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大全(精選15篇)
成語故事大全1
【注音】cháng féi nǎo mǎn
【典故】瑯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 《北齊書·瑯邪王儼傳》
【釋義】腸肥:指身體胖,肚子大;腦滿:指肥頭大耳。形容不勞而食的人吃得飽飽的,養得胖胖的。
【用法】作定語、狀語;指不勞而獲,無所用心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養尊處優、腦滿腸肥
【同韻詞】執迷不返、一身是膽、殘編斷簡、回腸百轉、一長半短、屠腸決眼、不置褒貶、斷長補短、因陋就簡、大處著眼、......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北齊武成帝高湛的三兒子瑯邪王高儼企圖奪取帝位,后主高緯便調兵捉拿,將軍替高儼開脫說:瑯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長大自不復然,愿寬其罪。后主當場釋放了高儼,不久就派人暗殺了他
【成語示例】有的'又闊雙矮,使你想起那些腸肥腦滿的商人。 葉圣陶《書的夜話》
成語故事大全2
【魯陽回日】
【成語故事】傳說周武王率領諸侯討伐殷紂王,旌旗飄揚,殺聲四起,戰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魯陽公愈戰愈勇,敵人望風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魯陽公舉起長戈向日揮舞,吼聲如雷,太陽又倒退三個星座,恢復了光明,終于全殲了敵軍。
【出處】酣湑半,八音并,歡情留,良辰征,魯陽揮戈而高麾,回曜靈于太清,將轉西日而再中,齊既往之精誠。 《文選·左思〈吳都賦〉》劉逵注:“此言酣飲與音樂……良辰之所以覺也。故追述魯陽回日之意,而將轉西日于中盛之時,以適己之盛觀也。”
【解釋】指力挽危局。同“魯陽揮戈”。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挽救危局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魯陽揮日
【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典故】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禮記·檀弓下》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帶有侮辱性的
【相近詞】盜泉之水、殘羹冷炙
【押韻詞】詈夷為跖、砥平繩直、溢美之辭、情見乎詞、設官分職、蚌鷸相持、支吾其辭、朝夷暮跖、心動神馳、危而不持、......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嚴重的'饑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餓死,貴族錢敖想發點善心,他在大路上擺上食物,準備施舍給饑餓的人群,當有難民經過時,他傲慢地喝道:“喂,來吃吧!”誰知那餓漢表示寧愿餓死也不吃這嗟來之食
【東坡畫扇】
蘇東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時,有一次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制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匠人說:“前不久他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還帳。”蘇軾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來,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面上題字、作畫,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賣。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的。
四十五歲時蘇東坡在監獄被關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后來他在一片雜記中說:“我從小就不喜歡殺生,可是也沒有完全斷絕過。近年來開始不殺豬羊了,可是生性喜歡吃蟹蛤,免不了有時要殺。去年得罪被關進監獄,開始以為不能脫身了,不想后來獲得幸免,于是從此不再殺一物。有時買來蟹蛤,都放進江中。雖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許有個萬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鍋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并沒有什么別的想法,只是因為自己也經歷過了患難,和在廚房中的雞鴨沒有區別,不想再因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這無窮無盡的恐懼。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記美味,有時買死的蟹蛤來吃。”
