那人這才明白軍隊要想得勝,應該擺成蛇字形,但又產生了疑問,不知道士兵會不會像蛇一樣,首尾互相照應呢?
孫武說:“這是不必擔心的。戰場是生死之地,戰爭迫使軍隊必然齊 心協力。比如兩個仇人,平日恨不得彼此吃了對方。但是他們同乘上一 條&渡海,遇到了狂風惡浪,眼看就有葬身海底的危險時,他們就會忘 記舊仇,同心協力與風浪搏斗以避免船翻人亡的危險。
連仇人在危險之 時尚能同舟共濟,何況沒有冤仇、兄弟情深的將士呢?所以軍隊必然會 像蛇一樣成為一個整體,首尾相顧,彼此救援的。”
這個人聽了孫武的解釋之后,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更加佩服孫武了。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3
【漢字書寫】:同舟共濟
【漢語注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成語出處】:春秋.孫武《孫子.九地篇》:“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同舟共濟的意思】:舟:船;濟:過河。共同乘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在困難的環境中同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
【同舟共濟的近義詞】: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和衷共濟、同心協力、風雨同舟、患難與共;
【同舟共濟的反義詞】:離心離德、分道揚鑣、各行其事、反目成仇、各行其是、同室操戈;
【同舟共濟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寫了《孫子兵法》這篇著作,他曾經協助吳王闔閭訓練部隊,并在他的指揮下把強大的楚國打敗得一塌糊涂,從而使吳國在各大諸侯國中赫赫有名。曾經有人問孫武:“戰事中如何布陣才不會被敵人打敗?”孫武回答道:“我們在打蛇的時侯如果打蛇的頭那么它會用尾巴反擊;如果打蛇的尾巴它會用頭來攻擊你;如果打蛇的`中部它的頭尾會一起攻擊你。因此我們在排兵布陣的時侯也要盡可能的擺成像蛇的陣勢,這樣首尾能夠互相兼顧,做到前呼后應,才不會被敵人打散。”那人接著問道:“那我們的軍隊怎樣才能做到像蛇一樣首尾結合呢?”孫武實事求是地回答道:“戰場是個你死我活的地方,它讓部隊的將士們必須要同心協力才有出路,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遇到風浪自然會同舟共濟,因此這不需要為了這一點而憂心忡忡,只要把陣布好就可以了。”
【同舟共濟例句】
唐.裴鉶(xíng)《傳奇.裴航》:“夫人曰:“妾有夫在漢南,將欲棄官而幽棲巖谷,召某一訣耳,深哀草擾,慮不及期,豈更有情留盼他人?的不然耶,但喜與郎君同舟共濟,無以諧謔為意耳。””
清.李漁著《無聲戲》:“兩邊問過了,依舊坐攏來,就不像以前客氣,大家把心腹話說做一堆,不但同病相憐,竟要同舟共濟。鄒小姐與她分韻聯詩,得了一個社友。”
林語堂《林語堂自傳》:“故謂幽默之人生觀為我佛慈悲之人生觀,也無不可。幽默如此做法實能幫助人類之同情使略有同舟共濟之念。”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六十六回:“一時沉吟無計,喃喃自語:‘就算同舟共濟,也就未必能逃過這個劫難,若再互相爭斗,那只有同歸于盡了。’”
【同舟共濟造句】
那一群狐朋狗友是一丘之貉,他們平日里無所不為,關鍵時刻他們同舟共濟也是天經地義的。
他倆是相濡以沫的患難夫妻,能夠做到心有靈犀一點通,一旦遇到了困難便能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4
孫武是春秋末期齊國人,他善于兵法、軍事,在他幫助之下,吳國打敗了比它強大的楚國,使諸侯對吳國都刮目相看,孫武還著有一部書叫《孫子兵法》。
一次有人問他:“怎樣布陣才能不被敵人擊敗呢?”孫武說:“你如果打蛇的腦袋,它會用尾巴反擊你;你去打蛇的`尾巴,它又會用頭部來襲擊你;你如果打蛇的腰部,它就用頭尾一齊來攻擊你。所以善于布陣的將才,也要將軍隊擺成蛇一樣的陣勢,頭尾能互相救援,使全軍形成一個整體,前、中、后彼此照應,才不會被敵人擊潰、打散……”那人這才明白隊伍要想得勝,應該擺成蛇字形,但又產生了疑問,不知道士兵會不會像蛇一樣,首尾互相照應呢?孫武說:“這是不必擔心的。戰場是生死之地,戰爭迫使軍隊必然齊心協力。
比如兩個仇人,平日恨不得彼此吃了對方。但是他們同乘上一條船渡海,遇到了狂風惡浪,眼看就有葬身海底的危險,他們也會忘記舊仇,同心協力與風浪搏斗以避免船翻人亡的危險。連仇人在危險之時尚能同舟共濟,何況沒有冤仇、兄弟情深的將士呢?所以軍隊必然會像蛇一樣成為一個整體,首尾相顧,彼此救援的。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5
(一)同舟共濟近義詞
義詞: 患難與共( 注釋: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患難之交( 注釋: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朋友。)
生死之交( 注釋:同生共死的交誼。)
