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大全錦集[15篇]
成語故事大全1
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趙”,終于能縱情馳騁在大平原,悠閑欣賞北國風光了,然而遙遠的江南總是誘惑著他。
這一年他56歲了,來日無多的緊迫感,時時襲上心頭。他下定決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個夢想:飛越長江。
三次進攻建康都失敗
要進攻建康,一般都是從西邊動手,先拿下荊州、江州,或者歷陽,然后順流而下。但是這一帶的最高長官是陶侃,他橫刀立馬、威風凜凜站在長江邊的身影,以及到處傳播的英雄故事,讓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氣。
江州曾經發生一次相互殘殺的大案。“流民帥”郭默殺死江州刺史后,遭到陶侃討伐,不戰而降,當場被殺。
郭默在南方就是個無名小卒,然而墻內開花墻外香。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驍勇善戰,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石勒軍隊見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關羽、張飛”。
石勒聽說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雞一樣簡單。石勒無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虛傳啊。
陶侃也不輕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對他如同當年對待祖逖一樣:尊重和敬畏。
既然從西邊毫無希望,只有改道從東邊。
成語故事大全2
撲朔迷離
古時候,有個女孩叫花木蘭,她是個非常勤勞孝順的姑娘。
木蘭織得一手好布,每天,她總是天剛剛亮,就把自己關在織房里精心地紡線織布。有一天,她卻一直留在自己的閨房,坐在窗前嘆氣。她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她有什么心事。
木蘭在母親的一再追問下,不得不說:“沒有什么心事,只是昨晚看見國王征兵的文書,那上面有父親的名字,可是父親的年紀大了,已經禁不起征戰的辛勞,小弟弟年齡又小,不能代替。女兒我就為這件事焦急。”
停了一會兒,木蘭又說:“我從小跟父親練就一身好武功,可以替父親去從軍。”
母親為難地說:“可你是個女孩,怎么能去從軍呢?”
木蘭堅定地說:“我有辦法。”
征期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告別了父母,隨大軍到了邊塞作戰。
戰爭中,木蘭表現得很勇敢,立了很多大功。經過十多年的艱苦戰斗,
戰爭終于結束,木蘭勝利歸來。論功行賞,皇帝要賞給木蘭很多錢物,并封她為尚書郎。
但是木蘭說:“感謝皇上恩典,但我不想做官,只求皇上允許我回到故鄉與父母團聚。”皇上答應了木蘭的請求。
木蘭回到家,立刻來到自己房里,換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辮子,戴上花,露出自己原來女孩的`模樣走出來。送木蘭回來的同伴們一見,都十分驚奇地說:“哎呀,同行這么多年,怎么不知你是個女孩。”
后來有人為此寫了一首《木蘭詩》,詩的最后幾句是: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如果兩只兔子貼著地面并排跑,誰能分辨出哪一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這個成語指事物在人心目中模糊不清、難以看清真相。
撲朔迷離的意思是:指難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以辨別清楚。
成語故事大全3
兢兢業業的成語故事
兢兢業業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東晉時期荊州官吏陶侃,他勤于政事,處理政務從不拖延,對下屬的賭博及貪小便宜的行為嚴懲不貸。他主張勤儉節約,經常將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將造船剩下的`竹屑、竹枝制成釘子再造船,對待工作真是兢兢業業。
1 兢兢業業的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荊州官吏陶侃,他勤于政事,處理政務從不拖延,對下屬的賭博及貪小便宜的行為嚴懲不貸。他主張勤儉節約,經常將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將造船剩下的竹屑、竹枝制成釘子再造船,對待工作真是兢兢業業。《尚書·虞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者,有人解釋說"一日"是將犯人縛在十字架上砍下四肢和頭顱,"二日"是把綁犯人于十字架上任其死去,"兢兢"(借為矜)是舉矛刺喉,業業(借為削)是割削犯人肌肉。
2 兢兢業業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jīng jīng yè yè
【解釋】兢兢:形容小心謹慎;業業:畏懼的樣子。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出處】《詩經·大雅·云漢》:“早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用法】作賓語
【近義詞】業業兢兢 小心翼翼
3 兢兢業業的成語故事點評
東晉時期荊州官吏陶侃,他勤于政事,處理政務從不拖延,對下屬的賭博及貪小便宜的行為嚴懲不貸。他主張勤儉節約,經常將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將造船剩下的竹屑、竹枝制成釘子再造船,對待工作真是兢兢業業。【釋義】兢兢:形容小心謹慎;業業:畏懼的樣子。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成語故事大全4
公元前559年的一天,晉悼公又沒有收到鄭國的上貢,原來鄭國不愿意再臣服晉國了。鄭國已經這樣玩了好多次晉悼公了。晉悼公問荀螢說:“怎樣才能使鄭國臣服呢?”