“東坡畫扇”比喻關心百姓疾苦。
成語故事大全3
老當益壯
漢光武帝劉秀靠武力奪取了江山,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強地主的大將謀臣,都是幫光武帝打天下立過赫赫戰功的,其中功勞最大的有二十八個。光武帝死后,他的兒子漢明帝劉莊把二十八人的肖像畫在南宮的云臺上,稱為“云臺二十八將”。但是在二十八將之外,還有一員大將,他的名字雖然沒有留在云臺上,但在歷史上卻非常有名氣。這個人便是馬援。
馬援在王莽統治的時候,做過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看犯人哭得挺傷心,就把他們放走了,自己也因此而丟了官,逃亡到北地郡躲起來。出于生計,馬援一邊種地,一邊養殖,不到幾年工夫竟有了牛、羊幾千頭,還積蓄了很多糧食。
但是他并不想一直留在那里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他心懷天下,常說:“男子漢大丈夫,應該有遠大志向。越窮越堅強,越老越健壯。”后來,王莽政權垮臺,馬援投奔劉秀,先后任隴西大將軍、伏波將軍,南征北戰,立了很多戰功。
公元44年秋天,馬援從外面打仗回來,有人對他說:“您已經夠辛苦的`了,還是在家里休養休養吧。”馬援激昂地說:“不行,現在匈奴和烏桓還在作亂,我正要向皇上請求保衛北方。男子漢大丈夫,死應該死在邊疆,讓別人用馬革裹著尸首送回來埋莽。怎么能老呆在家里跟妻子兒女過日子呢?”接著就上了戰場。
北方平定下來不久,南邊五溪(在今湖南、貴州交界的地方)有一個部族入侵,漢光武帝兩次派兵征討,都被五溪部族打敗,光武帝為了這件事很是煩惱。那時候馬援己經六十二歲了,但還是請求讓他帶兵去打仗。
光武帝瞧了瞧馬援,見他的胡子都白了,就說:“將軍老了,還是別去吧!”
可是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愷甲,跨上戰馬,雄赳赳地來回跑了一圈。
光武帝不禁贊嘆說:“好硬朗的老人家!”于是,派他帶領馬武、耿舒兩名將軍和四萬人馬去攻打五溪。
馬援的軍隊到了五溪,由于不太適應南方的氣候,有不少兵士中暑死去了,馬援自己也得了病,最后病死在軍中,完成了馬革裹尸的壯志。
由于馬援性情耿直,得罪了小人,所以他自交趾打仗帶回的一車薏米被說成了一車明珠寶貝,而朝廷一般大臣認為:“好啊,你帶回一車珠寶,竟然也不分給我們一點,太小氣了。”紛紛舉報馬援貪污,使得光武大怒。
馬援的家人不敢把他迎歸埋葬,許多賓客故人連吊喪都不敢去。
成語故事大全4
使酒罵座
【注音】shǐ jiǔ mà zuò
【成語故事】
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其意實在蚡。蚡乃劾夫罵坐不敬。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灌夫罵座:典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諛。與丞相武安侯田蚡有隙,有一年夏,丞相取燕王女為夫人,有太后詔,如列侯宗室皆往賀。酒宴上,灌夫"起行酒,至武安(即田蚡)武安膝席曰:'不能滿觴',夫怒,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屬之'!時武安不肯。行酒次到臨汝侯(灌賢),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占囁耳語'!武安謂灌夫曰:'程李俱東西宮衛尉,今眾辱程將軍,促孺獨不為李將軍地乎'?灌夫曰:'今日斬頭陷匈,何知程李乎'!……武安乃麾騎縛(灌)夫置傳舍,召長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詔。'劾灌夫罵坐不敬,系居室。"
灌夫在丞相田蚡的.酒宴上使酒罵灌賢、程不識,以發泄對田蚡的不滿,后遂用"灌夫罵座(通坐),使酒罵座"等指酗酒任性罵人,亦表示剛直不屈,不諛權勢。黃庭堅《次韻答張沙河》:"自陳使酒嘗罵座,惜予不與朋友簪"。沈瀛《減字木蘭花·嗔》詞:"剛而使酒,罵座灌夫忘客壽。 魈若予何,夫子雍容語不多。"
【出處】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其意實在蚡。蚡乃劾夫罵坐不敬。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解釋】稱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罵同席的人。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等
【相近詞】使酒罵坐、灌夫罵坐
【成語舉例】繆醉,使酒罵座,忤客。客怒,一座大嘩。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
成語故事大全5
【漢字書寫】:畏首畏尾
【漢語注音】:wèi shǒ wèi wěi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敝邑有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又曰:‘鹿死不擇音。’”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重在強調膽小怕事。
【畏首畏尾的意思】:畏:怕;首:先;尾:后;前也怕后也怕,做事情瞻前顧后,形容膽怯疑慮很多,對什么事都害怕。
