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臣的成語解釋
成語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國功臣,歡迎大家分享。
開國功臣
發音:kāi guó gōng chén
簡拼:kggc
類型:褒義成語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同“開國元勛”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回:“他見單雄信好客,是一個做得開國功臣的,因此借寓東岳廟中,圖與交往。”
解釋: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示例:到時候,說不地自己也能夠跟著張飛揚做一個開國功臣。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后的數日,最先進行的就是“論翊戴功”,對在兵變中建立特殊功勛的開國功臣們加官進爵,他們依次是原后周的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殿前都虞候王審琦、虎捷右廂都虞候張光翰、龍捷右廂部指揮使趙彥徽六人。中級軍官中主要的有散指揮都虞候羅彥瓌、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二人。
元代依據宋朝《國史》修撰的《宋史·太祖紀》及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 都只列前六人,而與《宋史·石守信傳》同卷的開國功臣傳記中,則除上述六人外,還有韓重赟及中級軍官羅彥瓌、王彥升三人,并都被比之于東漢光武帝的開國功臣,說明宋朝的《國史》將前六人列為主要的開國元勛,而后三人在趙匡胤兵變中也有“翊戴”之功。九人中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赟是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都屬于趙匡胤為長官的殿前司系統。散指揮都虞候羅彥瓌、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二人,則作為“翊戴”功臣的中下級軍官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是屬于殿前司中“最親近扈從者”的“殿前諸班”之一。高懷德、張令鐸則分別是侍衛親軍司馬、步軍的最高指揮官,趙彥徽、張光翰則分統侍衛親軍司的'馬、步軍主力之一。趙匡胤通過七位高級將領掌握了后周禁軍精銳的大部分,確保了兵變的成功。
從逢著那買卦的潛龍帝王,饒了個算命的開國功臣,便即時拂袖歸山隱。全不管人間甲子,單則守洞里庚申。降伏盡嬰兒姹女,將煉成丹汞黃銀。思飄飄出世離群,樂陶陶禮圣參真。想他那亂擾擾紅塵內爭利的愚人,更和那鬧攘攘黃閣上為官的貴人,爭如這閑搖搖華山中得道的仙人。一身駕云,九垓八表神游盡,覷浮世暗中哂。坐看蟠桃幾度春,歲月常新。則與這高山流水同風韻,抵多少野草閑花作近鄰,滿地白云掃不盡。你與我緊關上洞門,休放個客人,我待靜倚蒲團自在盹。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
遏春①沉鷙②果敢,善撫士卒,摧鋒陷陣,未嘗敗北。雖不習書史,用兵輒與古合。長于大將軍達二歲,數③從征伐,聽約束④惟謹,一時名將稱徐、常。遇春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又稱“常十萬”云。
(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注釋】①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南直隸懷遠(今屬安徽)人,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明朝開國軍事大將。本封鄂國公,追封開平王,謚忠武。②沉鷙:深沉決斷。鷙,兇猛。③數:屢次。④約束:拘束,限制。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分)
①善撫士卒( ) ②遇春嘗自言能將十萬眾( )
15.常遇春一生可說戰功彪炳。短文中介紹當時的哪些稱呼可以看出常遇春的非凡才能?(2分)
16.史載常遇春“每與敵戰,出則當先,退則殿后,未嘗敗北,士卒樂為之用”。從短文中的介紹來看,常遇春擁有著哪些優秀的品質?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2分)
答案
14.①善于②帶領、統帥(共2分,每小題0.5分) 。 (共2分)
16.性情深沉決斷,善于撫
15.一時名將稱徐、常;軍中又稱“常十萬”卒,有較高的軍事素養;聽從領導,為人謹慎。(共2分)
【開國功臣的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及解釋10-12
成語的解釋01-28
清朝開國功臣索尼08-22
猴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0
描寫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1
形容快的成語的成語及解釋02-25
關于智商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02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10
《史記》成語及解釋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