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門投止成語故事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望門投止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望門投止成語故事1
望門投止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wàng mén tóu zhǐ,意思是逃難或出奔時,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暫時存身。后泛指在倉猝情況下,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成語】:望門投止
【拼音】:wàng mén tóu zhǐ
【解釋】: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況急迫,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于《后漢書·張儉傳》: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東漢時,山陽高平(今山東兗州一帶)有一個叫張儉的'人,字元節。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張儉出任山陽東部督郵(官名,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教令,兼司獄訟捕亡等事)一職。當時,有一個專權的宦官侯覽是山陽防東人。侯覽家里的人依仗侯覽的權勢在防東殘害百姓,無惡不作。為此,張儉寫信告發了侯覽和他的母親。因為侯覽整天在皇帝身邊轉,這封信沒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覽扣下了。從此侯覽和張儉結了仇。
張儉有個同鄉叫朱并,是個奉迎拍馬的小人,歷來為張儉所不齒。朱并聽說張儉告發了侯覽,為了討好侯覽,便向朝廷告密,說張儉私結黨羽,圖謀不規。侯覽見后,立即下令逮捕張儉。張儉見官府人馬來勢洶洶,只好匆匆逃亡,看到誰家可以避難,就投在人家門下。因為當地老百姓都知道張儉歷來很正直,名聲很好,都冒著風險收留他。
后來,人們便將望門投止引為成語,形容在急迫情況下,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暫時的存身之處。
望門投止成語故事2
發音wàng mén tóu zhǐ
望門投止的意思
望:看。 投止:投宿。 逃難或出奔時,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暫時存身。后泛指在倉猝情況下,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望門投止的故事
張儉在逃亡的路上,只要看見有民戶的大門,便前去投靠,沒有一戶人家不收留他。這就是“望門投止”的由來。張儉為什么要逃亡 為什么家家都肯收留他
張儉字元節,東漢山陽郡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他的先祖張耳跟隨劉邦反秦,曾因功被封為趙王。父親張成官至江夏太守,頗具政績。張儉年輕時即被地方官推舉為茂才(即秀才,為避光武帝劉秀之諱改稱茂才),中央政府安排他到州刺史屬下為官,他認為那位刺史不具備做官的品德和才能,就以有病為由拒不就職。延熹八年(165年),張儉任職山陽郡東部督郵,負責督察糾舉當地官民違法之事,宦官侯覽的家就在他管轄的區域之內。侯覽在桓帝時任中常侍,后因參與誅殺梁冀而封侯。他依仗權勢,大事聚斂,強占民田,殘害百姓,侯覽的家人、姻親等亦恃勢妄為,稱霸鄉里。侯覽的母親還在世,便大修墳塋,拆毀別人家的房屋,挖開別人家的墳墓,建起的殿廡有上百尺高。張儉查得事實,毅然上書朝廷,揭發侯覽及其家人的劣跡罪行,請求治其罪而誅殺之。張儉幾次上書都落到了宦官手里,侯覽盡知其情,對張儉恨之人骨。但張儉并未退縮,他見上書無效,便親自帶領屬下抄沒侯覽的家,鏟平了他母親剛修的墳塋。又上書言侯覽的罪行及其母親干涉郡國事務,橫行鄉里之事。
侯覽終日耿耿于懷,尋找機會報復張儉。張儉的.同鄉有個叫朱并的人,是個陰險狡詐而又善于逢迎拍馬的小人,張儉很看不起他,朱并也因此忌恨張儉。后來,侯覽唆使朱并上書,誣告張儉和本郡24人結為朋黨,圖謀不軌。當時正逢黨錮之禍最烈的時候,漢靈帝不作調查,便下詔捉拿張儉等“黨人”。張儉聞訊潛逃,窘急之中,看見前面有座大門,便敲門投宿。人們佩服張儉的品德與膽量,十分看重他的行為與聲譽,都冒著被抄家滅族的危險收留他。張儉所到之處,前后有10余戶人家受到牽連,宗族皆被殺戮。
