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成語
出自《孟子》的成語、名言
1、安富尊榮:謂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
2、抱關擊柝:謂守門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祿薄之吏。
3、杯水車薪:謂一杯水,救一車燃燒的柴,喻無濟于事。
4、彼一時此一時:今言時間空間之不同。
5、不愧不怍:謂人光明磊落,心無愧疚。怍,慚愧。
6、不為已甚:謂不做過分的事。為,做。已甚,過分。
8、不屑教誨:謂不愿意去教導。
10、不虞之譽:沒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贊揚。語出《孟子·離婁》:“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11、曾經滄海:謂曾經見過大海的人,別的水便難于吸引他。唐·元稹《離思五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見識廣博、經驗豐富的人很難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義:指為正義事業而犧牲。仁,仁愛。義,正義。《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宋史·文天祥傳》:“天祥臨刑殊從容……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剛出生的嬰兒那樣純潔善良的心。語出《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出爾反爾: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后果。宋·范仲淹《竇諫議錄》:“陰陽之理,大抵不異,為善為惡,出爾反爾,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現指言論和行動前后自相矛盾,反復無常。
15、春風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來稱頌師長對學生及晚輩潛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樓:指差別很大。
17、大而化之:語出《孟子·盡心下》:“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會貫通。后用來形容做事不細致,不謹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將降雨的征兆。語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指大旱之時盼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19、簞食壺漿(dān sì hú iāng):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孟子·梁惠王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形容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20、簞豆見色:謂計較小利。語出《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
21、當務之急:指當前任務中最急需要辦的事情。
23、地利人和:表示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群眾基礎。
24、獨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語出《孟子·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25、阿其所好:阿:曲從;其:他的;好:愛好。指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愛好。
26、翻然改進:翻然:變動的樣子。形容很快轉變,有所進步。
27、反求諸己:求:追究;諸:“之于”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語出《孟子·公孫丑上》:“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28、飯糗茹草:飯、茹,吃。糗,干糧。草,野菜。吃干糧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
31、寡人之疾: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鰥寡孤獨: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其實此成語最早應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33、好為人師: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形容人不夠謙虛,好以教導者自居。
34、浩然之氣:指正大剛直的精神。浩然,盛大的樣子。出《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險的樣子。形容地位或狀況十分危險,將要垮臺或滅亡。
36、疾首蹙額:疾首,頭疼。蹙額,皺眉頭。后以此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宋·陸九淵《與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額,飲恨吞聲,而地所控訴。”
37、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齊國臨淄之南。濯濯,本謂山之無樹木,今或用喻人禿頂無發。
39、被發纓冠:來不及將頭發束好,來不及將帽帶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別人。
41、齊東野語:齊東,古齊國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后比喻道聽途說而來的無稽之言。
42、棄甲曳兵:丟掉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跑的狼狽相。
43、棄如敝屣:謂像扔掉破鞋子一樣。敝,破舊。屣,鞋子。語出《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拋棄掉。
44、舍生取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45、舍我其誰:謂自視極高,自任極重。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4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謂人以憂患謀處而生,以安樂怠忽而死。語出《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擺滿了一丈見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極其奢侈。語出《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
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來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用來比喻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51、通功易事:分工合作,互通有無,拿多余的換沒有的。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于子。”
52、同流合污:后指沒有獨立人格,順從世俗。也指和壞人一起做壞事。
53、枉己正人:枉,彎曲,不正。自己立腳不正,卻要去糾正別人。
55、為富不仁:為富,追求發財致富。語出《孟子·滕文公上》:“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意為致富與行仁義難以并存。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圖,不講仁義。
56、為淵驅魚,為叢驅雀:以此比喻統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敵方;也比喻不善于團結人,把關系本應親密的人推向對立面。
57、聞過則喜:過,過錯。形容虛心接受意見。
58、五十步笑百步:用來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性質的`問題,卻自以為優越而嘲笑或反對別人。
59、習焉不察:焉相當于“于是”、“于此”。后用此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不到其中的問題。也作“習而不察”。
60、先知先覺:語出《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后指認識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脅肩諂笑:脅肩,把兩肩收攏起來。諂,奉承人。為了奉承人,縮起肩膀裝出笑臉。形容巴結人的丑態。
63、言近旨遠:旨,意旨。語出《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指,同“旨”。后指話語淺顯通俗,而含義卻很深遠。
64、揠苗助長:揠,挺拔之欲亟長也。喻急躁妄為,欲益反損。
66、惡濕居下:厭惡潮濕卻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動跟愿望相違背。
68、仰事俯畜:謂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責任,今用以為家庭生計語。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注:事,以孝事親;畜,以慈培育。
69、仰不愧天:謂心正則無愧于天。語出《孟子·盡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疏:存誠于己,而仰無以有羞愧于天,俯無以有怍于人。唐·韓愈《與孟尚書書》:“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70、夜以繼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奮、勤懇、忙碌。語出《孟子·離婁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71、一傅眾咻:傅,教。咻,吵。一個人教而眾人吵鬧干擾。后比喻由于不良環境影響,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73、以鄰為壑:壑,深溝。語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意為把鄰國當成排洪水的溝壑。后比喻把困難、災禍推給別人。
74、以力服人:力,強制的力量。服,使人服從。用強制的方法使人服從。語出《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
75、易地而處:后指交換所處的位置。
77、引而不發:引,拉弓。發,射箭。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比喻善于啟發引導。也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
78、與人為善:跟別人一同做好事。后多指善意助人。
79、緣木求魚:緣木,爬樹。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意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樹上捉魚一樣不可能。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對,就不可能達到目的。
80、再作馮婦:語出《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隅,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后比喻重操舊業。
81、知人論世:意為只有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才能理解作者。后指了解人物,評論世事。
85、自怨自艾:自怨,悔恨自己的錯誤。自艾,改正自己的錯誤。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錯誤,后多指悔恨。
86、左右逢源:源,水源。也作“原”。后比喻做事很順利。
《孟子》名言名句
(1)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12)仁者無敵。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18)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4)養心莫善于寡欲。
(46)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48)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0)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5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譯文】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5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56)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7)盡信《書》,不如無《書》。
【出自《孟子》的成語】相關文章:
有關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11-02
《孟子》孟子序說06-14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06-19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06-19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下06-19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11-23
《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下06-19
《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上06-19
《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06-19
《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