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成語故事》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成語故事》有感 ,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成語故事》有感 1
我們都有一個溫馨的家,而我家則有點與眾不同,是個典型的“開心一族”,爸爸是面鏡子,媽媽是個報警器,我呀,不像媽媽,也不像爸爸,像我自己(廢話。大前鋒:鄧肯。服務員收走了垃圾,卻把冰給我們留下了!當我正在球場上盡情奔跑時,它便隨著那飛快地滾動著的足球一閃而過。
拔苗助長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性子很急,他插下秧苗后便天天去看秧苗長了沒有,可秧苗還是老樣子,一點也沒長。有一天,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秧苗一棵棵往上拔,回到家中,他還告訴兒子秧苗都長高了。兒子一聽,居然還有這樣的事,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看蠻田的秧苗全都耷拉著腦袋枯死了。
“拔苗助長”這一成語,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也叫做“揠苗助長”。我覺得這個農夫真想秧苗長大,應該除草、施肥、除蟲,這樣才能讓秧苗長大。
杯弓蛇影講的是西晉時,有個叫樂廣的`人,有一次,他請朋友到自己家喝酒,喝著喝著,朋友忽然說自己有點不舒服,就先回家了。樂廣想:難道是我招待不周,朋友生氣了?應該不會吧!樂廣決定去看一看。到了朋友家里他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樂廣覺得納悶,回家仔細觀察,忽然看見客廳的墻上掛著一張弓,樣子就想彎曲的蛇一樣。樂廣明白過來,他再次把朋友請到家中喝酒,還是坐在那人位置上。他又看見了蛇。樂廣笑著說:”杯中的蛇就是墻上的弓。”朋友這才明白。
“杯弓蛇影”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疑神疑鬼,自驚自擾。
我們多讀《成語故事》里的故事,就會明白許多道理。
讀《成語故事》有感 2
今天,我特別高興——因為我把《成語故事》讀完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濫竽充數》的`故事。
故事主要講,古代有一種樂器叫竽,吹起來十分動聽,齊宣王特別喜歡聽竽的大合奏,便下令邀請三百人來為自己演奏,并且有很高的工資。一個叫南郭先生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后十分高興。但他根本不會吹,只能跟著別人裝著會吹竽。后來,齊宣王去世了,齊泯王繼位,不過他愛聽獨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悄悄的溜走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想起了在學英語是發生的故事。那天,媽媽一如既往地把我送去學英語。不一會兒,老師走了過來對我們說:“同學們,下面我來檢查一下你們在家的預習情況。”我心想:這下死定了,我在里沒有預習。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我可以張開嘴巴,不用發出聲音,反正老師也聽不出我的聲音。于是,我便和同學們一起“讀”了起來。可是到了后來,老師發現我沒有發出聲音便問:“金禹晨,你是不是沒有預習?”“是,是的。”我低下頭吞吞吐吐地說。“在學英語時,你回家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這樣學起來才輕松。”“我明白了!” 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會濫竽充數了!
讀《成語故事》有感 3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成語,也理解了他們的意思。
在這些成語故事里面,我最喜愛“杯弓蛇影”這個成語了。它講的是應郴請杜宣來喝酒,一張弓的.影子映入了杜宣的酒杯中,杜宣以為是蛇嚇得汗如雨下。但不能不喝,杜宣喝了幾小口就走了。杜宣回到家中又感覺到蛇在肚中蠕動,難過到喝水吃飯都困難。杜宣吃了許多藥,病情也沒好轉。應郴來到杜宣家問他怎么會鬧病,杜宣就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應郴描述了。
應郴回到家,在廳堂里思索,北墻上的弓引起了他的留意。他坐在那天杜宣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也放在原來的位置上。果真發覺不細看,酒杯中弓的影子的確像一條蛇。應郴把事實告知了杜宣,杜宣的病很快痊愈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要想一想為什么。要通過調查實踐去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真相,去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
讀《成語故事》有感 4
我不喜愛學成語,因為成語都是四個字,也不好理解。媽媽為此總生我氣。
幾天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媽媽與你一齊閱讀此書,而且非常確定的告知我,你確定會非常喜愛此書的,喜愛學成語的。這天媽媽抓我一齊閱讀書,翻開書媽媽給我一邊讀成語一邊講成語的故事,我發覺里面有很多我沒學過的'成語和沒有看過的故事。
讓我難忘的是這一篇講的是:兩個人拜聞名棋手弈秋為師,學棋的時候,仔細地聽講,乙卻心不在焉。結果,甲的棋藝越來越高,乙的棋藝還是一樣。
弈秋語重聲長地對兩個學生說:?下棋假如不用心致志,也是學不好的!?告知我們做事要用心致至。
還有的故事是的資料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慧?的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后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方只要有毅力就能夠勝利。
還有許很多多精彩的故事?
