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鼓的成語
起鼓的意思解釋:猶起更。古代擊鼓報更。“起鼓”,指第一次打更。奮勇當先鼓起勇氣,趕在最前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鼓的成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鼓的成語 篇1
卷旗息鼓 擂鼓篩鑼 鼓刀屠者 蒙在鼓里
密鑼緊鼓 暮鼓晨鐘 旗鼓相當 篩鑼擂鼓
詩腸鼓吹 陶熔鼓鑄 掀風鼓浪 腰鼓兄弟
揚鈴打鼓 偃旗息鼓 搖唇鼓舌 一鼓作氣
漁陽鼙鼓 重整旗鼓 朝鍾暮鼓 扯鼓奪旗
櫜弓臥鼓 村歌社鼓 村簫社鼓 對牛鼓簧
鼓吹喧闐 鼓唇搖舌 鼓唇咋舌 鼓腹含哺
鼓腹含和 鼓腹擊壤 鼓睛暴眼 鼓腦爭頭
鼓餒旗靡 鼓旗相當 鼓舌掀簧 鼓舌揚唇
鼓舌搖唇 鼓衰力盡 鼓吻奮爪 鼓吻弄舌
鼓舞歡忻 鼓舞歡欣 鼓眼努睛 鼓樂喧天
歡忭鼓舞 歡呼鼓舞 歡忻鼓舞 擊壤鼓腹
金鼓連天 樓船簫鼓 掉舌鼓唇 烽鼓不息
鼓盆之戚 鼓舞人心 鼓角齊鳴 含哺鼓腹
鼓唇弄舌 歡欣鼓舞 擊鼓鳴金 膠柱鼓瑟
緊鑼密鼓 開臺鑼鼓 羯鼓催花 金鼓齊鳴
擂鼓鳴金 兩部鼓吹 鑼鼓喧天 布鼓雷門
鼓樂齊鳴 桴鼓相應 鳴鼓而攻 敗鼓之皮
敝鼓喪豚 晨鐘暮鼓 打退堂鼓 大張旗鼓
暮鼓朝鐘 敲鑼打鼓 收鑼罷鼓 懸鼓待椎
偃旗仆鼓 偃旗臥鼓 掩旗息鼓 搖唇鼓喙
一鼓一板 漁陽鞞鼓 朝鐘暮鼓 鐘鼓之色
鐘鼓饌玉 重興旗鼓 重振旗鼓 鳴鼓而攻之
明鼓而攻之 破鼓亂人捶 當面鑼,對面鼓
鼓的成語 篇2
【出處】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解釋】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一往直前。
【近義詞】
一氣呵成、趁熱打鐵
【反義詞】
一敗涂地、偃旗息鼓
【典故】
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guì]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系。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他的親友鄰人勸他:“國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著,你何必瞎操心?”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不會有深謀遠見。”
曹劌去見了莊公,他首先提出:先取信于民,是戰前重要的政治準備,這也是獲勝的保證。并要求作戰的時候允許他一起去,于是莊公便叫他同車出發。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斗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準備進兵。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是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沖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并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后說:“現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魯莊公卻不明由曹劌為什么這樣指揮。曹劌說:“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斗,主要是靠勇氣。第一通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再擂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氣更全部消失了。敵軍勇氣消失,我們則一鼓作氣,斗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國軍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 ”。(“轍亂”,輪跡混亂;“旗靡”,旗幟倒掩,說明倉皇逃竄。)
鼓的成語 篇3
順接:掀風鼓浪 → 浪子宰相 → 相互尊重 → 重氣徇名 → 名正言順 → 順天應人 → 人馬平安 → 安忍阻兵 → 兵燹之禍 → 禍從口出 → 出詞吐氣 → 氣驕志滿 → 滿舌生花 → 花貌蓬心 → 心億則樂 → 樂山愛水 → 水火不投 → 投鞭斷流 → 流水桃花 → 花樣不同 → 同仁一視 → 視有若無 → 無一不知 → 知無不言 →
逆接:掀風鼓浪 → 得月較先 → 一蹴而得 → 眾口如一 → 一不扭眾 → 合兩為一 → 珠連璧合 → 好語如珠 → 私諧歡好 → 舞弊營私 → 神飛色舞 → 下筆有神 → 正冠李下 → 大中至正 → 事關重大 → 草率了事 → 驚蛇入草 → 骨顫肉驚 → 龍章秀骨 → 馬如游龍 → 風檣陣馬 → 一路順風 → 言行抱一 → 知而不言 →
鼓的成語 篇4
膠柱鼓瑟的成語故事說的是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他不去刻苦鉆研演奏瑟的技術,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齊人回家后,擺弄了多年,總是彈不出一支曲子。
1 、膠柱鼓瑟的故事
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他不去刻苦鉆研演奏瑟的技術,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齊人回家后,擺弄了多年,總是彈不出一支曲子。他還覺得奇怪呢!后來,有人從趙國來,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覺得這個齊人的舉動是多么愚蠢啊!
