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正能量的成語
導語:古人有許多刻苦用功的事跡,因此也出現了許多形容人勤奮的成語,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形容人勤奮的勵志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志竟成
亦為:有志者事竟成
竟:終于。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出處《后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 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吳所執,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于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見《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 漢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外傳》。臥薪事不知所出。后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宋蘇軾 《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孫子兵法》所說的“焚舟破釜”雖然也表示誓死決戰的意義,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談的典故故事。
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是一個成語。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的故事。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典出自《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同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發奮圖強
〖解釋〗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處〗《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于落后隊貧困落后的面貌的改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發奮圖強一詞是錯誤寫法,但在現在許多報紙都有此類寫法,均與原成語相悖,易混淆的詞應該是“奮發圖強”,“發憤圖強”的憤是“憤”而不是“奮”,請大家務必注意,只是許多人在使用傳統成語時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反而變了味。就如現在“感同身受”被包括央視在內的媒體到處亂用一樣。如果要較淺層次探究成語原意和出處,可以參考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
〖近義詞〗發憤圖強
〖辨析〗發奮圖強和發憤圖強,兩個都有“謀求自強”之義。前一個指振作精神,奮力自強;后一個指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一個側重于“振作精神”,一個側重于“下定決心”,側重點各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淆。
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字面意思是:強大自己必須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深層次的意思是:一個人的處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個強大的自己,若想強大自己,必須堅持,不放棄努力。語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懸梁刺骨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侯到了三更半夜的時侯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到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已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侯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后來他終于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侯學問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于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侯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后來蘇秦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個成語。也告訴我們發憤忘食地刻苦學習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為了學習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目己的身體,讀書也是需要適可而止的。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成語,語出《論語》。意思為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也不感到羞恥。恥:以……為恥。問:請教。指人好學。
圓木警枕
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處 宋·范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示例 他圓木警枕的學習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勤能補拙
勤能補拙,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語本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