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沏茶方法—點茶
沏茶時每次茶葉用多少,并無統一的標準,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代沏茶方法—點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代沏茶方法—點茶 篇1
中國的茶道發生了變化,點茶法成為時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點茶是唐朝和宋朝時期的一種煮茶方法。點茶,也常用來在斗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點茶就是把茶瓶里燒好的水注入茶盞中。具體操作是:在點茶時,先用瓶煎水,對候湯要求與唐代是一樣的。而后將研細茶末放入茶盞,放入少許沸水,先調成膏。所謂調膏,就是視茶盞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以粘稠為度。接著就是一手點茶,通常用的是執壺往茶盞點水。點水時,要有節制,落水點要準,不能破壞茶面。與此同時,還要將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稱之為"運筅"或"擊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注水和擊拂是同時進行的。
所以,嚴格說來,要創造出點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調膏,二要有節奏地注水,三是茶筅擊拂得視情而有輕重緩急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點出最佳效果的茶湯來。而這種高明的點茶能手,被稱之為"三昧手"。北宋蘇軾《送南屏謙師》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 來試點茶三昧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點茶也常用來在斗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中國宋朝的點茶與點湯成為朝廷官場待下之禮,多見于宋人筆記,王國維《茶湯遣客之俗》已有考證,云:“今世官場,客至設茶而不飯,至主人延客茶,則仆從一聲呼送客矣,此風自宋已然,但用湯不用茶耳。”又薛瑞兆《元雜劇中的“點湯”》,亦論及宋代情景,認為:“設茶點湯的禮節盛行于宋,并流傳到北方的遼金,只是次序更改為‘先湯后茶’(宋張舜民《畫墁錄》卷一)。
這也許是清朝端茶送客的始由。但是,這種禮節在當時就已發展到虛偽不堪的地步。宋袁文《甕中閑評》卷六:‘古人客來點茶,客罷點湯,此常禮也。近世則不然,客至點茶與湯,客主皆虛盞,已極好笑。”
點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飲用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沖點碗中的茶。為了使茶末與水交融成一體,于是就發明了一種用細竹制作的工具,稱為“茶筅”。
古代沏茶方法—點茶 篇2
點茶法是將茶碾成細末,置茶盞中,以沸水點沖。先注少量沸水調膏,繼之量茶注湯,邊注邊用茶籠擊拂。《荈茗錄》“生成盞”條記:“沙門福全生于金鄉,長于茶海,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并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其“茶百戲”條記:“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注湯幻茶成詩成畫,謂之茶白戲、水丹青,宋人又稱“分茶”。《荈茗錄》乃陶谷《清異錄》“荈茗部”中的一部分,而陶谷歷仕晉、漢、周、宋,所記茶事大抵都屬五代十國并宋初事。點茶是分茶的基礎,所以點茶法的起始當不會晚于五代。
從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書看來,點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焰盞、點茶(調膏、擊拂)。
點茶法奉行宋元時期,宋人詩詞中多有描寫。北宋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詩有“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北宋蘇軾《試院煎茶》詩有“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北宋蘇轍《宋城宰韓文惠日鑄茶》詩有“磨轉春雷飛白雪,甌傾錫水散凝酥。”南宋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有“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宋釋惠洪《無學點茶乞茶》詩有“銀瓶瑟瑟過風雨,漸覺羊腸挽聲變。盞深扣之看浮乳,點茶三昧須饒汝”。北宋黃庭堅《滿庭芳》詞有“碾深羅細,瓊蕊冷生煙”。“銀瓶蟹眼,驚鷺濤翻”。
明朝前中期,仍有點茶。朱元璋十七子、寧王朱權《茶譜》序云:“命一童子設香案攜茶爐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飄汲清泉注于瓶而飲之。然后碾茶為末,置于磨令細,以羅羅之。候湯將如蟹眼,量客眾寡,投數匕入于巨甌。候湯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頭雨腳,分于啜甌”。朱權“崇新改易”的烹茶法仍是點茶法。
點茶法盛行于宋元時期,并北傳遼、金。元明因襲,約亡于明朝后期。四泡茶法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壺或茶盞中,以沸水沖泡的簡便方法。過去往往依據陸羽《茶經·七之事》所引“《廣雅》云”文字,認為泡茶法始于三國時期。但據著者考證,“《廣雅》云”這段文字既非《茶經》正文,亦非《廣雅》正文,當屬《廣雅》注文,不足為據。
【古代沏茶方法—點茶】相關文章:
古代沏茶方法01-17
沏茶05-09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10-14
給爺爺沏茶06-26
古代辨別方向的方法02-24
古代瓷器的6種成型方法08-01
古代人的計時方法08-30
沏茶作文(精選40篇)07-20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知識點總結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