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風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民族風俗便是其中之一的瑰寶。不知道大家對民族風俗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彝族風俗,希望大家喜歡!
彝族虎圖騰崇拜
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人們出于對動植物的一種特殊的親近感,把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崇拜的對象。他們以自己信奉的圖騰,作為本氏族的標志,甚至將其作為本民族的祖先。中國云南的彝族人,對虎的崇拜就是源于這種古老的圖騰信仰。
據彝族的民間史詩《梅葛》記載,天神在創世之初,派了他的五個兒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電來試天,結果天裂開了,用什么補天呢?天神們認為世界上的東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個兒子去將虎制服了,然后他們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撐天柱,這樣天就穩定下來了。他們又用虎頭做天頭,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陽,右眼做月亮,虎須做陽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氣做霧氣,虎心做天心地膽,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腸做成江,小腸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樹林,軟毛做青草,細毛做秩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間萬物。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遠古先民,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為圖騰,并且一直保持到現在。彝族人稱虎為羅,許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稱羅羅,即意為虎族。他們自認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過虎節,日期從農歷正月初八的接虎祖開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結束。虎節期間,全族人共同歡樂,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災。他們在舉行祭祖儀式時,用畫有虎頭的葫蘆瓢來象征自己的祖先。
許多彝族人認為自己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還流傳著"人死一頭虎,虎死一只花"的俗語。在他們的姓氏中,常見的羅就表示他們是虎的后代。男人自稱羅羅濮或羅頗,意思是雄虎;女人則自稱羅羅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過去就通行火葬,他們認為遺體火化之后便可返祖為虎了。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還有許多以虎稱呼的山崗、水流和村寨,因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應以虎來為其命名。
虎被中國人視為百獸之王。它是力量和威嚴的象征,被彝族先民敬奉為原始圖騰,成為吉祥與幸福的象征。由于虎被他們奉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龕上供奉虎形祖靈,大門上掛著虎形辟邪,墻壁上掛著虎圖騰壁掛,在村寨路口設有形狀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稱虎神為羅尼,這是他們心中最靈驗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為他們消災驅邪,可以保佑他們稱心如意、吉祥平安。他們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護佑之下。
彝族的祭天地習俗
