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及出處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成語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及出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及出處1
[成語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成語解釋]
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典故出處]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及出處2
成語意思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
比喻謙虛好學,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請教。
【用法】
動賓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虛心求教。
【近義詞】
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學、虛懷若谷
【反義詞】
好為人師、驕傲自滿、居功自傲、師心自用
用不恥下問造句:
一、虛心求藝,不拘門派,博采眾長,不恥下問。
二、在教學態度上,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態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和不恥下問的思想。
三、聶先生是常向他上小學的兒子請教的,不恥下問的精神可嘉。
四、一個人要做到時時事事都能夠謙虛謹慎并非易事,尤其是要做到如曾子所說的不恥下問,更是需要經過長期的自我修養才有可能達到的。
五、當我們在學習時遇到難題時,我們就應該不恥下問地向老師請教。
六、而且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可能比教師多,所以教師還需要放下架子,不恥下問,這對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也是有好處的。
七、第三,要向現實社會學習,向學生學習,具有不恥下問的學者之風。
八、在學習上,我們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
九、到辦公室工作后,我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系統學習了有關業務知識和各級各類文件精神,初步具備了一個文秘人員所必需的業務知識和政策水平。
十、在學習上應該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切不可不懂裝懂。
十一、協作學習的主體還是學生,任何學生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對同學們的提問,要求有問必答,并要求盡可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十二、在認識論上,主張學而知之,不恥下問,敏而好學,實事求是。
十三、如我的`普通話發音不準,我主動請教發音好的同學,并向他們學習,雖然,我的發音常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但我的謙虛,我的好學,我的不恥下問,卻給同學們起了表率作用,還培養了他們誠實的品格。
十四、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好學深思,不恥下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努力探索問題的精神。
十五、家長要提醒和鼓勵孩子不僅要不恥下問,而且還要不羞與上問。
十六、斯特恩表示他已經意識到了別的聯賽在這里獲得的成功:"我們將會時刻關注與我們的計劃相關的方案。我們會注意每一個好的創意,并會不不恥下問的借鑒一下。"
十七、我們學習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別人學習。
十八、作為強勢的政治領袖,鄧小平不恥下問,不少真實信息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他的耳中,從而保證了在現行制度下作出巨大貢獻。
十九、一個人只要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就定能日益長進。
二十、不恥下問有利于學習的進步。
【出處】
《論語》。
孔子常常教導自己的學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了這種學習態度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
對于那些能夠做到不愛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學習為恥的人,孔子特別贊賞他們,認為那是好學的表現。孔子自己也時常這樣做。
孔子初次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祀祖先的典禮,因為對于許多禮儀,孔子都不明白。
因此孔子不停地問身邊明白的人。這是什么禮儀?它表示什么意思?下一步該做什么?孔子把他不清楚的每一個禮節都問清楚了。
很多人不僅不為孔子的這種學習態度所感動,反而在背后嘲笑他:“還給別人當先生呢?連這些禮儀都不懂。什么都要問,真是不以為恥。”孔子聽了這些議論后,坦然地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對于自己不懂、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問個明白,弄清楚,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方法。”
孔子除了重視書本知識以外,也注重吸收別人的經驗。他主張多聽別人的意見,并擇善而從。另外,通過直接經驗獲得知識的同時,孔子也吸取別人以及古代的知識,重視實際材料和證據。
孔子通過各種學習途徑,日益成為學識淵博的人,被后人尊稱為圣人,成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釋義
不恥下問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比自己低的人求教為可恥。形容謙虛好學。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及出處3
發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
恥:羞恥,恥辱。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成語故事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圣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你不是圣人嗎?為什么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么不好呢?”
還有一次,一個弟子問孔子:“為什么孔圉死后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一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及出處】相關文章:
不恥下問成語釋義及故事出處11-11
不恥下問成語故事07-13
不恥下問的古代成語故事10-14
心曠神怡的成語故事及出處05-04
當務之急的成語故事及出處05-04
安步當車的成語故事及出處05-04
口蜜腹劍的成語故事及出處10-13
弄巧成拙的成語故事及出處05-04
美輪美奐的成語故事及出處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