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毛義捧檄的歷史典故
歷史典故是指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泛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和事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毛義捧檄的歷史典故,歡迎大家分享。
東漢時,廬江有個名叫毛義的青年書生。他少年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艱苦度日。毛義家中很窮,他一面發奮讀書,一面為日常生計而奔波。最受人稱道的,是他對母親十分孝順,是個出了名的孝子。
毛義的名聲漸漸大了,有個南陽人張奉聽說后,特地從南陽趕來拜訪,毛義也很熱情地接待了張泰。
起先,張奉和毛義兩人談得很投機。可兩人正在交談之際,廬江府郡守派一位專使帶著一份任命毛義為縣令的檄文來到毛義家中。毛義接過任命自己為縣令的檄文,不由喜笑顏開。他連忙捧檄文,喜滋滋地到里屋去把這消息告訴自己的母親。
張奉是一個很注重品德操守的人,他見毛義接到做縣令的任命,竟如此高興,以為毛義也是個重視名利的小人,心中對毛義十分鄙視,并對自己冒昧前來拜訪十分懊悔。于是,他等毛義從里屋出來,便神色冰冷地向毛義告辭。毛義見張奉突然要走,挽留說:
“你從這么遠的路趕來,很不容易,為什么這么快就要走了呢?”
張奉也不說什么,僅禮節性地表示了一下謝意,就動身走了。
過了一年多,毛義的母親因病去世,毛義立即辭去了縣令的職務,在母親墓邊搭屋守孝。在他守孝期間,郡守又幾次征召他去出
任縣令,他都推辭不去。服孝期滿后,毛義被舉薦為賢良,朝廷派車子來征召他人京,但他仍然不肯應召。
張奉聽到毛義數拒征召的情況,感慨地對別人說:“我現在才明白毛義的為人。對賢德的人真是難以揣度。過去我看到他被任命為縣令的時候,是那么欣喜;從他后來的所作所為,我才明白他是為了供養母親。所謂‘家貧親老,只能曲就任何官職了啊!”
后來,“毛義捧檄”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因貧窮而不擇官而做。
毛義捧檄
毛義捧檄是東漢時期的一個歷史典故,涉及毛義這位以孝道著稱的人物。毛義,字少節,生活在東漢時期,來自廬江。他因孝順而出名,曾被府檄召為守令,即地方政府官員。毛義在接到任命時表現出高興的樣子,這一行為被時人張奉所看不起,認為他是為了做官而假裝高興。然而,后來毛義的母親去世,他辭去了官職,張奉這才意識到毛義之所以接受任命,是因為孝順母親。毛義的行為體現了“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的精神,即為了奉養父母,不計較官職的高低而選擇出仕。
毛義的故事在《后漢書·劉平等傳序》中有詳細記載。朝廷得知毛義的孝行后,賜封他為安陽縣令,以示嘉獎。然而,毛義在母親去世后,選擇了隱居山野,不再為官。他的行為感動了當地人民,他們將一座橋改名為“捧檄橋”,以紀念毛義的孝道。此外,明萬歷年間,當地人在“捧檄橋”附近建了一座“毛公祠”,以春秋兩季進行奉祀,以此來紀念毛義的孝道和清廉。
毛義捧檄的典故不僅展現了毛義的孝道和清廉,也成為了后世對孝道和忠誠的一種象征。這個故事在歷史上被廣泛傳播,成為了教育后人的典范
【毛義捧檄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成語割袍斷義的典故09-22
劃粥割齏的歷史典故01-13
狗尾續貂歷史典故05-02
成語的歷史典故11-03
李白的歷史典故11-16
歷史典故《賣狗嫁女的典故》08-10
關于歷史典故的經典謎語02-24
賈人渡河的歷史典故08-29
歷史典故精選:破釜沉舟04-21
臥薪嘗膽的歷史典故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