沒想到,我真的喜愛上了成語,原先每個成語都有一個精彩的世界啊!
讀《成語故事》有感 5
成語對我一直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拿到《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爸爸告訴我;“看成語故事,不能囫圇吞棗,必須慢慢品味其中的含義。”中國成語中包含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蘊藏著一段中華歷史和傳統美德。我們小學生閱讀這本書,不但可以增加詞匯量,還可以益智養性,我們要在作文上多用幾個成語,這樣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呢!書中,《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喜歡聽吹竽,有300多個善于吹竽的`人吹給他聽。齊宣王喜歡熱鬧,總想在人前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當他想聽吹竽的時候,便叫那300個人一起合奏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齊宣王有這個愛好,就跑到齊宣王那你吹噓自己吹竽是有多么動聽,齊宣王不假思索就收留了他,并把它加入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隨后,南郭先生就與那300人一起合奏吹給齊宣王聽。他就這樣輕輕松松地享受舒適的條件以及優厚的薪水與賞賜,南郭先生得意極了。接著,齊宣王過世了,由齊泯王繼承王位。齊泯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南郭先生可急壞了,他像熱鍋上的螞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就連夜收拾行李逃跑了。
我本以為濫竽充數這事離我很遙遠,但它其實就發生在我身上。比如,課堂上背課文時,我的嘴型對不上,聲音不敢出,更不敢抬頭看老師,到頭來還是自欺欺人,自己傷害自己。
讀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我悟出了一個道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讀《成語故事》有感 6
這個寒假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十分有趣。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捕蟬和一葉障目這兩篇。
螳螂捕蟬,是講春秋時,在王宮的后花園里有一只螳螂準備捕食一只蟬,但是這只螳螂沒有想到有一只黃雀正在它身后想要啄食它。黃雀想要吃螳螂,卻不知道侍衛正要用彈弓打它。螳螂和黃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好處,而沒想到后面隱藏的'危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后果是不對的。
一葉障目,是講古代有一個窮書生用一片葉子遮住眼睛以為隱身了而去偷別人的東西最后被抓住。這個故事比喻為局部現象迷惑,看不到大局。我還知道了偷東西是不對的。
通過閱讀,我增加了知識。
讀《成語故事》有感 7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 ,名字叫《成語故事》,是中國作者宋海峰主編。
這本書中有許許多多的成語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望梅止渴》《磨杵成針》。
《磨杵成針》的故事中講啦立白少讀書,因此不能集中心思讀書,一天,李白又讀的心煩起來,便走出去,途中遇見了一個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鐵棒 ,李白覺得很奇怪,問道:您這是 在干什么啊?老婆婆回答說:我這是把它磨成 針呀!李白驚奇 極啦,說:這么粗的鐵棒,要把它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笑著說:我不停的磨下去,這根鐵棒會越來越細,最后一定會被磨成針,怎么不行?李白聽了很受感動,于是下定決心堅持讀書,后來,他終于成為啦一位偉大的詩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情要堅持就一定 能成功。
讀完了這本《成語故事》,啟迪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在傳統經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內而外發出儒雅的氣息,變得知書達禮,心胸寬廣。
讀《成語故事》有感 8