祭天地是彝族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平安的一種儀式。祭祀由畢摩主持,祭壇多設在具有三臺形狀的山頂(俗稱祭天山或三臺山),也有以人工筑成的三臺祭壇。若祈風雨,祭品用黑色的牛、羊或雞,若祈晴朗,祭品則用白色的。明天啟《滇志》記載云:羅羅,巫號白馬,民間祭天,為臺三階,白馬為之禱。白馬系彝族祭司畢摩二字的音譯異寫。
彝族每年正月間馬櫻花節都要舉行祭天地儀式,神壇設在一棵高大的松樹前,其根部用栗樹枝搭一神臺,祭壇用撒樂樹搭成一尺五寸高的方形臺子,砍一根獨木梯搭在壇上供受祭諸神使用,以示天地諸神相通。壇上鋪一層青松毛,以東西向排列五個未經打磨的牛角石,代表東南西北中五方土主。五方土主前各插一個松毛頭。上供一升米,一塊肉以及幾張紙幣,米上插一束香,另供酒、茶、凈水各一碗。神位由栗樹枝制成,按三、六、九、十二布放。分別象征自然界的天地神靈,表示吉祥。在行祭前,凡所需祭品包括祭牲都要搞凈化儀式,即馬桑樹枝下放燒紅的石塊,將桑枝浸入水中,用常青樹葉沾水潑灑石上,讓蒸氣蒸凈祭物,往返回過三次之后方可做祭品,當地彝民把這種儀式成為打醋壇。畢摩本人在祭前也要用醋壇圣水,漱口、洗手、凈身,方能入祭。
祭祀當天全村男、女老幼登上祭天山,中午時分開始祭祀,由畢摩主持祭儀,所有參祭人員以輩份秩序分幾排席地跪于祭壇前,主祭畢摩開始搖鈴祈禱請天地神,祭辭為今天要祭天,今天要祭地,蛇年是吉年,蛇年要祭天,蛇年要祭地,蛇年祭太陽,蛇年祭月亮,天地日月哦,敬請下來羅!茶米和雞酒也都供上了。羅羅一片心,誠心祭天地,今天是吉日,吉日祭天地......(以當年屬相為準)。祭祀過程中祭辭貫穿于始終,主要求其保佑人畜安康、五谷豐登、招財進寶。祭天結束時,每個人從祭壇上拔一柱香帶回去,即可保佑家人一年內平安順利。
祭畢天地后,畢摩便要踏著巫步,率葫蘆笙隊,跳歌隊,舞隊,婦女犁田耕地隊,搖著法鈴,跳著笙,扛著農具到九十九個大小山頭游祭,到九十九個山寨(概數),挨家挨戶的入門擊門,誦經祈禱,口呼咪谷、咪谷,叫送財寶驅邪魔,各戶主則要用白酒敬客,招呼參祭人員在場院內席地而坐,共吃白酒。經過畢摩祈禱后的各戶,則在此年中將會人畜平安,五谷豐登,招財進寶,吉祥如意。各家各戶都以能有祭天隊伍到自家祈禱祝福為幸。
彝族馬櫻花節的傳說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日,是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周邊彝族群眾一年一度的傳統馬櫻花節,彝語稱為梅維嚕吱嘎。關于彝族馬櫻花節的由來,至今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聽的愛情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彝家山寨有一對長得一模一樣的孿生兄弟,哥哥名叫阿烏牯,弟弟名叫阿培牯。哥哥忠厚老實,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趕著牛群上山放牛。培牯弟弟精靈能干,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上山砍柴。因為家里貧窮,兄弟倆二十出頭還娶不起媳婦。突然有一天,哥哥烏牯告訴弟弟說:阿弟,我有心上人了,是在放牧山上結識的,長得很漂亮。弟弟培牯也告訴哥哥說:阿哥,我也有心上人了,是在砍柴山上認識的,非常漂亮。哥弟倆相互向對方夸耀自己的心上人是如何的美麗。
這一年正月十五日,兄弟倆都說自己有約會,一早起來,哥哥烏牯就穿上新衣裳,趕著牛群,吹著竹笛早早上山了。弟弟培牯也早早起來,背上柴背架,吹著悠揚的小悶笛上山了。當兄弟倆同時來到一棵大樹下,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阿玉姑娘驚呆了,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為什么自己的心上人突然間會變成了兩個呢?當兄弟倆的手同時指向阿玉姑娘相互介紹時,阿玉姑娘這才知道自己愛上的竟是一對孿生兄弟。自己同時被兩兄弟所愛,這時阿玉姑娘的心,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看著阿烏牯和阿培牯,弟兄倆人品都不錯,到底嫁給哪一個呢?阿玉姑娘覺得實在難為情。再說倆兄弟都認為阿玉姑娘是自己先愛上的,都互不相讓。最后還是聰明的阿玉姑娘想出一個奇妙的辦法,她拿來都是在春天開放的一株馬櫻花和一株牡丹花苗,叫倆兄弟各自挑選一株去栽,哪個栽的花先開,她就決定嫁給誰。精靈的弟弟阿培牯為了娶到這位美麗的阿玉姑娘,他搶先拿走了那株牡丹花苗,他知道牡丹花苗比馬櫻花容易栽活,只要天天澆水,就會早早開花,只要牡丹花一開放,自己就能得到美麗的阿玉姑娘。忠厚老實的哥哥阿烏牯,他不慌不忙地把弟弟挑剩的那株馬櫻花苗拿走了。
弟弟把牡丹花苗栽在門前的院子里,一天澆它三次水,到了二月初,牡丹花枝繁葉茂,果然長出了花骨朵。阿培牯那顆焦急的心,巴不得那鼓鼓的花骨朵一眨眼就開放。但不知為什么,他不停地給它澆水,一天望它幾十次,眼睛都看花了,牡丹花總是不開放。