【畏首畏尾的近義詞】:瞻前顧后、畏縮不前、左顧右盼、縮手縮腳;
【畏首畏尾的反義詞】:當機立斷、一往直前、義無反顧、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快刀斬亂麻;
【畏首畏尾的故事】
春秋時期,楚晉兩國為了當上霸主的'地位爭權奪利互不相讓。晉靈公集結各地諸侯在扈地討論關于平定宋國內部的事情。晉靈公因為鄭穆公沒有參加會議而心存不滿,他覺得這是鄭國對晉國的藐視,于是決定討伐鄭國以振國威。鄭國知道此事后,鄭公子歸生馬上給晉國正卿趙盾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歸生這么說道:“鄭國雖然是個小國,但是自從鄭穆公上位三年來,盡管國事繁忙仍然抽空三次朝見晉國君,這充分體現了鄭國對晉國的誠意。如果晉國還是認為鄭國不友善要對鄭國兵戎相見的話,鄭國也只有亡國了。古話云:‘畏首畏尾,身上還有多少部分不怕呢?’依鄭國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害怕楚國來攻打,另一方面又怕晉國來犯,可謂是左右為難。鄭國如果被逼到不得已的時侯定然鋌而走險。晉國對鄭國不斷有新的要求,這對鄭國來說已經是有些力不從心,鄭君不得以只能集中兵力背水一戰。”趙盾看完信馬上叫大夫鞏朔到鄭國去安撫慰問。
【畏首畏尾例句】
《魏書.司馬叡等傳論》:“司馬叡之竄江表,竊魁帥之名,無君長之實,跼天蹐地,畏首畏尾……其孫皓之不若矣。”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二十三回:“因為童貫上回一番發作,又立了這樣章程,弄得進進出出十分礙手,真所謂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妹子平日但凡遇見吃酒行令,最是高興,從不畏首畏尾;剛才聽了這些不入耳之言,不但興致索然,連頭都要疼了。”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十五:“這人原先膽子小,干啥也是腳踩兩邊船,斗爭韓老六,畏首畏尾,不敢往前探。”
【畏首畏尾造句】
作為一名領導者做事情絕對不能畏首畏尾,遵循明哲保身的原則必然做不成大事。
三思而行是一種成熟的處事態度,但是也不能表現得畏首畏尾,否則容易被周圍的人小視。
成語故事大全6
【注音】zuò wú chē gōng
【典故】又善于賞會,當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 《晉書·車胤傳》
【釋義】坐:通“座”,坐席;車公:晉人車胤。比喻宴會時沒有嘉賓。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結構】動賓式
【同韻詞】色即是空、觸類旁通、盡入彀中、萬變不離其宗、取法于上,僅得乎中、追遠慎終、烈烈轟轟、無影無蹤、春夏秋冬、寢饋其中、......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晉代時期,車胤從小就好學不倦,因家貧沒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在夏夜他見室外飛舞著螢火蟲,就用白紗布袋把捉來的螢火蟲吊在書本上方,借著微弱的光線進行讀書。他成名后,善于交際,經常出席各種宴會,席間把眾人逗樂,讓大家一醉方休
成語故事大全7
【注音】yì zǐ xī hái
【典故】易子析骸,厥禍亦巨。 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
【解釋】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極言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慘狀。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析骸易子
【押韻詞】送往迎來、不明不白、嘴清舌白、詠絮之才、八斗之才、棟梁之才、混造黑白、置予于懷、玉葬香埋、日往月來。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楚莊王因宋國殺了楚國過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國,圍困宋國首都半年之久,并準備長久圍困下去,宋國人害怕了,宋王派元帥華元只身潛入楚國元帥子反的臥室,挾持子反說宋國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
【成語示例】如或固守窮城,不識天命,必使覆巢破卵,易子析骸。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二
成語故事大全8
【拼音】wéi shé huà zú
【出處】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 《戰國策·齊策二》
【解釋】比喻做事節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害事。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為蛇添足、畫蛇添足