荀螢回答道:“鄭國之所以屢服屢拳,是因為有楚國作依恃。只要削弱楚國力量,鄭國就自然會直正歸服。要削弱楚 國,在軍事上需要運用‘以逸待勞’之計。”
晉悼公接著問:“什么叫“以逸待勞”呢?”
荀螢解釋道:“軍隊不可以連續多次地征戰,多戰就會疲勞;諸侯國不可以連續多次地役使,否則,也就會招來怨恨。如果引起“內疲外怨”,要想對付楚國,是不可能取勝。因此,我請求把晉國軍隊分成為上、下、新三軍。每次與楚國作戰時,只運用一支軍隊的'人馬,三支軍隊輪番使用。而且還應采取煩擾戰法,當看楚軍進時,我軍即退,當看楚軍退時,我軍又進;要弄得楚軍塘沽戰不得戰,求安息不得安息,往來奔跑,疲憊不堪。而我軍卻有兩支軍隊經常位于休整狀態,這樣以逸待勞,有一天就能戰勝楚國,使鄭國失去依恃而旭順我國。”
晉悼公聽荀螢這番用計,非常贊賞,當即任命荀螢為中軍主帥,把軍隊按荀螢意見分成三軍。第一次讓上軍出戰,第二次讓下軍出戰,第三次由新軍出戰,荀螢則直接統帥中軍,分別接應。剛開始時交戰,軍還刀光劍影,劍拔弩張,兩軍氣勢相當,后來輪番對楚國出戰,楚軍果然氣勢下降,逐漸疲憊不堪。這時荀螢見時機已到,發起突然攻擊,強陽一戰,晉軍聲威大振,最后,迫使楚國不得不降服于晉國。
成語故事大全5
【注音】hú liǎn zhī qì
【出處】子貢問日:‘賜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論語·公冶長》
【解釋】瑚璉: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璉”。比喻人特別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
【用法】作賓語;指人有才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棟梁之材
【反義詞】燕岱之石
【押韻詞】感激流涕、吹唇沸地、綰角兄弟、釣游之地、瑞應災異、枉費心計、品評卓逸、遺簪墜舄、飛沙揚礫、千伶百俐、......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原是衛國的.商人,姓端木名賜,他因為有錢,經常穿華麗的服飾,孔子看不慣他的新潮,說他為君子不器。他沾沾自喜,他問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隨意說是瑚璉之器。子貢更加飄飄然,不知孔子在說他內心空虛
【成語示例】公以瑚璉之器為郎官,以干將之斷宰赤縣。 唐·李華《盧郎中齋居記》
成語故事大全6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出處】有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解釋】徙:遷移;信:信用。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言而有信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言而有信
【反義詞】食言而肥、言而無信
【同韻詞】入境問禁、格殺勿論、枕戈剚刃、遺風馀韻、幺弦孤韻、計窮慮盡、野性難馴、危言核論、逗留不進、得一知己,死可無恨、......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新法公布以后,為使人們相信新法一定要執行,商鞅命人在國都南門處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明誰搬動到北門就賞五十金。有一個膽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們認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成語故事大全7
【拼音】:dé gāo wàng zhòng
【出處】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晉書·簡文三子傳》
【解釋】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稱頌老人
【相近詞】眾望所歸、年高德劭
【相反詞】無名鼠輩
【歇后語】選了尺碼又挑斤頭
【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富弼26歲踏上仕途,竭盡全力為朝廷盡忠。他始終以朝廷及百姓的利益為重,先后擔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在處理外交、邊防及賑濟災民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司馬光稱頌他為“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造句】:
(1)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我想我應該是德高望重了。
(2)哎,老橋,你如一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3)李老德高望重,今日被選為政協主席,可說是眾望所歸了。
(4)陳老師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高級教師。
(5)啊,老橋,你如一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6)張爺爺在村里是個德高望重的人。
(7)先生德高望重,襟懷秋月寒江,只要您一倡導,響應的人勢必很多。德高望重
(8)同學們都喜歡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長。
(9)少林寺德高望重的大師親自演示了這古老的運動。
(10)他白發銀須,臉龐睿智,看起來德高望重。
成語故事大全8
公元550年,北朝東魏大將軍高洋逼迫東魏孝靜帝退位,建立了北齊王朝。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有一年出現了日食,高洋擔心自己的皇位不保,問一個親信:“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么后來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去?”那親信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沒有把劉氏家族斬盡殺絕。”高洋馬上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700多人全部殺光,連嬰兒也無一幸免。
消息傳來,東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準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堅決反對,他說:“怎么能用拋棄本宗、投靠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寧死也不改姓。”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比喻寧愿為氣節犧牲。
蜀后主劉禪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蠻王孟獲聯合金環三洞兵馬反叛,建寧三郡也歸附了孟獲,永昌危急。