我最喜歡讀書因為讀書不僅能培養知識,還能讓你懂得很多道理。我讀了很多書,包括《三字經》、《好詞好段》、《成語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語故事》。《成語故事》有很多小故事:愛屋及烏,任性,半途而廢,功虧一簣。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的故事,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功虧一簣”。孔德是公元前11世紀,朱武王滅了商朝,建造了首都鋤景。當時,人們對新生政權的建立由衷地高興,大家都高興地鼓掌叫好。各諸侯國也從四面八方帶來珍貴的禮物和土產來慶祝,遠在鋤草地的西宗道派專門使節將一只名犬作為貢品帶回來。朱武王高興地收到了所有的貢品。負責泰博的小公怕武王從此沉迷于自滿豪華的生活,旁邊這樣提醒他。“對國軍來說最珍貴的是人才,國家沒有賢人統治,遲早會滅亡。有工作可做的君主應該是君臣的'表率,每時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不要忽視它是否違背德行,特別是小動作。大德積淀著小德。這相當于堆積100英尺高的土山。要堆一筐即使是一筐土也還沒有達到100英尺高。(另一方面,這也是為什么呢?)武王理解了小公的意見,成為了賢明的國王。在這個故事中,我理解:無論做什么,都要有條不紊地認真完成。學習也是如此。不能不愉快地學習一會兒就努力學習。
讀《成語故事》有感 9
暑假里過生日時,爸爸送我的生日禮物是一本書《成語故事》
看了這本書,我不但知道了許多成語,而且知道了它們的由來。看了這本書,我還認識了許多我國歷史上的名人,比如“磨杵成針”里的詩仙李白,我還學過他的《靜夜思》和《望廬山瀑布》呢。三顧茅廬里有諸葛亮和劉備。我最喜歡聽爸爸講三國演義了。書里還有很多童話故事。比如夸父追日、開天辟地等等。
一個個成語故事,仿佛打開了一扇扇歷史的窗戶,使我領略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讀《成語故事》有感 10
成語,可謂是中華漢字的精華,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懸梁刺股”、囊銀映火”告訴我要勤奮學習,不能“玩物喪志”“不學無術”;做事不能“急功近利”,應該“循序漸進”;和朋友要“同甘共苦”“風雨共舟”;對待別人要“與人和善”,不能“心懷叵測”。
我感謝《成語故事》教給我這么多到道理!
讀《成語故事》有感 11
成語意思:抱著柴草去救火。
故事內容:秦國攻打魏國,魏國的君主想割地求和。但魏國的謀士蘇代不想割地求和,說這樣做是抱薪救火,因為秦國太貪婪了,秦國的最終目標是把魏國完全歸為已有,所以只要魏國土地沒有割完,秦國就不會停止進犯。
我的思考:我覺得,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不能抱著柴草去救火,這樣不但救不了火,還會引來更大的火災。辦事也是這樣的,要選擇正確的方法辦事,才能辦成。如果選擇錯誤的'方法,不但辦不成事,還會引來更大的禍患。
讀《成語故事》有感 12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如果把人類的語言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語就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它承載著大海的呼吸、大海的歡笑、大海的哭泣以及大海所有的喜怒哀樂。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語故事是鑿壁偷光,故事發生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叫匡衡的人,非常愛讀書。可是他的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晚上沒有東西照明,他就沒辦法在夜里讀書了。匡衡的鄰居是一戶富裕人家,每天晚上都點著蠟燭,屋子里被照得通亮。匡衡想:“要是能在這么明亮的光線下讀書,該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于是,他就想到鄰居家去看書,鄰居不耐煩打發了他,回到家,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它偷偷地在墻壁上早了一個小洞。就這樣,他把書對著這束亮光,認真的讀了起來。后來,他發現財主家有很多書,就跟財主說:“我幫你干活,不要工錢,只要你把書借給我看就行了。財主答應了他的`請求。后來,匡衡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通過這個故事我受到了啟發: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難的條件也不會影響學習;沒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條件對學習也無濟于事。匡衡由于家境貧寒,只能偷光學習。而我們不但有好的學習條件而不去珍惜,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讀《成語故事》有感 13
今晨,起了個大早。
天氣晴好,久違的陽光,今天一定會如約而至。
想到今天將有兩場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久郁的激情就要釋放,心里已是陽光明媚。
可是,一個人的早飯后,久等沒有信息。給負責人打手機,竟然是“關機”。昨天與跟班的工作人員見了一面,也未留她的聯系方式。
七點半了,負責人才開機。他說:“今天的.演講全部取消了。因為擔心今天會下雨。小李沒給你打電話嗎?”