【同韻詞】澡慰故俗、應箓受圖、悶胡盧、扣盤捫燭、開門受徒、擒奸摘伏、守財奴、半生不熟、委曲從俗、實蕃有徒、......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成語舉例】為蛇畫足,終傾國本。 《隋書·楊素傳論》
成語故事大全9
【拼音】gū chú fǔ shǔ
【成語故事】漢朝時期,外戚竇憲靠后宮的勢力,以賤價奪得沁水公主的田園,漢章帝聞知怒斥竇憲說:“公主的東西你都敢奪,何況別人的呢?你做得太令人吃驚了,須知國家拋棄你,就像拋棄孤獨的小鳥和腐爛的老鼠一樣。”
【典故】于是鴟得腐鼠,剜鹐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莊子·秋水》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
《后漢書·竇憲傳》
【釋義】孤獨的鳥雛,腐爛的`老鼠。比喻微賤而不值得一說的人或事物。
【用法】作賓語;比喻微賤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相近詞】孤豚腐鼠
【成語舉例】女子當以四十以前死,人猶悼惜,青裙白發,作孤雛腐鼠,吾不愿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
成語故事大全10
如魚得水
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親戚劉表的軍隊陣容,并且駐守新野這地方。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必須要網羅劉備。
為了請諸葛亮協助自我獲得天下,劉備以往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盧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這么十分誠懇,最終才同意與劉備見面。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勢,提議劉備先占據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并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孔明的輔助,就好象魚得了水一樣十分快。”
成語故事大全11
【漢字書寫】:知難而退
【漢語注音】:zhī nán ér tuì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含有沒把握的事情不做的意思。
【知難而退的意思】:遇到極大的不能克服的困難,就應該知道退回來,以免勞而無功。本來是說作戰時要見機而動,不要做做不到的事情。后來用作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沒有勇氣去克服的借口。
【知難而退的近義詞】:畏葸不前、相機而動、望而卻步;
【知難而退的'反義詞】:力爭上游、知難而進、逆水行舟;
【知難而退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兩大強國——晉國和楚國,它們之間為了爭奪霸權,經常發生戰爭。而與兩國相鄰的鄭國是個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在晉楚相爭的過程中,它有時依附晉國,有時又不得不依附楚國。公元前597年,鄭國投靠了晉國。不久,楚國又想征服鄭國,楚王親自帶領兵馬攻打鄭國,將鄭國都城圍困了17天。鄭國實在招架不住,同意和楚國講和。晉國這邊聽說了楚國進攻鄭國的事,就派荀林父、士會、先榖等率軍討伐楚國。當晉國大軍到達黃河邊時,得知楚國已經與鄭國講和,并訂立了盟約,晉軍內部就產生了分岐,對于是否繼續討伐各抒己見,以中軍副帥先彀為首的一批人想要繼續前進,與楚軍大戰一場;以中軍主帥茍林父為首的一批人想撤兵回國,認為應該知難而退,大夫士會也同意荀林父的意見。他認為,用兵要有機可乘才能打勝仗,現在楚國內外無恙,正值強盛時期,而目前晉國的實力不如他們,加上現在又多了個鄭國在一旁助威,還不如暫時退兵為好。最終中軍副帥先彀被他們說服退兵回國。
【知難而退例句】
唐.房玄齡等《晉書.鐘雅傳》:“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里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知難而退。”
【知難而退造句】
無論學什么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果你知難而退的話最終你將什么都學不成。
追求異性朋友的過程中不能知難而退,他就是堅持不懈的去關心她,最后她終于成了他的情人。
成語故事大全12
【拼音】jìn zhū zhě chì
【成語故事】晉朝文學家和哲學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告訴人們一個人生活在好的環境里受到好的.影響,生活在壞的環境里也會受到壞的影響,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
【出處】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晉·傅玄《傅鶉觚集·太子少傅箴》
【解釋】朱:朱砂。靠近朱砂的變紅。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變好。指外部環境具有很大影響。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相近詞】潛移默化
