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文學名家蘇東坡
蘇軾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茍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蘇東坡簡介,讓大家更加了解這位文學大家。
中國古代文學名家蘇東坡1
【摘要】:
正如果搞一次"中國古代十大文學家"票選,有一個人絕對會榜上有名,他就是蘇軾。如果讓你說出十首中國古典詩詞,你一定會想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是中國古代文學名家,有一本書——《蘇東坡傳》,寫的就是蘇軾傳奇的一生,這本書為我們全面呈現了具有文人和政治家雙重身份的蘇軾形象。《蘇東坡傳》是林語堂用英文寫就的蘇軾傳記。
林語堂曾經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著名的`《語絲》雜志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倡導寫作"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以后,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寫就了《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紅牡丹》《風聲鶴唳》等著作,《京華煙云》被改編成電視劇在大陸上映后有比較大的反響,林語堂也由此獲得了極高的知名度。
【關鍵詞】:林語堂 蘇東坡 蘇軾 中國現代文化 中國古代文學 赤壁懷古 中國古典詩詞 烏臺詩案 政治家 小品文
【分類號】:G634.3
【正文快照】:
如果搞一次“中國古代十大文學家”票選,有一個人絕對會好,這一方面林語堂在《蘇東坡傳》的第榜上有名,他就是蘇軾。如果讓你說出十首中國古典詩詞,你一五章進行了描述。對于蘇轍(字子由)來定會想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是中國古代文學名說,蘇軾又是一個好的兄長。
中國古代文學名家蘇東坡2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以儒學體系為根本,浸染釋、道思想是蘇軾人生觀哲學基礎。
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結合,人生態度樂觀曠達。
一、文藝主張
⒈.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主張詩文“皆有為而作”,反對沒有實用意義的空文,強調“文必與道俱”。他所說的道,不只限于儒家的圣人之道,而兼及了佛老之道、自然之道。
⒉.在文和道的關系上,他并不把文看作是單純載道的工具,變成道的附屬品。同時十分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
⒊.很重視文學的獨創性和表現力。他提倡文學創作中的獨創精神,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他還認為各種藝術風格并不是絕不相容的,而是可以互相滲透,發纖秾于簡古,穿至味于淡泊。
二、散文
散文四大家:韓愈、蘇軾、柳宗元、歐陽修(韓潮蘇海,柳泉歐瀾)
(一)議論文
1.早年史論有較濃的縱橫家習氣,有時故作驚人之論而不合義理;有許多獨到見解。
2.早年政論文也有類似風格特點,之后縱橫家習氣漸弱,如元祐后的奏。
3.雜說、書札、跋序等,善于翻新出奇,往往夾敘夾議,兼帶抒情,以藝術感染力加強邏輯說服力,更具美文性質。
(二)記敘文
1.敘事記游之文敘事、抒情、議論功能交融,如《石鐘山記》。
2.蘇文以“辭達”為準則,當行即行,當止即止,很少有蕪詞累句。(筆記小品)
(三)辭賦和四六
1.辭賦繼承歐傳統,更多融入古文疏宕蕭散之氣,吸收詩歌抒情意味。
2.四六。任職時制誥渾厚雄大;遭貶后表啟真切感人。
蘇軾的政論文,多是針對社會現實而寫的,內容充實深刻,語言樸質流暢。
三、詩歌
(一)對社會的干預和對人生的思考
1.批判現實的主題
(1)常把耳聞目見的民間疾苦寫進詩中;
(2)對社會批判未限于新政或眼前,抨擊封建社會弊政陋習,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2.善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從客觀事物見出規律。
從平常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中見出深刻道理,自然現象上升為哲理,人生感受轉化為理性反思,哲理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表現出來。
(二)樂觀曠達的精神
1.在逆境中的詩篇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
2.更多表現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超越。
3.樂觀精神的核心是堅毅的人生信念和斗爭精神,故蘇詩筆勢飛騰,辭采壯麗,無衰疲頹唐之病。
四、詞
(一)成就
1.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改革,最終突破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
2.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獨立的抒情詩體,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二)對詞的'變革,基于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
1.詩詞一體的詞學觀。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詩尊詞卑的觀念。
2.提出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
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一致;作詞應與作者一樣,抒寫真實性情和人生感受。
(三)擴大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主要方向
1.將傳統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放之詞,將愛情之詞擴展為性情之詞,使詞充分表現出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
2.表現人生思考,增強哲理意蘊。
(1)人生短暫,命運難以把握
(2)但未否定人生,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樂觀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3.朝外在世界拓展。
(1)具奔走流動氣勢
(2)清新秀美
(3)自然山水觀照與歷史人生反思相結合,在自然美中融入歷史感和人生感慨。
(四)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以詩為詞”。即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
1.用題序
(1)蘇軾之前的詞多為應歌而作的代言體,蘇軾將詞變為緣事而發、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體。
(2)張先詞題僅起交代創作時間、地點的作用。蘇軾題序功能擴大:
①交代創作動機和緣起,確定詞中情感指向;
②與本文在內容上互補。
(3)好處:既便于交代的寫作時間地點、緣起,又可豐富和深化審美內涵。
2.詞中大量用典,始于蘇軾
(1)替代性、濃縮性敘事方式和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2)“以詩為詞”本質上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束縛,把詞變為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詞主要供人閱讀,注重抒情言志自由,遵守音律而不為音律所拘。故蘇詞揮灑如意,激情豐沛,想象力豐富,語言變化自如。
【中國古代文學名家蘇東坡】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大全07-18
古代文學常識之中國文壇上的第一11-18
中國古代文學史名詞解釋02-08
中國古代文學知識點整理03-22
名家散文08-25
中國古代文學名詞解釋(通用10篇)12-07
中國古代文學期末復習題目02-08
名家名篇經典童話02-28
描寫雪的名家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