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僻成語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那么,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僻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僻成語故事1
《管子·七臣七主》中說:法的作用是提倡建功立業而威懾暴行,律的作用是明確各自保持的界限而防止爭端,令的作用是命令人們對事務進行管理。總之,法律政令就像畫圓、畫方、畫直線的標尺一樣規范著人們的行為。要是尺子本身不正,畫出的圖形就不準確。
法令是君臣共同建立的,權勢才是君主獨攬的。要是君主不履行自己的職責,國家就會發生危險;要是官吏不履行自己的職責,國家就會陷于混亂。
刑罰由官吏依法來進行裁決,國家才會得到很好的治理;權勢由君主來控制,國家才會有威嚴;法令得到人民的`擁護,人民才會有愛國之心。因此,賢明的君主要懂得法和權如何使用,自己掌握好權力,讓官吏執行好刑罰,做到各負其責,上下分明。
法律規定一定要簡潔、明確,執行一定要嚴格。讓人們明確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堅決不能去做的,并且形成習慣,就像高處的重物自然落下一樣順暢。這樣,整個國家才會安定。
生僻成語故事2
彀,音構,原來是張弓的意思,這里借用為牢籠、圈套及就范的意思,“入吾彀中”即是進入我的圈中了之意。例如一個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羅網下來引誘麻雀,當麻雀飛下來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羅套網一抽,將麻雀網住,便說:這麻雀“入吾彀中”了。又如一個人想籠絡某甲。用種種手段令某甲對他好感、頌傷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約為他利用時,他便可說:某甲已“入吾彀中”矣!
這句成語原出于五代時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這是一部記述唐代貢舉制度及雜事的書,其中記述之詳,一般史志所不及。據書中記載,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智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說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這句話就是說:“天下的有為青年,都已進入了我的圈套了!”
李世民是唐代開國元勛,文才武略,都很出眾,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國歷取得一次大統一,他的聲威。遠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在為人方面,也很善運用權謀,不然,他也不會無意中說出“入吾彀中”那樣的話來了。
這句成語運用時,一般都是將它用在形容那些并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舉凡運用攏絡手段,設下各種圈套而達到目的時,便可說“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
生僻成語故事3
唐朝時期,韓愈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擔任國子監祭灑的時侯,才高八斗的韓愈經常在太學生們面前孜孜不倦地教誨他們要努力學習,培養自己的個人品格,這樣日后才能出人頭地。此時太學生有人冷嘲熱諷地說:“先生發憤圖強,修養也十分的高,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仍然是一貧如洗,官 場志不得意,你不自我反省卻還教導我們步你的后塵。”韓愈聽后非但不生氣,還旁征博引給太學生們舉了很多例子:各種不同的木材有各自的用途,結構成屋;名貴和微賤的中藥,如:“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也都有不同的用處;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各司其職發揮作用。
相比之下品行十分高尚的人并不一定會被重用,像孟子、荀子這樣德高望重的人一生雖不得志,但他們的成就和名聲卻是何等的顯要。
生僻成語故事4
東漢時期,陳留浚儀有個叫邊讓的少年年紀輕輕便才高八斗,在當地赫赫有名。當時漢靈帝的妃子何妃的異母兄何進掌握朝中的`實權。他聽說邊讓是個學富五車的人,便想召他進將軍府當一名小官。邊讓對阿諛逢迎的十常侍十分看不慣,也不喜歡何進的鄙陋,所以不愿意應召。于是何進用召壯丁的名義強行把他弄進了府里做了令史。此時有個叫蔡邕(yōng)的人認為讓邊讓這樣才氣無雙的人當這樣的小官實在是可惜了,于是他對何進說道:“將軍,這邊讓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只讓他擔任這么個小小的令史,這的確是屈才了,經傳上曾經這么說:‘用一只能容得下一只牛的大鼎去煮雞,湯多了則味道少了,而湯少了又會把湯燒干了卻煮不熟雞。’這說的就是不應該大器小用啊。”何進聽了以后也認為蔡邕說得句句在理,于是叫邊讓去九江做了太守。
生僻成語故事5
怙惡不悛
怙:依靠、仗恃。悛:悔改。怙惡不悛的意思是指堅持作惡,不肯悔改。這個成語比較生僻,出自《左傳》,是《左傳》用來評價陳國國君陳桓公的。
話說春秋時期,鄭國和陳國是鄰國。有一年,衛國聯合宋國、陳國,進攻鄭國。鄭國國君鄭莊公,派使者向陳國求和,陳桓公拒絕了鄭國的要求。五父勸諫說:“對鄰國親近和友善,是國家的珍寶、立國的根本。”但陳桓公認為,宋國和衛國都是大國,才是陳國難以對付的,鄭國不會有什么作為,于是沒有同意五父的建議。
鄭莊公求和不成,只能決一死戰,取得了勝利,但心里卻埋下了對陳國的怨恨。第二年,鄭莊公發兵攻打陳國,大獲全勝。《左傳》中為此評論陳桓公說:“友善不可丟失,罪惡不可滋長。一直做罪惡的事而不悔改,最后一定會自食其果。”
雖然像國家之間這種大善大惡離我們普通人很遠,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可以做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怙惡不悛就是提醒我們時刻牢記這點的最好啟示。
曲高和寡
宋玉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夫,不但學問淵博,文章寫得更是出色。
但是,由于內容過于深奧,百姓們大都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稱贊他。也因此,楚王懷疑他行為不檢點,便把他找去,問他是不是有對不起百姓的地方,不然,楚國的百姓們為什么都不稱道他?
