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刑重賦成語解釋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那么,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繁刑重賦成語解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繁刑重賦成語解釋 1
發音:fán xíng zhng fù
簡拼:fxzf
類型:貶義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政策等。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第五卷:“齊景公不繁刑重賦,雖有田氏,齊不可取。”
解釋:過重的.刑罰和繁多的賦稅。
示例:在刑罰的適用中,儒家強調慎刑、罰刑相當,期望通過“刑罰適中”發揮刑罰的預防犯罪作用:法家略持重刑厚賞,尤其強調重刑對預防犯罪的作用,甚至認為只有“繁刑重賦” 、 “刑用于將過” ,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犯罪。
吾讀《春秋》以下史而得七人焉,皆盛德之事,可以為萬世法,又得八人焉,皆反是,可以為萬世戒,故具論之。太公之治齊也,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弒之臣。」天下誦之,齊其知之矣。田敬仲之始生也,周史筮之,其奔齊矣,齊懿氏卜之,皆知其當有齊國也。篡弒之疑,蓋萃于敬仲矣,然桓公、管仲不以是廢之,乃欲以為卿,非盛德能如此乎?故吾以為楚成王知晉之必霸而不殺重耳,漢高祖知東南之必亂而不殺吳王濞,晉武帝聞齊王攸之言而不殺劉元海,苻堅信王猛而不殺慕容垂,唐明皇用張九齡而不殺安祿山,皆盛德之事也。而世之論者,則以為此七人者皆失于不殺以啟亂,吾以謂不然。七人者皆自有以致敗亡,非不殺之過也。齊景公不繁刑重賦,雖有田氏,齊不可取;楚成王不用子玉,雖有晉文公,兵不敗;漢景帝不害吳太子,不用晁錯,雖有吳王濞,無自發;晉武帝不立孝惠,雖有劉元海,不能亂;苻堅不貪江左,雖有慕容垂,不能叛;明皇不用李林甫、楊國忠,雖有安祿山,亦何能為?秦之由余,漢之金日磾,唐之李光弼、渾瑊之流,皆蕃種也,何負于中國哉?而獨殺元海、祿山!且夫自今而言之,則元海、祿山死有余罪,自當時而言之,則不免為殺無罪。豈有天子殺無罪而不得罪于天者?
繁刑重賦成語解釋 2
繁刑重賦fán xíng zhòng fù
成語解釋:過重的刑罰和繁多的賦稅。亦作“繁刑重斂”。
成語出處:宋 - 蘇軾《東坡志林》第五卷:“齊景公不繁刑重賦,雖有田氏,齊不可取。”
成語使用:作主語、賓語、定語;用于政策等
褒貶解析:屬貶義成語
近義詞:繁刑重斂
【繁刑重賦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及解釋10-12
成語的解釋01-28
猴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0
描寫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1
形容快的成語的成語及解釋02-25
關于智商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02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10
《史記》成語及解釋03-07
成語大全及解釋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