出門已經五天了。只有昨天上午進行了一場演講,聽眾還在雨中零落。其他的時間,只能是閑居。
最近一段時間,單位里忙碌異常:三年級學生實習、二年級學生上課、新生報到、新生開學典禮、新生軍訓,而我卻困居于南陽油田!
此時的心境,竟如羝羊觸藩。
羝羊觸藩:
拼音:dīyángchùfān。
解釋:羝羊:公羊;觸:抵撞;藩:籬笆。公羊用角抵撞籬笆,角被卡在籬笆上,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
出處:《周易·大壯》:“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用羝羊觸藩來形容我今天的心境,竟是駝背掉到坑里,貼切!
看來,今天的時間,我也只好用來溫習“羝羊觸藩”這個成語了。
讀《成語故事》有感 14
暑期過半,媽媽給我買的《成語故事》我也看完一半了,這本書特別有意思,里面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的成語,還可以知道它們的由來,我還認識了好多的歷史名人,比如《磨杵成針》的詩仙李白,《精忠報國》的岳飛,《三顧茅廬》的劉備和諸葛亮。
有一天,媽媽問我:“看了這么多天的故事書,有印象深刻的嗎?”我說:“有呀!”媽媽叫我說來聽聽,我告訴媽媽我特別喜歡《狐假虎威》的故事,媽媽問我為什么,我說:“《狐假虎威》講的'是一只小狐貍出門散步,路上遇到老虎要吃它,它就騙老虎說他是神仙派來的,老虎不能吃它,最后狐貍騙過了老虎,逃過了一劫。”我又接著說:“媽媽,你看小狐貍好聰明呀,它在面對老虎的血盆大口時,沒有害怕,而是冷靜的想出了自救的辦法,這就和你告訴我的一樣,面對危險要臨危不亂,冷靜自救。”媽媽聽完我的話對我笑了一下,她說:“寶貝,狐假虎威的故事其實說的是狐貍仗著老虎之威嚇退百獸,是比喻有的人仗著別人的威勢欺壓好人,雖然老虎很笨被狐貍騙了,但不是每個人都像老虎一樣的,仗勢欺人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媽媽還告訴我:“你可以學習狐貍的臨危不亂,但是不能仗勢欺人哦。”
和媽媽談完后,我仔細地思考了一下媽媽的話,原來我一直都只是在讀書上的故事,卻沒有去了解這個故事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書上的每一個成語都有它自己的意義。現在我又重新再回看之前看過的故事,并向媽媽請教了它們的意義,媽媽告訴我溫故可以知新,瞧!我又進步了。
讀《成語故事》有感 15
人性,自古以來,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研究的課題。
在《三十六計之第十七計拋磚引玉》中,唐太宗作為一國皇帝,縱使可以“一呼百應”,可依然無法從辯才和尚那里要到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與之后蕭翼的智取《蘭亭序》帖相比,唐太宗輸在對人性的把握上。
作為一國皇帝,當得知真跡被辯才和尚收藏,唐太宗自然按照皇帝的做派,派官員向辯才和尚索取,而對于辯才和尚來說,他把此真跡看得比自己命還重要,又怎會因此懼怕皇權?!官員拿不到真跡也是必然的結果。后來,唐太宗還是不死心,又將辯才和尚召進宮中給予優厚的供養,這一次,沒有直接索取,試圖能夠感化辯才和尚。有過之前派官員索要的事情,此時的'辯才和尚,想必也深知,皇帝的“優厚供養”也是有其目的。另外,作為出家之人,本來就是看破紅塵,又怎會因為身外的優厚供養,而放棄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蘭亭序》帖呢?!碰壁也是必然之事。
唐太宗,先后兩次,即使是一硬一軟兩種做法,終究是站在自身是皇帝的角度處理此事,始終是無法在辯才和尚那里找到突破口,拿到真跡。
而后來的蕭翼,為什么就能拿到真跡呢?
