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竿入城的典故及道理分析
典故,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diǎn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截竿入城的典故及道理分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字詞解釋
者:代詞。可以譯為“的人”
初:開始時,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進去;進入
執: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會兒,不久
至:來到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計:計謀,辦法
而:連詞,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古時對年長的`男人的尊稱
圣人:最完善、最有學識的人
何:疑問代詞,怎么,為什么
中截:從中間截斷。“中”在這里作“截”的狀語,裁斷
之:代詞。此處代長竿
但:只,僅,但是
以:用
譯文
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想要進城門,但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他實在是想不出什么辦法來了。不久,有個年長的男人來到這里說:“我并不是圣賢,只不過經歷了很多的事情,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再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道理
“執長竿入城門者”魯人,做事不會思考,死板的循規蹈矩,不知變通。事實可以一手拿著竹竿的一頭,把竹竿的另一頭放在地上,成一個斜坡,進入城門,如果把竹竿放平進去,容易扎瞎別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體。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點:1:把三維歐式變換限制在二維,會導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無法解決,也是解決的不那么完美。2:有些時候,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實分而治之是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把大問題化為小問題。老父的方法用現在的cagd語言來講就是piecewise。
或者是還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給出這個點子的人不先問明情況就出了一個點子,萬一這個長竿是要用的,這個點子就害了這個拿桿子的人了。
含義
這篇文章刻畫出"計無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執竿者的形象和"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的自以為是的老者形象。文章雖然短小,但語言精練簡潔,雋永傳神。《截竿入城》皆在告訴人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決不能盲從別人的意見。
擴展資料:練習題
一、題目:
1.解釋句中的詞。
(1)執:
(2)俄:
(3)老父:
(4)截:
(5)但:
2.翻譯句子。
(1)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
(2)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
3.老父在勸執長竿者時,為什么要說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
4.有人認為,魯人傻就傻在“依”字上,你認為呢?
二、答案:
1、解釋句中的詞
(1)拿著
(2)不久
(3)老爺爺
(4)截斷
(5)只
2、翻譯句子
(1)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想要進城門,但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他實在是想不出什么辦法來了。(2)我并不是圣賢之輩,只不過見多識廣,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再進入城門呢?
3、讓持竿人信服他
4、這是在說持竿人做事不會思考,死板的循規蹈矩,不知變通 。這個故事意在告訴我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絕不能盲目地順從別人的意見。
【截竿入城的典故及道理分析】相關文章:
《截竿入城》的寓意03-07
截竿入城的原文翻譯03-18
《截竿入城》原文及翻譯03-24
截竿入城原文及翻譯03-23
《截竿入城》閱讀答案05-24
《截竿入城》語文及其翻譯01-17
截竿入城文言文的翻譯03-31
文言文截竿入城譯文03-11
文言文截竿入城詳解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