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赴湯蹈火的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為大家帶來赴湯蹈火的成語解釋,快來看看吧。
【釋義】敢于面對沸水和大火。指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劉表傳》。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各派軍閥為擴大勢力范圍,互相混戰不休。擔任荊州刺史的皇族劉表,對當時的軍閥混戰采取觀望的態度。
公元199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東北)爭戰。袁紹派人要劉表支援。劉表口頭答應,實際上按兵不動;對曹操他也采取同樣的態度。
從事中郎韓嵩認為劉表采取這種態度不妥,對他說:“曹、袁兩公相持不下,將軍的行動舉足輕重,應慎重選擇一方。若是繼續猶豫曖昧,后果必然得罪兩方。”
韓嵩向劉表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認為勝利必在曹操一方,建議劉表歸附曹操,才是萬全之策,其他將領也贊同韓嵩的建議。
劉表還是猶豫不決,他考慮再三對韓嵩說:“目前,曹公已經迎天子到了許都,請先生到那里為我去觀察一下實情如何?”
韓嵩嚴肅地說:“我是您的部屬,自然應該聽從將軍的命令,就是要我赴湯蹈火也會奮不顧身,死也不推辭。不過要請將軍鄭重考慮,如果此番能作出上順天子、下歸曹公的決策,那么我去京都是正確的;如果將軍主意還未定下來,就派我進京,若天子封了我的官,我就成了天子之臣,不能再為將軍效力了。望將軍到時不要使我為難。”
劉表對此沒有明確表態,就讓韓嵩去京都了。果然不出韓嵩所料,他到京都見到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后,馬上被任命為零陵太守。韓嵩赴任前,去向劉表辭別。
劉表知道韓嵩已接受漢獻帝的任命一事后,勃然大怒,認為他是對自己的背叛,當場要將韓嵩處死。文武官員都非常震驚,紛紛為韓嵩求情。但是,韓嵩卻神色自若地對劉表說,他進許都前有言在先,因此劉表現在這樣處置他,是負了他,而不是他負了劉表。接著,他當眾把先前對劉表說的話重說了一遍。劉表只好不殺韓嵩,而將他囚禁起來。
成語例句
1、這些年來,為了爭取農民的權益,他不惜赴湯蹈火,冒險犯難。
2、國家有難,我們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3、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赴湯蹈火,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
4、為了祖國的利益,我愿赴湯蹈火。
5、為了人民的利益,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6、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軍隊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7、這些人個個都是英雄好漢,赴湯蹈火,何所畏懼。
8、增量收入是這些公司在多媒體廣告銷售上赴湯蹈火的唯一理由。
9、在古代,兼士們為了“兼愛非攻”赴湯蹈火,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10、他竭忠盡智,赴湯蹈火,為蜀漢的霸業立下了巨大功勛。
11、只要是您老交代的事,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12、這人為朋友服務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13、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14、他英勇對敵,不避艱險,赴湯蹈火在所不計。
15、只要我答應了你,就是赴湯蹈火,我也絕不推辭。
16、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和民族的解放,赴湯蹈火,視死如歸。
17、他早已下了赴湯蹈火的決心,要挑戰任何艱難險阻。
18、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赴湯蹈火,我也在所不辭。
19、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20、為他所熱愛的祖國,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