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的禮樂文明閱讀附答案
①早在夏商周時期,古代先賢就通過制禮作樂,形成了一套頗為完善的禮樂制度,并推廣為道德倫理上的禮樂教化,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
②中國古代的“禮”和“樂”起源于遠古的原始崇拜。《禮記》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其貢獻禮品、擊土鼓而作樂,便是最早的禮樂儀式。到了傳說中的五帝時期,雖然帝王的領袖地位和遞相禪讓產生了“禮”的意識,但是禮的制度還未產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為家,各親其親”,于是“禮義以為紀”,禮儀制度才逐漸建立起來。但夏禮因文字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難知其詳。商禮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發現,以及《史記》有較多的記載,則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禮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漸完備和成熟起來,因為這時不僅形成了系統的禮樂制度,而且賦予禮樂以豐富的人文內涵。“樂”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產生,到了周代,“樂”的內容不斷豐富,形成了相應制度,設置了專門的機構來規范和管理樂。
③在禮樂文明形成的過程中,周公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制禮作樂,不僅將遠古至殷商的禮樂加以改造和發展,形成系統化的典章制度和行為規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倫理的深刻內涵。孔子是發展中國古代禮樂文明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他繼承、推廣和宣揚禮樂文明,整理、傳播了記載古代禮樂文明的儒家經典“六經”,并且,他以禮樂為解說對象,著力彰顯禮樂文明的精義,強調禮樂文明的人倫教化和治世功能。
④“禮”是人性的基礎。《禮記》曰:“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禮”是人類文明社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區別人與動物、文明與野蠻的標準,禮使人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謙讓,使人區別事物或行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該做和不該做的。“禮”也是一種道德規范,引導人們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因此,禮樂文明更強調通過禮教,使社會規則內化為人的內心尺度,通過讓他們知禮、守禮,達到社會和諧的境界。
⑤“樂”的社會作用重在和諧精神。《禮記》曰:“故樂者,審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樂”是協調世間萬物的綱紀,它的作用是使人們各安其位,和諧相處。“樂”也有陶冶情操,移風易俗的功用。《孝經》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即樂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樂安寧,生命長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們要聽雅樂,遠淫音。
⑥“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秩序也。”秩序與和諧是禮樂文明的主旨。“樂者為同,禮者為異”是說樂的作用在于協調上下,禮的作用在于區別次序。然而,禮和樂雖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卻是相輔相成的。在遠古傳統中,禮即人文,是涵蓋一切,包括樂在內的。到了周代,禮、樂雖各有制度,但是樂畢竟仍是禮制的一個方面,樂的“和”也是為實現禮而輔助、服從于禮的樂之“和”,能夠彌合禮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將“禮”、“樂”相提并論,就是因二者之結合,能起到平衡與調和的作用。
⑦先秦禮樂文明經歷代沿革,具體內容有變而主旨不變。摒棄舊禮中的貴賤之分,汲取禮樂文明的秩序、和諧理念,對于中國,對于世界,都具有現實意義。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注:燔黍捭豚:指上古烹飪用具出現前對食物的簡單加工情況。捭,撕裂。】
4.下列有關“禮樂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古代先賢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制禮作樂,逐步形成了一套禮樂制度,并推廣為道德倫理上的禮樂教化。
B.中國古代的禮樂文明是在周代完備、成熟起來的,因為那時不僅形成了系統的禮樂制度,而且賦予了禮樂以豐富的人文內涵。
C.周公是禮樂文明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繼承了殷商的禮樂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較大的發展。
D.先秦的禮樂文明經歷代繼承發揚和變革發展,其內容不斷豐富變化,主旨卻不變。
5.下列對于“禮”與“樂”的相關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禮”是人性的基礎,能夠引導人們向善和自律;“樂”是協調世間萬物的綱紀,能陶冶情操,移風易俗,使人們知禮、守禮。
B.“樂”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關系;“禮”的作用在于使人們各安其位,和諧相處。
C.遠古時期,禮即人文,是涵蓋一切,包括樂在內的;周代以后,“樂”成為禮制的一個重要方面。
D.由于“禮”“樂”的結合,能夠起到平衡與調和的作用,所以古代的人們常常將其相提并論。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我國的禮樂文明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了禮樂儀式。
B.后世許多文字材料都記載著夏朝時期的禮儀,表明禮儀制度在那時就已初步建立。
C.孔子不僅整理、傳播了儒家經典“六經”,還強調禮樂文明的人倫教化和治世功能。
D.禮樂文明強調通過禮教,讓人們知禮、守禮,達到社會和諧的境界。
參考答案:
4.C
5.C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C項,周公“繼承了殷商的禮樂”解說不確,選項對應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是“他制禮作樂,不僅將遠古至殷商的禮樂加以改造和發展……”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干一般以“下列關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就可得出答案。
【中國古代的禮樂文明閱讀附答案】相關文章:
李白閱讀訓練附答案06-15
月光啟蒙散文閱讀附答案06-19
儲蓄人生 散文閱讀附答案06-13
宋書·臧質傳閱讀附答案05-14
晉書·景帝紀閱讀附答案01-17
周文襄留心公事閱讀附答案09-24
古詩《白梅》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10-09
蘇軾文言文閱讀附答案10-13
《氣度》議論文閱讀附答案06-21
蘇滄桑《淡竹》 散文閱讀附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