再說哥哥阿烏牯把那株馬櫻花栽到他經常放牛的山坡上,山上雖說沒有水澆花,可是馬櫻花樹很耐旱,到了二月初,馬櫻花也是枝繁葉茂,長出了鼓鼓的花骨朵。這一天,阿烏牯趕著牛上山去看馬櫻花是否開了,他走到花樹前,看到鼓鼓的花骨朵還是沒有開放,他心里也有些著急了。突然有一頭牛走到花樹前,伸出它那水淋淋的長舌頭舔了舔花骨朵,牛嘴里流出的口水浸到了花骨朵上,那些干渴的花骨朵一下子就綻開成幾朵又大又紅的'馬櫻花。阿烏牯終于得到了心愛的阿玉姑娘。馬櫻花開放的這一天正值農歷的二月初八。阿烏牯認為他娶到阿玉姑娘,是老黃牛幫了他的忙,就把馬櫻花采來戴在牛角上,并拿出最好的草料喂養它。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人成婚的日子,到每年的二月初八日,都要過馬櫻花節,大伙聚到一起跳歌,對調子。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給牛招魂戴馬櫻花。彝族的馬櫻花節就是這樣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彝族過年的習俗:
由于歷史和其他種種原因,各地過彝族年的時間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糧入庫后的陽歷11月,各村寨擇日過年。另外,云南、貴州、廣西彝族地區有些地方過去都過彝族年,漢文方志都有記載,但是在清朝時期吳三桂和鄂爾泰統治的改土歸流的情況下改夷歸漢已經不過彝族年了。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涼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經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定,每年陽歷11月20日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歡度彝族年。涼山彝族年,整個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即年前的準備階段、年節的活動階段和尾聲階段。
1、年前準備
擇定吉日、準備年貨、節日柴草準備和搞好房內外衛生,干干凈凈迎新年。
民主改革前,涼山彝族過年沒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統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為單位,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畢摩擇定。具體選定哪天,要根據彝歷計算,除屬豬、龍、牛、雞、蛇等的那些天不宜過年外,屬猴、虎的日子最佳,屬狗、鼠等日也是過年的“吉日”。
準備年貨。涼山彝族過年,對過年豬特別講究,過年豬的大小、肥瘦,被視為是否富有和勤勞的標志。過年豬不能選用種豬、老母豬、花毛豬和獨生豬,并且過完年就立即選定下一年的過年豬。涼山彝族年豬的喂養大多同牛羊一起趕上山去放,放養的時間也較長。若喂養的過年豬肥大,不僅得到眾人贊揚,而且可保祖先“過”個好年,祖先便保佑兒孫幸福。
2、彝族年的三天
彝族年要過三天,彝語稱第一天為“庫施”、第二天為“多博”、第三天為“博基”。
第一天的主要活動是:殺過年豬、祭祀祖先和吃年飯。殺過年豬時有一套規矩,由村寨里的小伙子們從最年長或輩分最大的家里開始殺過年豬,依輩分排下來。若村寨里住有“畢摩”或“蘇尼”,要先殺他們家的過年豬,然后再按輩分排列殺豬次序。這是一種對權力、地位的尊重和尊老的傳統文化的表現。
每戶殺豬前,在院壩燒一堆火,并在火中放兩個干海椒,意在嚇跑妖魔鬼怪,熏攆兇禍。主人斟一杯酒放在祖先靈位前敬祭祖先。然后各斟一杯酒敬殺豬的小伙子們,以示尊重。
然后,男主人說一聲:“伙子們,抓!”于是小伙子們蜂擁而上,將豬壓倒在地。殺豬時,調轉豬頭向東宰殺,隨后就去幫助殺另一家的過年豬。主人家留下燒豬打整干凈。
豬剖開肚后,取出膽、脾以卜吉兇。再取少許肝、脾、肉放在火塘中燒熟加上生豬的頭及整個前肢,由男主人置于祖先祖位前祭獻,同時口中念一些祝詞,彝語稱為“松母吉取”。
午飯主要有酒、坨坨肉、蕎粑和大米飯。肉和米飯煮好后,照例先祭獻祖先,然后全家圍坐在火塘旁,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地吃年飯。過年三天里,無論是主人家還是來客都可隨時食用,不拘禮儀,彝族諺語說:“過年三天沒有吃錯的,結婚三天沒有說錯的。”
如村寨里有沒殺年豬的困難人戶,其他人就會砍一塊生肉或煮熟的肉送去。人戶多的寨子,有時不殺年豬的人家里的豬肉往往會比殺了豬的還多,這體現了人們的互助和友好。但年年靠人幫助過年,臉面上是過意不去的,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很窮也盡量想辦法自己喂肥豬過年。