宋玉于是舉了一個例子對楚王說:“有一個人在都城里唱歌,他起先唱的是鄉間流行的通俗歌曲‘下里’、‘巴人’,人人會唱,因此跟著他高聲齊唱的有好幾千人;
后來,他改唱另一首較艱難的曲子‘陽阿’,跟唱的便只有幾百人了;
再后來,他唱了一首更為高雅的‘陽春白雪’,這首歌比前面的曲調深奧多了,會唱的人很少,跟唱的只剩下幾十人了。
到最后,他調和古音,達到極致,就沒幾個人能跟著他唱了。這完全是因為曲調的境界與高深,應和的人自然就愈少的緣故。譬如溪流中的小魚,哪里會知道汪洋大海的深奧呢。
讀書人的情形也是相同的,文章寫得太深奧,能夠鑒賞的'人自然也就比較少了。
老生常談
三國時代,魏國有個名叫管輅(lù)的人,八九歲的時候,便能在泥土上畫出日月星辰的形象,并加以解說。長大以后呢,對《周易》了解得很透徹。他常替人占卜,每次都很靈驗。
有一次,吏部尚書何晏將管輅請了去,另一個尚書鄧揚也在座。
何晏對管輅說:“聽說你能未卜先知,請你替我卜上一卦,看我有沒有做三公的希望?還有,最近連續夢見十幾只蒼蠅撲向我的鼻子,趕也趕不走,不知是什么緣故?”
管輅說:“請原諒我直說。從前周公輔佐成王,經常坐著等待天亮,由于他的敬職守責,才能使國運興隆,各國諸侯都擁護他。這完全是遵循天道的結果,不是卜筮可以說明的。現在你權高勢赫,但感懷你德行的人少,懼伯你威勢的人卻很多,這不是好現象。鼻的位置在天中,蒼蠅撲面,主悲,我希望你上追文王,下思尼父(尼父,就是孔子),則三公可望,蒼蠅可驅了。”
鄧揚在旁邊聽了說:“此老生常談,我都聽厭了。”
這就是“老生常談”的故事。
生僻成語故事6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徐稚的學者不但學問很高,而且為人也很正直,是個品德高尚的學者,他淡泊高遠,不喜歡接近達官貴人們,接連好幾次都謝絕為他引薦的人,雖然如此但是徐稚對朋友的友情看得非常重。有一次他的`朋友生病去逝了,徐稚心里想起跟朋友過去的點點滴滴感到很悲痛。
他把棉絮泡在酒里面,然后到市場去買了一只雞,回到家把雞烤熟,再把棉絮從酒里面取出來,用泡過酒的棉絮把雞包起來,然后他帶著雞來朋友的墓地上,徐稚想到朋友孤零零地躺在這荒涼的墓地下,心里十分酸痛,他把棉絮泡在水里,然后把雞放在朋友的墳墓前面,以些來祭奠死去的朋友。徐稚經常用這樣的方式來祭奠死去的朋友,以此來表達他哀思的心情。
生僻成語故事7
據《說苑·至公》記載:“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這段話主要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楚共王有一張寶貴的“烏號之弓”。據傳說這把弓是黃帝遺留下來的,盡管此說難以讓人相信,但它無疑是一張絕好的弓。楚共王很愛打獵,經常帶著一批隨從人員,騎著快馬,拿著弓箭,在山野里獵取各種飛禽野獸。
有一次,他騎馬追逐幾只野獸,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獸射去。不料,弓已不知去向。原來他跑得太快,在顛簸中把弓給丟了。丟了一張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隨從人員都覺得非常可惜。于是,他們焦急萬分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尋找吧。”楚共王搖搖頭阻止說:“不要去尋找了。我是楚國人,這弓丟在楚地,讓楚國人拾去了還是在楚國人手里,有什么必要再去尋找它呢?”隨從人員聽了,欽佩地說:“大王的話講得真有道理。”就這樣,他們不再去尋找弓了。
這事傳到孔子那里,孔子則不以為然地說:“可惜啊,楚共王的話包含得還不夠大。應該這樣說:一個人丟失了弓,另一個人得到了,何必一定要是楚國人呢?”
