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閱讀的答題技巧
試中的記敘文所選的文章大多是內容豐富、審美價值高的文學作品,學生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答題,必須要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記敘文閱讀的答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一、要把握記敘的要素
以記敘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時間、地點、事件、人物和事件發生、發展的原因和結果這六個基本要素。當然,這并不是說,每一篇記敘文,對這六個要素都務必寫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只要不影響表達效果就不必非寫出來。也就是說:有些要素雖然沒有寫明,文章中也已經具備了。
閱讀記敘文,把握記敘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和關鍵。只有把文章所寫的人物的活動或事件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發準確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樣把握時間和地點要素呢?
1.連續的時間和地點要注意整體過程,找出這些時地間的內在聯系。
2.注意背景知識,把時間、地點要素與時代背景聯系起來。
怎樣把握人物要素呢?
一般的記敘文,內容比較單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但在復雜的記敘文中,作者著墨較多的往往不止一個。分析人物要素就顯得比較困難。其方法是:
1.弄清各個人物之間的主次關系。
2.弄清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在閱讀時,理清線索,抓住全文梗概,細心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作者為什么要特意去寫這一人物,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樣把握事件要素呢?
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閱讀記敘文的基礎。但是,僅僅了解了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并不能說是把握住了事件這個基本要素。真正地把握還包括挖掘事件的意義,理解它們與主題的密切關系。
具體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選材與材料的詳略安排情況,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傾向。也就是,看看作者為什么要選這個事來寫,為什么對此詳寫對彼略寫,這件事表現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寫了一件事,而是寫了多件事。對于這類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內容及傾向,然后事事相連,看看總體上寫了那些內容,表現了怎樣的中心思想。
總之,記敘文的各個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間又有著密切聯系。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這種聯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個要素而忽視其它。同時還要注意,分析記敘要素應當與對主題的理解結合起來。
二、要辨析記敘線索
記敘文在組織材料時,無論運用哪一種記敘方式,都必須將材料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優秀的記敘文都有一條清晰的線索。或者以時間的轉移、空間的變換、思想感情的發展為記敘線索,或以具體的問題、物品貫穿全文。閱讀時抓住了統領全篇的線索,就能對文章的結構條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因此,把握記敘的線索也是記敘文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
要想準確地把握記敘的線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在此基礎上,分析各個材料之間的聯系,揣測這些材料是憑借什么聯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機的聯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線索。實際上,線索就其性質來講就是聯結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紐帶,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統一,結構嚴謹,便于文章內容的表達。因此,線索也就是作者寫作思路在文章中的體現。閱讀記敘文,必須揣測作者的思路,準確地把握文章的線索。
三、要理清記敘順序
記敘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為了表達主題思想的需要,對記敘的材料必然要作一個主從、先后、詳略的安排。記敘人的活動和事件的過程,可以按照時間先后或事件發展過程來寫;也可以打破事物本來的發展順序,把最后結局或發展過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寫,然后再回過頭來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敘述;也可是在敘述過程中,暫時中斷,插入另一段與中心有關的內容,然后繼續進行原來的敘述。這就形成了記敘文的順敘、倒敘、插敘等幾種敘述方式,成為記敘文體的一個特點。
閱讀記敘文,把握住文章記敘的順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才能獲得較好的閱讀效果:
1.分辨文章記敘的順序類型。其方法是仔細讀課文,看看其中有無時間上的先后錯落現象,或者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模式的變動現象。如果有,那么這些地方就出現了記敘順序的變動,可能運用了倒敘或插敘方式。
2.思考文章為什么要運用這樣的順序。文章選擇哪種記敘方式,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內容和寫作意圖。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時思考:這種敘述方式對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達有什么好處?就是說,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種思考的途徑在于聯系文中各部分材料之間的關系,比較其它記敘的方式,看看文中選取的敘述方式的特點,并始終與文章主題的表現相聯系。
四、要理解描寫、議論和抒情的作用
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記敘,但還常常輔以描寫、議論、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記敘的人物血肉豐滿,栩栩如生,所寫事件細致生動,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鮮明突出。閱讀記敘文,理解文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的作用,是我們把握全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
1.描寫:描寫的目的在于給讀者以形象鮮明的印象。一篇記敘文如果不加區別地處處都開展描寫,讀者的印象就反而模糊了,因此,描寫是有重點的。文章描寫的重點,總是那些最能表現作品思想感情的地方,起著烘托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們在閱讀這些章節時,不能只著意于作者所運用的詞語和技巧,還必須通過這些描寫體會作者的意圖和思想感情。
2.議論和抒情