后來張儉逃到了東萊,住在李篤家。外黃縣縣令毛欽聽說后,帶兵前來搜捕。李篤把毛欽叫到一邊,對他說:“張儉是天下敬重的名人,現在他雖然逃亡,但并沒犯什么罪,你可能會捉到他,但你忍心帶走他嗎 ”毛欽趕忙站起身來,對李篤說:“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遽伯玉把獨自為君子作為恥辱,難道你也想將仁義都歸到自己頭上嗎 ”李篤回答說:“你不逮捕張儉,那么我的仁義有一半已經被你得到了。”毛欽嘆息一聲,帶兵離去。李篤護送張儉逃到了塞外。
黃巾起義爆發后,黨錮解除,張儉返回了故里。朝中三公及大將軍都征辟他為官,他總是推辭不去任職。皇帝派公車接他出任少府,他也拒不成行。漢獻帝初年,他的家鄉發生了大災荒,張儉傾盡家產,賑濟災民,依賴他而存活的有上百人。后來,張儉不得已做了衛尉,見到曹操勢傾朝野,大權在握,于是閉門謝客,不再過問政事。不久死于許昌,年84歲。
望門投止成語故事3
張儉是東漢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人,出身名門望族,祖上是楚漢時代曾和劉邦并列諸侯的趙王張耳,他以操行高潔聞名當世。張儉曾做過山陽東部督郵,深受漢桓帝寵信的中常侍侯覽,家鄉就在山陽郡。侯覽是當時權勢很大的宦官,他不但橫行朝廷,而且稱霸鄉里。侯覽先后奪占民宅三百余所,良田一百多頃。他自己建造住宅十幾所,和宮廷的規模一樣,他還給自己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陵族。
侯覽如此殘害百姓,作惡多端,張儉非常憤慨。于是,他上書漢桓帝,告發侯覽的罪行,要求從嚴懲辦侯覽。因為侯覽是皇帝身邊的人,張儉的奏章還沒到皇帝手里,就被侯覽扣下了。從此,侯覽對張儉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張儉有個同鄉,名叫朱并,是個惡棍。張儉曾經嚴厲地懲處過他,因此他對張儉懷恨在心。后來,朱并投靠侯覽,在侯覽的指使下,朱并給朝廷上書,誣告張儉勾結同郡二十四人,結成黨羽,圖謀不軌。宦官曹節抓住這個機會,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漢靈帝下令逮捕黨人。漢靈帝才十四歲,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黨人。他問曹節:“為什么要殺他們,他們有什么罪?”曹節指手劃腳把黨人怎樣可怕、怎樣圖謀造反等所謂的罪行亂編了一通。漢靈帝居然相信了他們,連忙下令逮捕黨人。
張儉得知消息后,只得連夜逃走。侯覽假借皇帝命令,向各郡縣發出搜捕張儉的通令,對于敢擅自收藏張儉的人,一律格殺勿論。張儉見官府人馬來勢洶洶,只好匆匆逃跑,看到誰家可以避難,就投在誰家門下,暫時安身。
當時,人們恨透了宦官,都知道張儉歷來正直,名聲很好,所以人們都甘冒風險收留他。一天,張儉逃到魯郡,投奔好友孔褒。孔褒不在,孔褒的小兄弟孔融當時只有十六歲,他熱情地接待了張儉。張儉走后,官府聞訊趕來,逮捕了孔褒、孔融及他們的老母親加以審問。孔融說:“是我招待了張儉,要治罪就治我吧!”孔褒說:“張儉是來投奔我的,要辦就辦我的罪,與我弟弟無關。”孔母說:“我是一家之主,要辦就辦我的罪。”他們一家爭著承擔責任,鬧得官府不知如何處置。
由于大家的保護,朝廷始終沒有抓到張儉,直到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農民大起義后,漢靈帝才下令解除“黨錮”,張儉結束逃亡生括。這時候,東漢王朝已瀕臨滅亡。
——《后漢書·張儉傳》
【求解驛站】在窘迫中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況急迫,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多用來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狀。投止,投宿。
【望門投止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望門投止的成語故事04-27
成語故事06-12
經典成語故事05-23
成語故事11-19
經典成語故事11-04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4
成語故事09-10
中國成語故事03-10
中國經典成語故事03-10
成語故事大全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