為了平息后方叛亂,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首先用離間之計平息了建寧三郡叛亂,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將之法破了三洞人馬。最后誘敵設伏,在錦帶山活捉了孟獲。諸葛亮讓戰俘們吃飽飯,然后全部釋放,說:“你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靠在門上等著你們呢;如果聽說戰敗了,一定會割肚牽腸,眼中流血。你們都回去吧。”諸葛亮又問孟獲:“你今天被捉,心服嗎?”孟獲說:“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計,怎么會服!你放我回去,讓我整頓軍馬,來決一死戰;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諸葛亮就把他放了。
成語故事大全9
【注音】fǎn lǎo huán tóng
【出處】《急就章》‘長樂無極老復丁’即《參同契》所云老翁復丁壯也,今變之曰反老還童。 清·翟灝《通俗編·識馀》
【解釋】反:同“返”,歸,還。道教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用法】作定語、賓語、補語;用于老年人
【結構】緊縮式
【相近詞】返老還童
【同韻詞】救急不救窮、安富恤窮、水復山重、理屈事窮、發憤自雄、事火咒龍、神會心融、雀馬魚龍、輕騎簡從、加緒含容、......
【年代】近代
【燈謎】祖孫回家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喜歡求仙問道,他潛心鉆研,四處派人打聽返老還童之術,訪尋長生不老之藥,一天一個白發老翁求見,說有返老還童之術,劉安認為老漢不可能有法術,就打發他走,只見一眨眼功夫,老漢就變成了兒童
【成語舉例】這藥有反老還童的功效
成語故事大全10
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于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
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餡媚奉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并且采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嬪妃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里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采,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隨便開采呢?別人勸您開采,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 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將他疏遠了。就這樣,李林甫憑借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來,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鑒》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成語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成語釋義:比喻口頭上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里卻懷著暗害人的陰謀。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在吳國囚禁三年,受盡了恥辱:回國后,他決心自勵圖強,立志復國。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富民強,兵馬強壯,將士們又一次向勾踐來請戰:“君王,越國的四方民眾,敬愛您就象敬愛自己的父母一樣。現在,兒子要替父母報仇,臣子要替君主報仇。請您再下命令,與吳國決一死戰。”
勾踐答應了將士們的請戰要求,把軍士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表示決心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不為士兵少而憂愁,只是憂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我不希望你們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敢,而希望你們步調一致,同進同退。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后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進不聽令,退不知恥,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由于全體將士斗志十分高漲,終于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
成語出處:《國語·越語上》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屢進屢退也。”
成語釋義:打仗不能光憑個人的勇敢,要用智謀,要靠集體的力量。
成語故事大全11
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烏飛兔走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wū fēi tù zǒu
【解釋】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出處】唐·韓琮《春愁》
【用法】作謂語、補語;形容光陰過得很快
【近義詞】日月如梭 玉走金飛
烏飛兔走的'成語故事點評
這個成語故事就是想要告訴人們,不要想著每天都能看到太陽和月亮,在它們的交替中,時間也在飛速流逝。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和生命。在有限的時間中,創造出無限的意義。不要想著還有明天,還有以后,做好當下該做的,為今后打好基礎。小朋友們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要養成拖拉的壞習慣,不然時間就會更快的遠離我們的。
成語故事大全12
【注音】shǔ gān chóng bì
【出處】以汝為汝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莊子·大宗師》
【釋義】莊子原意為人世間事物變化無定則,像人那樣大的'形體也能變成微小的東西。比喻極微小而無價值的東西。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小人或物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鼠臂蟣肝
【同韻詞】跼天蹐地、應時之技、上不在天,下不著地、處士橫議、標新競異、節同時異、魚菽之祭、勃然奮勵、連類引譬、灰煙瘴氣、......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都是達觀生死的高士,他們情同淡水,置生死于度外。子輿生病,子祀去問候他,他十分高興。子來生病,子犁去慰問,他支走了他的家人對他說:大自然真是神奇,你死了要把你變成鼠肝還是變成蟲臂呢?
