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堂記》閱讀題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爐、蛾眉、秦望之屬,以十數,而小者至不可計。至于湖,則總之稱鑒湖,而支流之別出者,益不可勝計矣。郡城隍祠,在臥龍山之臂,其西有堂,當湖山環會處。語其似,大約繚青縈白,髻峙帶澄。而近俯雉堞,遠問村落。其間林莽田隰之布錯,人禽宮室之虧蔽,稻黍菱蒲蓮芡之產,畊漁犁楫之具,紛披于坻洼,煙云雪月之變,倏忽于昏旦。數十百里間,巨麗纖華,無不畢集人衿帶上。或至游舫冶樽,歌笑互答,若當時龜齡所稱“蓮女”“漁郎”者,時亦點綴其中。于是登斯堂不問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無聊之事每一流矚煩慮頓消而官斯土者每當宴集過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獨規制無法,四蒙以辟,西面鑿牖,僅容兩軀。客主座必東,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觀,還則隨失。是為坐斥曠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東一面,令客座東而西向,倚幾以臨即湖山,終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諸景,若舍塞而就曠,卻晦而即明。工既訖,擬其名,以為莫“豁然”宜。
既名矣,復思其義曰:“嗟乎,人之心一耳。當其為私所障時,僅僅知我有七尺軀,即同室之親,痛癢當前,而盲然若一無所見者,不猶向之湖山,雖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徹,即四海之疏,痛癢未必當吾前也,而燦然若無一而不攖于吾之見者,不猶今之湖山雖遠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觀之,其豁與不豁,一間耳。而私一己、公萬物之幾系焉。此名斯堂者與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義,將以共于人也,次而為之記。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湖山環會處 當:在
B.髻峙帶澄 峙:聳立
C.直辟其東一面 辟:打開
D.卻晦而即明 卻:拒絕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若禹穴、香爐、蛾眉、秦望之屬 即同室之親
B.則總之稱鑒湖 起座一觀,還則隨失
C.是為坐斥曠明,而自取晦塞 當其為私所障時
D.倚幾以臨即湖山 而通以牖者
7.下列選項中全屬于表現豁然堂改建后情況的一項是(3分)
①當湖山環會處 ②規制無法 ③四蒙以辟
④悉取西南牖之 ⑤客座東而西向 ⑥坐斥曠明,而自取晦塞
⑦舍塞而就曠,卻晦而即明
A.④⑤⑦ B①③④ C.⑤⑥⑦ D.②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豁然堂原為紹興府城隍祠西的一座堂,登臨其址,視野開闊,無論巨大的'壯偉場面或細微的美好景物,都如匯集在人們的衣襟帶上一般。
B.改建后的“豁然堂”完全避免了原來的人景隔絕的缺失,堂內堂外連成一片,人在堂內坐,如在畫中游。
C.作者由“豁然堂”改建引出一個頗為深刻的道理:感情的親疏,往往會影響我們觀察事物的深入細致與否。
D.文章論述的道理是復雜而深刻的,但由于文章前半部分的敘述、寫景,為后半部分打了一個極為貼切、生動的比方,所以,作者并沒有花多少筆墨就把它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