同病相憐( 注釋: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同甘共苦( 注釋: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同舟共濟( 注釋:舟:船;濟:渡,過灑。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刎頸之交( 注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息息相關( 注釋:息:呼吸時進出的氣。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息息相通( 注釋: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相依為命( 注釋: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休戚與共( 注釋:憂喜、福禍彼此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同。)
(二)同舟共濟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經常互相打仗。兩國的人民也都將對方視為仇人。有一次,兩國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剛開的時候,他們在船上互相瞪著對方,一副要打架的樣子。
但是船開到河中央的時候,突然遇到了大風雨,眼見船就要翻了,為了保住性命,他們顧不得彼此的仇恨,紛紛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穩定船身,才逃過這場天災,而安全到達河的對岸。
戰國時代,各諸候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經常發動戰爭。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占領了韓國的一塊土地野王。在野王鄰近有另一塊土地上黨,他們的地方官員看到野王輕易地就被秦軍攻下,怕上黨也守不住,就寫信給趙國,表示愿意歸順,希望得到趙國的庇護。
趙國的君臣們對于要不要接受上黨的歸順,意見不一,大家展開激烈的爭論。平原君趙勝說:“上黨這么大塊的地方,我們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為甚么不要呢?”平陽君反對說:“就是因為不花力氣得到好處,輕易要了,恐怕會招來大禍。”趙王因為不想失去這塊到嘴的肥肉,便支持平原君的主張,并且派他去接收上黨,把它劃為趙國的領地。
秦國知道后,認為趙國存心和自己作對,就命令白起率大軍去攻打趙國。結果趙國的四十萬大軍全部被秦軍殲滅,國都邯鄲也被圍困,后來平原君帶毛遂去楚國,說服楚王聯趙抗秦,最后楚國出兵,才解除了趙國的邯鄲之圍。
趙王和平原君因為貪圖眼前可以獲得上黨土地的利益,而差點導致趙國滅亡。后人便形容他們的行為是“利令智昏”。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6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吳、越兩國位于現在的浙江和江蘇一帶。這兩個國家因為地界相鄰,時常發生糾紛。
日子久了,兩國的百姓就像仇人一樣,見了面也互不理睬。
有一回,一些吳國人和越國人同乘一條船渡江。剛上船時,大家還像往常一樣,你瞪我,我瞪你,各在一邊。后來,船滑到江中間,忽然狂風大作,江面波濤波涌,船身也跟著搖晃起來。
不一會兒,風浪越來越大,波濤一陣陣地打進船艙(cāng),船進了水,剎那間船艙突然失去了控制。
眼看著船就要沉沒了,船上的.人也顧不得分別你我,趕快聯合起來,劃槳的劃槳,把舵(duò)的把舵,舀(yǎo)水的舀水,吳人和越人共同奮力搶救。不久,終于戰勝了翻騰的江濤,脫離險境,安全抵達對岸。
相傳吳人和越人經過了這次事件后,彼此之間的仇恨便漸漸化解,又和和氣氣地來往了。
【寓意啟示】
同舟共濟:舟:船;濟:渡,過渡。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從吳人和越人的故事里,我們了解到,患難之時,大家唯有打破隔閡,心連心,手攜手,團結起來,才能化險為夷。
【例句應用】
如今大家就像同搭一條船,若不能同舟共濟,就難以克服路上種種的困難。
如今國難當前,全國人民要同舟共濟,奮發圖強。
成語同舟共濟故事7
【成語】
同舟共濟
【拼音】
tóng zhōu gòng jì
【解釋】
舟:船;濟:渡,過渡。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人問孫武怎樣用兵才能不敗,孫武回答說用兵布陣應該像蛇一樣反擊獵手,蛇形陣能夠首尾兼顧成為一個整體,孫武說吳國人與敵對的越國人同舟遇到風浪都能同舟共濟,何況這些無仇的士兵呢?
一次,有人問他:“怎樣布陣才能不被敵人擊敗呢?”孫武說:“你如果打蛇的腦袋,它會用尾巴反擊你;你去打蛇的`尾巴,它又會用頭部來襲擊你;你如果打蛇的腰部,它就用頭尾一齊來攻擊你。所以,善于布陣的將才,也要將軍隊擺成蛇一樣的陣勢,頭尾能互相救援,使全軍形成一個整體,前、中、后彼此照應,才不會被敵人擊潰、打散……”
那人這才明白軍隊要想得勝,應該擺成蛇字形,但又產生了疑問,不知道士兵會不會像蛇一樣,首尾互相照應呢?
孫武說:“這是不必擔心的。戰場是生死之地,戰爭迫使軍隊必然齊心協力。比如兩個仇人,平日恨不得彼此吃了對方。但是他們同乘上一條&渡海,遇到了狂風惡浪,眼看就有葬身海底的危險時,他們就會忘記舊仇,同心協力與風浪搏斗以避免船翻人亡的危險。
連仇人在危險之時尚能同舟共濟,何況沒有冤仇、兄弟情深的將士呢?所以軍隊必然會像蛇一樣成為一個整體,首尾相顧,彼此救援的。”
這個人聽了孫武的解釋之后,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更加佩服孫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