2 、膠柱鼓瑟材料
【發音】jiāo zhù gǔ sè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解釋】原意就是用膠把柱粘住,使音調不能調整。現含貶義色彩,指不能靈活變通。多用于書面語中。膠柱鼓瑟”,亦作“膠柱調瑟”。比喻拘泥成規,不知靈活變通。
【近義詞】膠柱調瑟、刻舟求劍
【反義詞】隨機應變、通達權變
【成語舉例】若非公孫杵臼,焉得趙氏孤兒,既以遇難避仇,不必~。
鼓的成語 篇5
敗鼓之皮 敗:破舊。破鼓皮可作藥材。比喻雖微賤,卻是有用的東西。
敝鼓喪豚 敝:破,壞;喪:失去;豚:豬。指擊破鼓、烹掉豬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費而無益。
布鼓雷門 布鼓:布蒙的鼓;雷門:古代浙江會稽的城門名。在雷門前擊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賣弄本領。
晨鐘暮鼓 暮:傍晚。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重整旗鼓 比喻失敗之后,整頓力量,準備再干。
打退堂鼓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時打鼓。現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縮。
大張旗鼓 張:陳設,展示;旗鼓:旗幟和戰鼓。形容進攻的聲勢和規模很大。也形容群眾活動聲勢和規模很大。
當面鑼,對面鼓 比喻面對面地商量、對證或爭論。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談。
烽鼓不息 烽鼓:烽火與戰鼓;息:停止。比喻戰亂不止。
桴鼓相應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響起來。比喻相互應和,配合得很緊密。
鼓唇弄舌 鼓:撥動,振動。振動嘴唇,撥弄舌頭。形容憑口舌挑撥、煽動或進行游說。
鼓角齊鳴 鼓:戰鼓;角:古代軍隊中的樂器,即號角。戰鼓響,號角鳴。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
鼓盆之戚 舊指死了妻子。
鼓舞人心 鼓舞:振作,奮發。振奮人們的信心。增強人們的.勇氣。
含哺鼓腹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歡欣鼓舞 歡欣:欣喜;鼓舞:振奮。形容高興而振奮。
擊鼓鳴金 古時兩軍作戰時用鼓和金發號施令,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膠柱鼓瑟 用膠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動,就無法調弦。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羯鼓催花 羯鼓:兩面蒙皮,腰部較細的一種鼓。敲擊羯鼓,使杏花早開。
金鼓齊鳴 金鐘戰鼓一齊響起。形容戰斗氣氛緊張激烈。
緊鑼密鼓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開臺鑼鼓 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的開頭部分。也比喻一個事件的開頭。
擂鼓鳴金 金:指鑼。指戰場上擊鼓打鑼,以壯聲勢。
兩部鼓吹 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兩部器樂合奏。特指蛙鳴。
鑼鼓喧天 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蒙在鼓里 比喻受人蒙蔽,對有關的事情一點兒也不知道。
密鑼緊鼓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鳴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
暮鼓晨鐘 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破鼓亂人捶 比喻人失勢受到大家的欺侮。
旗鼓相當 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敲邊鼓 比喻從旁幫腔或助勢。
篩鑼擂鼓 敲鑼打鼓。形容大聲吵鬧。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詩腸鼓吹 鼓吹:樂器合奏。特指聽到黃鸝鳴聲,可以引起詩興。
陶熔鼓鑄 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掀風鼓浪 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偃旗息鼓 偃:仰臥,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揚鈴打鼓 比喻大聲張揚。
腰鼓兄弟 腰鼓:古樂器,兩頭粗,中間細。比喻兄弟輩里居中的的那一個較差。
【關于鼓的成語】相關文章:
金鼓喧天成語解釋05-13
關于圓的成語01-15
關于一的成語12-28
關于星的成語12-28
關于山的成語01-15
關于成語的故事12-14
老虎敲鼓童話故事06-06
豺和鼓寓言故事11-26
關于中的成語謎語05-13
關于成語的組詞造句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