過年期間,火塘里不能熄火,要用粗大的柴根燒著,全家人圍坐在火塘邊,有說有笑,有吃有喝,沉浸在歡樂、愉快的節日氣氛之中。
第二天主要是耍新年。其玩法別開生面,各有情趣。清早,姑娘和小伙子們就起來,各自不聲不響地背著水桶到河邊、泉旁去背水,或去別人地里“偷”些青菜、圓根回來,不能讓人察覺。因此,在途中如遇人碰見了或聽到了聲響也各自裝做不曾看見、聽見。涼山彝族年的這種“偷”水或“偷”菜的風俗,按民間說法:一是新年的第二天,有水、菜悄悄地被“偷”進屋,意味著今后財源不斷;二是長輩們對后生能力、膽量和智慧的探測,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玩法。
早飯后,各村寨的小伙子和姑娘們,穿上新裝匯集在山崗或壩子上開展活動。一般有賽馬、摔跤、斗牛、斗羊、斗雞。有的地方,小伙子與姑娘一起玩“磨兒秋”。一些地方,在開展這些活動前,還有一個簡單的儀式。斟上一杯酒,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念些祝福的詞,其大意是祝愿歲歲平安,人丁興旺。
年節中,孩子們更是開心。他們各自帶上煮熟了的彎豬腳(前蹄)和其他一些食品,由一些老年人主持,用刀切成小塊,拾柴加熱,分給孩子們,把余下的骨頭還給原主帶回去。大家邊吃邊玩,這是年節中孩子們最有興趣的一項活動。
還有一個搜過年酒喝(彝語叫“支尼播”)的活動。村寨里的男人們成群結隊,挨家挨戶地搜酒喝,喝了一家又到另一家,直到喝醉不能隨隊,方送回家里休息。這支搜酒隊在村寨里的醉鬧、說唱,更增加了節日的熱烈氣氛。
第三天,彝語稱為“博基”,“博”義為“走、歸”;“基”義為“款待”。意思是祖宗們回來和兒孫后代過完了年,這一天該送祖宗回去了。因此,這一天天還沒亮,各家各戶都要舉行歡送儀式。雞鳴時分,把飯炒成油炒飯,煮過的肉再煮熱,燒過的再燒一次,和其他食品一起盛在餐具中,再分別放上刀和匙子,斟杯酒,由戶主一一拿在手里從火塘上面轉三周祭放在神臺上,象征著祖宗們離別前要食用;同時在門上掛一個裝有炒面的口袋,意為祖宗們準備路上食用的干糧;接著由戶主致送別詞,主要意思是望他們別帶兒孫和后代走,要讓后代平安成長,請求祖宗賜給他們幸福;然后取下飯、肉和其他食品,叫醒全家成員,坐在火塘邊,人人都要吃點送年飯。送走了祖先,人們帶著對未來年的美好憧憬和對祖先們的依戀惜別之情,送走了一個年節。
3、拜年
拜年彝語叫“糾姑”。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不過涼山彝族拜年的時間,多在三天后進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項目,拜年送上一塊豬肉或半個豬頭、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問候。其中以媳婦回娘家給父母拜年最為講究。過完三天的年后,媳婦們便備好年貨帶上孩子紛紛回娘家看望父母,給父母拜年。這些拜年貨,彝語專稱為“克勒莫伙”,是出嫁女兒們對父母盡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認識的人要打開酒讓其喝開口酒。喝后要給點賞錢(物),然后打開背篼里的年貨看后贊美一番才離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給女兒和外孫回贈禮品。給錢或物、豬、羊、雞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別是對于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第一次帶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們就格外地重視。
彝族歷來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彝族諺語說:“為人心坦蕩,我友在四方”;“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過好日子;十斗不做一頓飯,就不能招待客人。”因此,彝民族不僅內部有著傳統的友愛互助的風尚,而且有和其他兄弟民族友好往來的傳統。年節時,他們習慣把附近兄弟民族的朋友請來,尊為上賓,熱情招待。主客席地而坐,邊飲酒邊吃肉,邊敘情,親同手足。彝族年雖然說是過三天,但實際上由于遠近親友絡繹不絕地拜年,有的人家直到一個月后,才慢慢過完。
【彝族風俗】相關文章:
彝族風俗的禁忌詳解04-17
彝族的風俗作文800字03-03
彝族風情08-28
寫彝族的作文03-30
彝族的民風民俗作文12-21
彝族的傳統節日大全08-16
愛上彝族漆器散文隨筆05-01
彝族牧人現代詩歌04-27
彝族的民風民俗作文(通用6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