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章典故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典故吧,中華上下五千年,產生了無數故事。當你說出一個典故的時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歷史嗎?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章典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行】參見器用部·日用“八行書”。清高鶚《文章看落筆》:“八行操定價,千丈落奇觀。”
【大手筆】參見文明部·文具“椽筆”。唐李商隱《韓碑》:“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系于職司。”
【鳳藻】參見動物部·飛禽“白鳳”。清楊夔《送張相公出征》:“援毫飛鳳藻,發匣吼龍泉。”
【色絲文】《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 ‘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齏臼,受辛也,于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O稱贊文章文辭華美。唐趙嘏《題曹娥廟》:“文字在碑碑已墮,波濤辜負色絲文。”另參見人事部·稟性“相去三十里”。
【陽春白雪】參見文明部·禮樂“曲高”。宋王安石《寄題郢州白雪樓》:“折楊黃花笑者多,陽春白雪和者少。”
【投湘文】參見人事部·情感“吊楚臣”。宋徐鉉《和方泰州見寄》:“置醴筵空情豈盡,投湘文就思如凝。”
【薦禰書】參見政事部·議政“鄂薦”。清吳雯《寄呈梁大司農》:“薦禰書仍在,投瓊語更溫。”
【郢聲】參見文明部·禮樂“郢聲”。唐皎然《杼山禪居寄贈東溪吳處士馮一首》:“身當青山秀,文體多郢聲。”
【鉛槧】參見文明部·學識“懷鉛”。唐杜牧《長安雜題長句六首》之二:“自笑苦無樓獲智,可憐鉛槧又何妨。”
【擲地篇】《晉書·孫綽傳》“(孫綽)嘗作《天臺山賦》,辭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榮期日:‘恐此金石非中宮商。 然每至佳句,輒云:‘應是我輩語。”O喻文辭優美。唐羊士諤《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府尹虞部孟員外》:“茲夕披云望,還吟擲地篇。”
【探頷得珠】參見動物部·鱗介“驪龍”。O喻寫文章抓住關鍵要領。宋陸游《云峰頂里看采楊梅連日留山中》:“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
【焚稿】參見人事部·稟性“焚諫草”。唐劉長卿《秋日夏口涉漢陽獻李相公》:“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難聞。”
【愈頭風】參見武備部·其他“陳琳檄”。唐羅隱《魏博羅令公附卷有回》:“馬上固慚消髀肉,幄中由羨愈頭風。”
【誓墓文】參見人事部·志趣“誓墓志”。元袁桷《壽致政王侍郎八十二十韻》:“誓墓文何早,傳家計豈迂。”
【麟筆】參見人事部·情感“悲麟”。O指著作。宋陸游《小軒》:“麟筆殘功成水品,蛇圖余思入棋枰。”
【千金字】《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使門人作《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O喻妙文佳作。唐王維《上張令公》:“市閱千金字,朝聞五色書。”另參見器用部·珍寶“一字千金”。
【左傳癖】《晉書·杜預傳》:“(杜預)既立功之后,從容無事,乃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武帝聞之,謂預日:‘卿有何癖?對曰:‘臣有《左傳》癖。”O喻指勤奮讀書,鉆研學問。宋陸游《夜坐》:“辛苦空成《左傳》癖,逍遙常愧大慈仙。”另參見文明部·學識“春秋癖”、人事部·志趣“書癖”。
【玄文覆醬】《漢書·揚雄傳贊》:“巨鹿侯芭常從(揚)雄居,受其《太玄》丶法言》焉。劉歆亦嘗觀之,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雄笑而不應。”O喻著作高深,無人能懂,或喻毫無價值。唐陸龜蒙《記事詩》:“駿骨正牽鹽,玄文終覆瓿。” 另參見器用部·器皿“揚雄瓿”、人事部·謬誤“空讀書”。
【青牛句】參見九流部·神仙“青牛紫氣”。O指《道德經》。宋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之二:“遙知更解青牛句,一寸功名心已灰。”
【知丘】參見人事部·志趣“知丘”。唐白居易《哭劉尚書夢得二首》:“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知丘】《孟子·腰文公下》:孟子日:“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就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O喻對作者及其作品深為理解、唐徐弦《張先輩見寄二首》之二:“兩首新詩千里道,感君情分獨知丘。”另參見文明部·文章“知丘”。回.狂傲2.不羈
【三都賦】參見文明部·文具“洛陽紙貴”。唐白居易《和酬鄭侍御東陽春悶見寄》:“一緘疏入掩谷永,三都賦成排左思。”