【成語示例】鼠肝蟲臂原無擇,遇酒猶能罄一歡。 宋·陸游《成都歲暮始微寒小酌遣興》詩
成語故事大全13
【拼音】zhù zhòu wéi nüè
【典故】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史記·留侯世家》
【釋義】紂是商朝的最后一個王,據傳是暴君。比喻幫助壞人干壞事。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虎作倀
【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為虎作倀、為虎添翼
【反義詞】助人為樂、除暴安良
【押韻詞】鳧趨雀躍、俯拾地芥、遺孽馀烈、披肝瀝血、轟轟烈烈、心怡神悅、盈箱溢篋、壺中日月、詩書禮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年代】古代
【燈謎】紂的幫兇
【歇后語】殷郊背師言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劉邦率大軍攻占京都咸陽,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就投降。劉邦進入咸陽后,見秦宮壯麗宏偉,有無數金銀財寶和妙齡少女,他想留守咸陽。大將樊噲與謀士張良認為這是助紂為虐,會失去天下人心,劉邦就退守霸上
【成語示列】后又助著薛蟠圖些銀錢酒肉,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
【其它使用】
◎ 室外不遠的地方,獄卒們安放了一只爐灶,那煙火之氣,助紂為虐,使炎熱更加厲害。
◎ 既然張元秀夫婦如此"愛子",為什么還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趕子"?既然把"子"都給"趕"走了,還有必要再去"盼子"、"認子"?如果說要"趕子"是因為13歲的張繼保嫌貧愛富,那么13年來養父母只吃豆腐渣卻讓他吃肉包子,還要供他念書的貧寒生活和張元秀夫婦身上體現出來的勞動人民的善良品格,竟然對他就沒有半點影響?而且那個張繼保做官后喪盡了天良,難道在做官前和做官后,在貧寒之家生活前和到富貴之家生活后,一直都是黑著心肝,他的性格就沒有絲毫變化?更何況10年前幫助周桂英"搶子"的地保周小哥(過去在薛榮家當管家),后來和淪為乞丐的張元秀夫婦一見面,他們就十分樂意接受他的幫助,并對他十年前助紂為虐的行為不曾有絲毫的`責難,這又做何解釋?
◎ 許許多多"惡勢力"就是借助于這"四張網"發展起來的,而這"四張網"的形成又對"惡勢力"的發展起了"助紂為虐"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成語故事大全14
【注音】jiā wú dàn shí
【典故】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漢書·揚雄傳上》
【解釋】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家境困難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家無擔石
【反義詞】家有萬貫
【押韻詞】大放厥詞、如塤如篪、一家之辭、齊足并馳、鷸蚌相持、天值地值、不贊一詞、安弱守雌、不贊一辭、不能贊一詞、......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西漢末年,蜀郡人揚雄十分好學,愛好辭賦,他的《羽獵賦》《反離騷》等十分出名,他生活十分清苦,“家產不過十金,而無儋石之儲”。他甘于清貧,從不刻意去追名逐利,他擔任黃門給事郎,侍奉成帝、哀帝、平帝均沒有升職
【成語示例】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無儋石。 宋·蘇軾《乞賻贈劉景孫》
成語故事大全15
[成語拼音] bó ér bù jīng
[成語解釋] 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典故出處] 《后漢書·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成語故事
東漢著名的經學家鄭興,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稱于世。他的兒子鄭眾,十二歲時就跟父親學習這部經學著作。后來,鄭眾還學習了《周易》,《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使他學識淵博,幾乎無所不曉,在上層社會很有名氣。
鄭眾當官后,在公務之余給一些年輕人講解《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為《左氏春秋》作注。后來,終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釋工作。這部書流傳后,和另一位經學家賈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齊名,都受到學者們的好評。當時,最著名的經學家是馬融。他注過《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使古文經學達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達千人。馬融除了為經書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講課時坐在高堂上,掛上紗帳,前面讓學生坐著聽課,后面列一班女樂演奏音樂,很有特點。
馬融研究了《左傳》后,也準備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細閱讀了賈逵和鄭眾的注本后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廣博,那我怎能超過他們?”馬融覺得,這兩個注本各有各的長處,合起來就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之處,便決定不再給《左氏春秋》作注了。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11-04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9-10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4
經典成語故事05-23
成語故事06-12
成語故事《門可羅雀》09-11
亡羊補牢成語故事04-24
經典成語故事:葉公好龍09-27
畢恭畢敬的成語故事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