人們聽了孔子的話,都稱贊說:“孔子的話,才真正達到大公的地步了。”
生僻成語故事8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孟敏的人,他在太原的時候有一次,在街上買了一個甑(普通人家用來煮飯的一種陶器)。在拿著回家的.半路上,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砸破了。他一點也沒有流露出驚恐之狀和惋惜之意,連頭也不回,泰然而去。
這時,恰巧名士郭太走過、見孟敏“破甑不顧”,覺得這人頗不平凡,就趕過去,很有禮貌地把他叫住,開誠布公地問道:“好好一個飯甑,這樣砸破了,你怎么看都不看它一眼?”孟敏答道:“反正已經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處?”郭太對于他這種堅毅果斷的態度,很是佩敬,彼此問了姓名,從此結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
生僻成語故事9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因嫉恨自己的本領遠不如赫赫有名的孫臏,于是出謀劃策設計加害于孫臏,把孫臏的雙膝蓋骨割除,使孫臏成為廢人。當孫臏得知龐涓還要置他于死地時,孫臏迫不得已使出“詐瘋計”,突然間發瘋。龐涓為了驗證孫臏是否真瘋,派親信去探訪孫臏,只見孫臏在豬圈里手舞足蹈,把隨從送來的飯菜當作毒品,狠狠地摔到地下,又抓起豬圈里的`豬糞、豬食往嘴里塞,還一邊叫喊“好吃、好吃”。親信把看到的情況報告給龐涓,龐涓深信不疑,也就放松了對孫臏的看管。
孫臏可以到街市上游蕩,時好時瘋,起初,龐涓還派一名隨從時不時地監護孫臏,后見孫臏成天瘋瘋癲癲,沒什么異常舉止,就連監護人員也取消了。一天,齊國使者來訪魏國,得知孫臏的冤屈后,想方設法把他帶回了齊國。由此,孫臏用“假癡不癲”的計謀成功地瞞過了龐涓的猜疑,并順利地回到了齊國。
生僻成語故事10
有一次,齊孝公出兵去征伐魯國,魯君想派人去說服齊國,制止齊國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詞去說服他們,便去問展禽。展禽沉思了一會兒,就說:“我聽人說過,處在大國的地位,才可以教導小國;處在小國的地位,卻只能服侍大國。惟有這樣,才能消除戰爭。我從來都沒有聽過,單靠言詞就能平息亂事的。假如是個小國,還很自大的話,只會引起大國的惱怒,增加亂事,現在亂事已經開始,不是靠言詞就能收到成效的。”展禽說完,就叫乙喜去犒勞齊軍,并且對他們說:“我們的`君王沒有才干,不能好好的管理邊界上的事情,以至于勞駕你們,還連累你們的軍隊露宿在我們的邊境上,所以特別派我來犒勞你們所有的兵士。”齊侯說:“你們到現在才恐慌嗎?”乙喜說:“敝國現在有德高望重的人輔政,所以并不恐慌。”齊孝公說:“你們室如懸磬,田野里連青草都沒得生長,怎么會說不恐慌呢?”
磬,就是指空無所有的意思。室如懸磬,就是用來比喻窮得什么東西也沒有。它和“家徒四壁”都一樣,是用來形容極端的貧乏、困苦。
【生僻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做問一個生僻的單詞詞義的題目的方法09-23
成語故事06-12
經典成語故事05-23
成語故事09-10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4
經典成語故事11-04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門可羅雀》09-11
亡羊補牢成語故事04-24
經典成語故事:葉公好龍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