【千金賦】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幸。”O喻作品極有價值。金元好問《白屋》:“長門誰買千金賦,祖道虛傳五鬼文。”另參見器用部· 宮室“長門閉”、器用部·珍寶“賣賦千金”、人物部·婦女“陳皇后”、人事部·情感“長門泣”。
【子虛】《史記·司馬相如傳》:“上(漢武帝)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楊)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相如以‘子虛虛言也,為楚稱。‘烏有先生 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子之義。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于節儉,因以風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說。”O喻指優美的文章。唐王維《戲贈張五弟諲三首》之二:“染翰過草圣,賦詩輕《子虛》。”另參見人物部·帝王“愛子虛”、政事部·議政“誦子虛”。
【平子賦】《后漢書·張衡傳》:“(張)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O喻精美文章,或詠歸隱及哀愁。唐皇甫冉《館陶李丞舊居》:“詞藻世傳平子賦,園林人比鄭公鄉。”另參見人事部·雅迪 “平子歸休”。
【梁國賦】參見天文部·氣象“梁苑雪”。唐李商隱《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幸藉梁園賦,叨蒙許氏評。”
【鵩賦】參見動物部·飛禽“賈鵩”。唐戴叔倫《過賈誼舊居》:“楚鄉卑濕以殊方,鵩賦人非宅已荒。”
【有道銘】參見人事部·病死“郭泰碑銘”。清查慎行《外舅陸射山先生挽歌》:“世乏中郎筆,誰為有道銘?”
【劍閣銘】《晉書·張載傳》:“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經劍閣。(張)載以蜀人恃險好亂,因著銘以作誡曰:……。益州刺史張敏見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鐫之于劍閣山焉。”O詠蜀地。清錢謙益《繡斧西巡歌為徐季良先生作》之一:“胡床襆被蕭然去,片石留為劍閣銘。”
【山公啟】參見政事部·議政“山公啟事”。唐張九齡《故徐州刺史贈吏部侍郎蘇公挽詞三首》之二。“本謂山公啟,而今歿始揚。”
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獻身精神等。
神農嘗百草:開拓創業、勇于實踐、不斷探索等。
精衛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奮斗等。
堯舜禪讓天下:可以論證出于公心、選賢舉能、欣然讓位等。
大禹治水:奉獻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實踐等。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眷戀故園、忠貞氣節等。
周文王禮遇姜子牙:禮賢下士、起用人才等。
周公吐哺:當政者心懷天下、延攬賢士等。
周成王桐葉封第:言而有信、謹言慎行等。
曹劌論戰:知彼知己,審時度勢、一鼓作氣等。
管仲、鮑叔牙之交:人的誠摯友誼、信任、彼此關懷等。
董狐的直筆:耿直仗義、不畏權勢、實事求是、忠于職守等。
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聰明機智、維護人格國格等。
趙簡子與中山狼:不辨敵友、忘恩負義、以怨報德等。
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奮發圖強等。
魯班發明鋸子:類比思維、觸發靈感、造福后世等。
孫武操練女兵:嚴于律令、整軍經武效果驚人等。
西門豹治鄴:破除迷信、革故鼎新、興利除弊等。
商鞅變法:改革求新、富國強兵、動機與效果背反等。
鄒忌諷齊王納諫:進諫納諫、廣開言路、勇于接受批評等。
孫臏、龐涓斗智:氣量之寬窄、智謀之高下等。
孟嘗君養士:重視人才、招賢納士、一技之長皆有用等。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突破傳統、努力學習引進等。
孟子母親擇鄰而居:正確引導子女、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等。
馮諼孟嘗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謀遠慮、留有后路等。
莊子談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規律、迎刃解難等。
李冰修都江堰:功在當代、澤及后人、科學技術的重大作用等。
扁鵲見蔡桓公:病須早治、諱疾忌醫、后患無窮等。
蘇秦懸梁刺股:立志自強、勤奮刻苦、持之以恒等。
田單以火牛陣攻燕:不屈不撓、智勇抗敵、創新開拓等。
廉頗與藺相如:大智大勇、改過從善、團結保國等。
趙括紙上談兵:脫離實際、空談誤國、用人要看真本領等。
毛遂自薦: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為國排憂等。
甘羅十二為上卿:年輕有為、建功立業、破除資歷輩分等。
荊軻刺秦王: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冒險犯難報知己等。
葉公好龍:言行脫節、自取其咎等。
秦始皇焚書坑儒:扼殺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趙高指鹿為馬:顛倒是非的可惡與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項羽、劉邦鴻門宴:濫施寬容、坐失良機、釀成后禍等。
