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成語故事
上下其手成語故事1
【成語】:
上下其手
【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解釋】:
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二十六年,楚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 頡遇王子弱焉。 ”
【舉例造句】:
李最愛在考試中上下其手。
【成語故事】:
周顧,字伯仁,是東晉的一位大臣。他少年時就長于談吐,成人后頗有名望,談吐幽默詼諧,為人寬宏大量,不拘小節,性格開朗從不為一點小事而耿耿于懷。當時的人們都稱贊他“有雅量,友愛過人”。
由于他的才識、品德和他的名望很高,官居尚書左仆射之職,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滿和妒忌。一次,兄弟倆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著的.蠟燭朝周顧投了過去。而周顧只稍一躲閃,臉色依舊十分平靜,一點也沒有生氣,只緩緩地說道:“阿奴,你用蠟燭丟我,實是下策。”
東晉時期,在一些名士之中盛行著一種“清談”的風氣。那些名士們一邊飲酒、一邊發議論。他們只注重自己的個性品格,而不在乎禮節。
周顓的家里,也常常有人來喝酒閑談,其中一位就是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的丞相王導。周家和王家都是中原的名門望族,所以周頤和王導之間的私交十分深厚。一次,王導和周頤談得十分投機,越談越高興。談著談著,王導高興之余,竟得意忘形地側臥身子,把頭枕在周顧的膝上,用手指著周頤凸起的肚子問道: “你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東西呢?”
周顓挺了挺身子,摸著自己的肚子,詼諧地說:“這里面嗎?什么也沒有,‘空洞無物’。不過,像閣下這種人,倒也能容得下幾百位咧。”
上下其手成語故事2
【成語故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么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后,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后來,他們便請伯州犁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決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于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后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于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于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于是暗地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擴展閱讀:
【成語釋義】
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成語出處】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結構】
緊縮式成語
【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上下其手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上下其手的意思及成語故事10-13
兒童成語故事:上下其手08-19
成語上下其手的典故05-13
上下其手的解釋與用法05-12
上下其手同義詞03-31
上下其手作文寫作素材05-08
空前絕后和上下其手01-26
上下其手和高山流水01-25
經典的成語故事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