【反義詞】近墨者黑
【其它使用】
◎ 老太太隨手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是勞倫斯寫的《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封面上印著一個金發女人,便親切地說:書有好壞之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心受騙上當喲。
成語故事大全13
視死如歸
注釋:視:看待。歸:回。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故事:
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齊桓公曾任命當時的大夫鮑叔牙為宰相,被鮑叔牙婉言拒絕,他向齊桓公舉薦了管仲。于是齊桓公就向管仲詢問有關治理天下、復興國家的方略。管仲答復齊桓公說:大量開墾土地,大規模地擴建城鎮,發展生產,利用有限的土地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我不如寧敕,請派他去做管理經濟的官員;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熟悉禮儀,舉止得體,說話有分寸,我不如隰朋,請派隰朋去管理外交;不辭辛勞、不計較個人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生命冒死進諫,我不如東郭牙,請派他主管監察;整肅軍隊,打仗英勇,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樣,我不如王子城父,請派他去統率軍隊;斷案英明,不枉殺無辜,我不如統章,請派他管理司法。如果您想富國強兵,有這五個人就足夠了;若您想稱霸天下的話,還得依靠我管仲。齊桓公很贊同管仲的話,任命他為宰相,并按照他所說的,分派了這五個人的官職。這五人果然干得非常出色。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逐漸強大起來,齊桓公也成為一代霸主。
造句:在革命斗爭中,千千萬萬共產黨員赴湯蹈火,視死如歸,表現出無產階級的英雄氣概。
出處:先秦·管仲《管子·小匡》
成語故事大全14
春秋時期,孔子外出講學,子路佩劍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為徒,子路說自己用劍不用讀書,孔子說讀書可以讓他有勇有謀。子路于是拜孔子為師,他問孔子統率三軍時愿意與誰共事,孔子說不愿與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過河的有勇無謀的人共事。
據《論語述而》記載,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對顏淵說: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隱藏起來。能做到這樣的,只有我和你。好勝心強的子路連忙問:老師,您統率三軍將和誰在一起?孔子說:赤手空拳打虎,蹚水過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謹慎,善于謀劃而又能辦成事的人在一起。
暴虎:空手與老虎搏斗;馮:同憑,馮河,過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類),赤腳蹚水。人們用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從事。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釋讀】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成語故事大全15
【注音】guà xí wéi mén
【出處】《史記·陳丞相世家》載:漢初丞相陳平,好讀書,在未發跡時,家里很窮,掛著破席子當門。
【解釋】指隱士居處。亦形容貧窮或居處簡陋。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貧寒的生活
【同韻詞】神乎其神、解鈴還須系鈴人、疾如風,徐如林、雁杳魚沉、割地稱臣、英雄欺人、斷羽絕鱗、大雅扶輪、強打精神、臭不可聞、......
【成語故事】秦末漢初,陳平家境非常貧寒,掛著破席子當門,在張負的'資助下從師學習,他先后投奔魏王咎、項羽及劉邦。劉邦認為他是個人才,就封他為曲逆侯及丞相,他先后6次用計使劉邦轉危為安,為漢王朝的穩定和鞏固作出巨大的貢獻
【成語示例】誅茅作室,掛席為門。 唐·楊炯《尋楊陷居詩》序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11-04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9-10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4
經典成語故事05-23
成語故事06-12
成語故事《門可羅雀》09-11
亡羊補牢成語故事04-24
經典成語故事:葉公好龍09-27
畢恭畢敬的成語故事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