劉邦約法三章:嚴于紀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業等。
韓信受胯下之辱:胸懷遠大、大勇若怯、不計一時得失等。
蕭何追韓信:珍視人才、敢于重用無名之輩等。
張良與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經受考驗、終獲厚待等。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專心致志、發奮讀書等。
蘇武牧羊:忠于國家、保持氣節、威武不能屈等。
馬援馬革裹尸:立志報國、義無反顧、效命沙場等。
班超出使西域:當仁不讓、為國揚威、交流開拓等。
董宣強項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堅持原則、冒死抗爭等。
孔融讓梨:謙遜禮讓、克己待人、尊敬年長者等。
曹孟德老驥伏櫪:年高者壯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奮斗等。
曹植七步成詩:不可同室相殘以及奇才急智等。
曹沖稱象:少年英才、聰明過人以及獨辟蹊徑破難關等。
劉備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誠心實意招攬人才等。
諸葛亮七擒孟獲:服人以德、攻心為上等。
劉禪樂不思蜀:喪失氣節、得過且過、寄人籬下等。
周處除“三害”:為民除害、改惡從善、戰勝自我等。
王羲之臨池學書:刻苦練功、勤學不倦、矢志求成等。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貧、不媚權貴、保持高尚情操等。
范縝《神滅論》:保持真理、不畏詰難、勇敢創立新學說等。
李春修趙州橋:微賤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隋煬帝亡國:驕奢淫逸、專橫跋扈的惡果等。
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膽啟用反對過自己的人、勇于納諫等。
唐三藏取經:外出學習的艱難和學習的執著、頑強、矢志不二等。
鑒真東渡日本國:為了信仰、為了宗教傳播的冒險進取、不屈不撓等。
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虛心學習與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楊貴妃與荔枝:當政者的荒淫無度、耗費民脂民膏等。
楊家一門忠烈:忠貞愛國、奮勇抗敵、英靈含冤等。
包拯剛正不阿:秉公執法、不徇私情、不畏權貴等。
歐陽修“三上”苦讀:珍惜光陰、見縫插針、日積月累等。
司馬光砸缸:聰明少年臨危鎮定、機智救人等。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甘于攀登、勇于探索、無限風光在險峰等。
王安石傷仲永:人的變化、環境影響、人才的失落等。
楊時立學程門:求師的謙遜真誠與執著懇切的精神等。
岳飛抗金與被害:愛國報國、奮勇抗敵、陷害忠良等。
梁紅玉抗金兵:女性的愛國精神、頑強斗志等。
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憂國憂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
文天祥的正氣:忠心愛國、成仁取義、視死如歸的無畏精神等。
元世祖厚待馬可·波羅:恩德懷遠、東西文化等。
黃道婆改進紡織術:傳播技術、致富鄉里、無私奉獻等。
王冕學畫:勤奮苦學、堅持不輟、終獲成功等。
朱元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要充分準備、待機成事等。
鄭和下西洋:大膽創舉、開拓海外交流、發展貿易等。
于謙兩袖清風與臨難護國:為官清廉自律、臨危不懼、勇當大仁等。
海瑞冒死上疏:剛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執法等。
李時珍跋山涉水寫“本草”:忠于事業、不畏艱難等。
徐光啟學習西洋科技: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虛心學習先進技術等。
袁崇煥的含冤而死:主觀武斷、偏聽偏信、毀滅人才的后果等。
東林黨人關心國事:知識分子憂國憂民、諫言議政等。
徐霞客游歷天下:執著、勤勉、不懼艱難險阻的實踐精神等。
李自成起義的成敗:興亡盛衰、變化在自身等。
夏完淳少年英烈:愛國抗敵、視死如歸等。
清初的文字獄:壓制思想、扼殺文明的可悲等。
林則徐的“睜開眼睛看世界”:有識之士放眼天下、學習外國等。
太平天國內訌:團結興邦、分裂誤國、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武訓辦義學:尊師重教、興學育人的獻身精神等。
火燒圓明園:侵略行徑的可恥、國家貧弱的不幸等。
嚴復撰《天演論》:優勝劣汰、思想啟蒙、先覺者的歷史作用等。
康梁公車上書:憂國憂民、變法圖強、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等。
【文章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典故《賣狗嫁女的典故》08-10
樂不思蜀的典故07-20
倒霉的典故01-06
投桃報李的典故08-12
口蜜腹劍的典故04-24
武庫的典故06-13
月旦評的典故06-12
管中窺豹的典故07-08
防微杜漸的典故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