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打草驚蛇成語故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你知道經典的成語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打草驚蛇成語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打草驚蛇成語故事1
唐朝有一個人名叫王魯,他在當涂做縣令。
這個王魯愛財如命,經常掠奪老百姓的錢物,王魯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變著法子貪污受賄,巧立名目搜刮民財。
當涂縣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個個從心里恨透了這批敗壞的官員,總希望能有個機會好好吃懲治他們,出出心中的怨氣。
有一次適逢朝廷派官員下來巡查地方情況,當涂縣老百姓一看機會來了,于是大家聯名寫了狀紙,控告縣衙里的主簿等人營私舞弊的種種不法行為。
狀紙首先遞送到縣令王魯手上,巧的是狀紙上所列舉的罪行和王魯平時的違法行為幾乎一模一樣,這可把王魯嚇壞了,冷汗不停的往下滴。
他一邊看著手中的狀紙,一邊發著抖,心里想,怎么會這樣?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想著想著,驚恐的心怎么也安靜不下來,他用顫抖的手拿筆在狀紙上寫下了此刻真實的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雖然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條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的嚇了一跳。
寫罷,他手一松癱坐在了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來人們從這個故事中引伸出打草驚蛇這一成語,用來比喻一方面給予假懲罰,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警戒。
現在人們都用這一成語比喻做事不夠機密,往往因為一些不必要的舉動,導致了對方察覺了自己秘密的意圖。
打草驚蛇成語故事2
打草驚蛇這則成語原意為懲辦某人或某一些人,卻使有同樣情況的人受到震動,引起警惕。現用來比喻行動做事不縝密,致使對方覺察到了其秘密的意圖而有所防備。
【成語】:打草驚蛇
【讀音】:dǎ cǎo jīng shé
【釋義】:原指懲罰了別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做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備
【出處】: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涂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成語故事】: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么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后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打草驚蛇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打草驚蛇》04-05
打草驚蛇的成語故事07-31
打草驚蛇08-10
打草驚蛇的故事09-27
成語打草驚蛇的故事06-01
打草驚蛇的意思和造句07-21
小學成語小故事:打草驚蛇04-19
經典成語故事05-23
成語故事06-12
經典成語故事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