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識之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默而識之成語解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原文】:默而識之
【標準發音】:m ér shí zhī
【繁體寫法】:默而識之
【默而識之是什么意思】:默:不語,不說話。識:記。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里。
【默而識之成語接龍】:昏昏默默 → 默而識之 → 之乎者也
【用法分析】:適用于與默而識之的意思相吻合的上下文語境之中。
【讀音預警】:注意多音字:識 ① shí 識別 識字;② zhì 標識 博聞強識。
【默而識之的造句示例】:
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擴展資料: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意思: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翻譯:孔子說:“只轉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創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東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論語述而篇的翻譯: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論語述而篇的注釋:
(1)述而不作:述,傳述。作,創造。
(2)竊: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誰,學術界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殷商時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賢大夫”;有的說是老子和彭祖兩個人,有的說是殷商時代的彭祖。
論語述而篇的賞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早已成為人們所熟知的名言。不過,真正能做到的,就沒有多少人了。據《孟子??公孫丑上》記載,子貢曾經問孔子說:“老師您稱得上是圣人了嗎?”孔子回答說:“圣人可稱不上。我不過是學不厭而教不倦罷了。”子貢說:“學不厭是智,教不倦是仁。智仁兼備.老師您的確是圣人了啊!”可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確不是我們一般人容易做到的、智仁兼備的圣人畢竟是鳳毛麟角,千百年難遇一個的啊!
在這里,孔夫子對自己做了一種評定、評判。這里說的是一種美德,而這種美德比上一則還要貼近我們一些。“默而識之”這種修養應該具備,我們在社會上生活,面對社會上的種種世相、種種變化,應該“默而識之”。聽見風就是雨是一種很不好的、很淺薄的習慣,我們要把這種淺薄習慣轉變為默而識之。什么叫默?藏在心里,“識之”就是知己知彼,認識事物的本質,認識對方的本質,認識對頭的本質,總之要默而識之,即使懂得對方了,也不要表現出來我懂你了,把你看破看穿了。你表現出來懂得對方了,人家就有所警惕,要防范你了,所以默而識之一方面是一種美德,不輕浮,很厚道。
另外還要“學而不厭”,孔夫子確實是圣人,到老都還在學習。好學不厭,沒有厭煩的感覺,永遠都有一種上進心,永遠都有一種求知欲,我們應該以此反省自己。以前我的`老師說欲望不好,種種欲望都不好,但是唯有一種欲望——求知欲是值得推崇的,不要輕易把它丟棄。作為社會生活中的人,如果沒有求知欲就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法與變化著的時代相和諧,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只能被社會所淘汰,所以要“學而不厭”。作為一個有抱負的人,一定要有這種銳氣,這個銳氣不能輕言放棄,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有了上進心,才有旺盛的求知欲。
“誨人不倦”,這一條可以看出孔夫子的胸懷,孔夫子本來是帶學生的老師,他對自己的學生永遠都有耐煩心,不知疲憊地教育孩子們。作為老師就要有“誨人不倦”的精神和胸懷。
【默而識之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成語的解釋01-28
經典成語及解釋04-16
猴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0
描寫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1
形容快的成語的成語及解釋09-10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10
關于智商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02
常用成語及解釋03-31
有關成語的解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