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好處
閱讀過程是閱讀個體的感悟和體驗建構的過程,是一種再創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文本總是存在著某些“空白”和“不確定性”,因而讀者閱讀鑒賞過程中有著充分的能動性,存在著自由發揮的極大空間;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生活經驗、文化修養、藝術趣味不同,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也不同,存在著主觀的差異;其面對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現出的興趣與深度等也都因人而異,其鑒賞過程和結果也是千差萬別的。真所謂“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讀者不同。就如一本《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不同:經學家看見淫,道學家看見《易》,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語)西方諺語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國古人也有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詩無達詁”的說法。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總之,對文本解讀必會產生“多元”的。那么,如何有效進行文本多元解讀,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發揚民主教學,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要想讓學生在多元解讀文本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我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觀念,往往是教師居高臨下,我教你學、我說你聽的單向傳遞造成了師生之間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離感。這種師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語文老師在教完《木蘭詩》一課時,一位男生舉手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纏足的,三寸金蓮,走路都很困難。木蘭怎么還能夠參軍打仗?”老師聞說便敷衍了事地說:“噢,那可是書上寫的,可能是木蘭沒有纏足吧。”但這位男生卻追根問底:“木蘭可是個很聽話,很孝順的孩子啊!怎么會不聽父母的話,而不纏足呢?”老師這時可不耐煩了,說:“我們只要學懂這篇課文,至于木蘭有沒有纏足我們就不必去討論了。”這位男生說:“可是,老師,這樣不就違背事實,不真實了嗎?……”這位老師聽了,沉不住氣了,他以訓斥的口吻對學生說:“學習這篇課文,你只要理解木蘭的性格特點就可以了,別的問題不是這篇課文要寫的。你用不著去多想。坐下!”就這樣,一句“用不著去多想”重挫了學生的個性,一聲“坐下”傷害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一頓訓斥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學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來,一名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探索,也可以壓抑孩子們探索的童心。
現代教育觀念和教學實踐強調教師要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教學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健全和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正如語文新課標所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做學生“主體的守護者”,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如一位教師教學《變色龍》一課,剛討論完警官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學生A舉手發言:“我覺得警官奧楚蔑洛夫并沒有斷錯案,赫留金才是罪有應得。”老師在對學生A的提問作了肯定和鼓勵后問:“你這么說的依據是什么?”學生A說:“開始時,小狗一副的可憐相;而赫留金卻得意洋洋,完全沒有受了害的感覺。我認為他想嫁禍小狗以獲得一筆賠償費。”這個發言轟動了教室,極大地激發了全班同學探索的好奇心。教師因勢發問:“對于這位同學的說法,大家有什么補充或不同的意見嗎?”學生們紛紛搜尋文中相關內容,不久便有多名學生舉手。
【閱讀的好處】相關文章:
閱讀的好處作文03-20
閱讀胎教的好處介紹09-16
分享的影像閱讀的好處09-16
閱讀的好處有哪些04-28
閱讀的好處都有哪些03-04
家庭親子閱讀的好處12-07
兒童閱讀的好處名句05-05
幼兒課外閱讀的好處09-14
大量課外閱讀的好處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