在記敘文中,議論和抒情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作者對所敘述的對象的見解或判斷、態度和感情,都直接以議論或抒情的方式表達出來。閱讀這種類型的記敘文,必須把握住兩點:一是議論和抒情是從作品的思想內容中提煉出來的,是對記敘的材料意蘊的概括和情感的升華,是水到渠成之筆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風;二是議論和抒情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傾向,透露著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閱讀時認真領會作者的議論、抒情部分,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一條途徑。
總之,記敘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在閱讀分析時應避免割裂,力求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出來。同時,還應指出記敘文的主要表現方式是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畢竟處于從屬的地位,這些手法與記敘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地為表現文章內容服務。
二年級閱讀題技巧
一、首先,學生一定要有基本的閱讀能力,能夠逐段讀懂內容,一邊讀一邊了解每段寫了些什么。不要走馬觀花,意思是不要讀完一段,前面的內容全忘了。(如果朗讀能力差,句子讀得磕磕巴巴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平時要在朗讀上多下功夫,即:預習新課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課外閱讀文選也要反復朗讀,讀通順。)
二、認真反復讀題目的要求,直到讀懂,知道題目中有幾個問題要答,分別問的是什么?下面就各種題型具體來說一下:
1、連線題、填空題。這種題型一般是要求根據短文內容來連線,學生只要認真讀懂短文,應該可以在短文中找到答案。個別找不到,就只有自己思考了。
2、按要求畫出詞語或句子。先認真讀懂題目要求,看看是要畫什么詞語、什么句子。如果題目說“畫詞語和句子”,那么詞語和句子都要畫出;如果說“畫詞語或句子”,那么兩者可以都畫,也可以只畫一種,要根據要求找到更合適的答案。畫時,一定要把前后內容或整篇文章反復多讀一讀,不要有漏畫的。畫句子時,一定要找到句子的開頭(前一個句號的后面)開始畫起,一直畫到這句話的結束(找句號)。有些時候,可能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遇到這種隨意性的題目,我們的慣例是學生至少要畫出2個以上的答案才算好。
3、關于文章中心的題目。這類題,如果是寫事的文章,一般有這樣幾種問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喜歡這個人嗎?為什么?”。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般會問:“你喜歡這里嗎?為什么?”“這里的景色美嗎?美在哪兒?”做這類題,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特別是通過事情能看到這個人的什么品質?對于一般學生來說,應該不難把握。
4、拓展題型。一般有如下幾種:1、相關的課外詞語、詩句。(這是考查學生的課外知識積累)例如:除了短文中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你還知道李白的哪些詩?2、發散思維題。例如“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么做?”“如果你在現場或見到這個人,你會對他說什么?”“你還有哪些辦法?”“你能說說你的xx事嗎?”“讀了這篇短文,你以后要打算怎么做呢?”3、仿寫。這種題型一般針對于兒歌類型的文章出現。
三、檢查。首先要把題目再讀一遍,然后對照著把答案讀一讀,仔細琢磨一下,自己的答案是按要求回答的嗎?(如果答案有多處,這需要通過再讀一遍或幾遍短文,來分析自己的答案找全了嗎?)對于問答類的題目,一定要保證自己把話寫完整,把話說清楚。其實,最簡單的一種檢查方法就是,把答案遮住,重新在腦子里再思考著做一遍。
如何提高小學二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
1.訓練學生掌握各種基本的閱讀方法
閱讀有范讀、領讀、講讀、朗讀、默讀、背誦等。范讀是給學生閱讀做示范,激發學生的摹仿興趣。在教學時我讀好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喜歡讀了,就會讀了。另外,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背誦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讀寫能力和發展記憶力。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文章的長短可以采用整體背誦(如詩歌、短文)和分步背誦(長的課文),調動學生背書的積極性。課后,還可以開展背誦、詩歌朗誦會、讀報等比賽,看哪個學生的課外知識最豐富、了解得最多,并對了解最多的學生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通過教給閱讀方法,運用閱讀比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強化了學生良好的范文背誦習慣,鍛煉了他們的記憶力,并逐步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2.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
在閱讀中,指導學生變換方法閱讀,并從閱讀中不僅養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還要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動筆圈、點、畫、記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形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做到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求解,逐漸養成初讀—細讀—深讀—熟讀的好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作者的思路、寫作方法和課文中心,借鑒寫作技巧,還可以指導學生速讀—回讀—精讀—背誦。如文章較長,可采用先“速讀”,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據課后的作業或老師的提問進行“回讀”,反復閱讀疑難部分,從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寫得精彩的段落,讓學生仔細閱讀,反復地“精讀”,并從中讀出味道,讀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誦”。
3.培養學生必要的課外閱讀能力
《新課標、新理念下的閱讀教學》規定小學第三階段的閱讀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不少于100萬字”。要讓學生根據其中的閱讀形式自覺并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順利完成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其中關鍵是要把好課中或課外的“牽引”關,讓學生在教師巧妙語言的“牽引”下,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外閱讀世界,去感受更廣闊的天空。
經過一系列的課外書閱讀、信息資料的查閱、歷史博物館的參觀,利用情景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自覺學習勝過教師的百般講解。教師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利用教學文本引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既鞏固了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閱歷。
【記敘文閱讀的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記敘文閱讀題答題技巧04-18
記敘文閱讀答題的9個技巧06-17
閱讀題答題技巧05-27
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有哪些?11-12
語文閱讀題的答題技巧12-01
小升初語文閱讀答題技巧06-07
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有哪些11-11
古詩文閱讀答題技巧04-15
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