從書中可以看到,在辯才和尚“一見如故”之前,蕭翼不但只字未提《蘭亭序》帖,甚至連自己的真實身份都沒有明示給辯才和尚。
那么,在這之前,蕭翼做了什么?
蕭翼先是從唐太宗那里借了幾本王羲之的雜帖真跡,以備作為“誘餌”,實施他的“拋磚引玉”之計。
“磚”有了,又如何引“玉”呢?
接下來,蕭翼天天到寺院偶遇辯才和尚,每次只是禮貌地鞠個躬,其他的什么都不做。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不停的刷臉”,以此先引起了辯才和尚對他的好感。“刷臉”幾天后,倆人的關系升級:由最初的只是打個招呼進而上升為可以進入方丈室內閑談。至此,蕭翼拿到了施計的機會。
走到這里,蕭翼已經取得辯才和尚的好感,但他仍然沒有急于“暴露”自己,而是,開始為他的“拋磚引玉”布陣。
首先,“拋出磚”作誘餌。謊稱自己有王羲之的真跡精品,請辯才和尚法鑒。明明知道這真跡只是雜貼,卻故意說是精品,而對于手里有《蘭亭序》真跡的辯才和尚,自然要說“算不上上乘佳作”———辯才和尚必然要走到這一步。
蕭翼接著布陣,故意說道“更好的,只怕難找了。”,以此引誘辯才和尚說出他有更好的真跡。因為在蕭翼之前的布陣中,已經將辯才和尚的感情調整到“一見如故”的狀態。辯才和尚此時早已放下所有的防范心理。為了證實自己所言是實,自然又說出自己有《蘭亭序》。事情走到這里,只能證明《蘭亭序》果真在辯才和尚這里,但依然拿不到。
蕭翼進一步布陣。故意說不是真跡。辯才和尚果真一步步掉入蕭翼布的局中,急得脫口說出《蘭亭序》就是寺院的真寶,為了進一步證實自己所說是真,甚至請蕭翼第二天來看真跡。至此,《蘭亭序》隨手可得了。
接下來,怎么把《蘭亭序》拿到手呢?!蕭翼進一步布陣。
第二天,當辯才和尚將《蘭亭序》真帖拿給蕭翼看時,蕭翼又故意指出很多瑕疵,故意說不像真跡。
這里,蕭翼見到真跡為什么還要故意說不像真跡?如果蕭翼認可是真跡,辨才和尚必然更加小心謹慎地藏起真跡,這樣的話,蕭翼雖然看到了真跡,還是拿不到。只有進一步的質疑真跡,才會讓辯才和尚心理開始動搖,請求留下蕭翼的雜帖,以便對證真偽。既然是對癥,真跡與雜貼必然放在屋內的某一處等待對癥。這樣,就為后來蕭翼輕松找到真跡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蕭翼緊緊抓住人性這一點,用幾張雜帖,誘出并拿到《蘭亭序》真跡。沒有動用到一兵一卒,看似簡單的幾個交往片段,蕭翼卻在其中暗暗布下一個個局,一環扣一環,使得辨才和尚必然拿出《蘭亭序》真跡。
相比較于唐太宗,蕭翼的手法實在是高明!
【讀《成語故事》有感 】相關文章:
讀《中國成語故事》有感01-09
成語故事有感作文02-08
讀《成語故事》有感(精選34篇)04-20
讀成語故事有感06-12
讀成語故事有感100字09-05
讀成語故事有感10篇09-03
讀成語故事有感15篇07-24
【經典】《成語故事》讀后感11-13
(精選)《成語故事》讀后感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