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唐書法四大家
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大文人——薛稷、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這四人均為書畫名家,秉承先人的藝術精髓,融合進個人的特色,為唐初文壇注入了新鮮活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唐書法四大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唐書法四大家
1、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國唐代畫家,書法家。隋朝內史侍郎薛道衡曾孫,中書令薛元超之侄。漢族,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曾任黃門侍郎、參知機務、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后被賜死獄中。工書法,師承虞世南,與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書法家。善繪畫,長于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精于畫鶴,能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鶴的形貌神情。無作品傳世。
書法造詣
薛稷行、楷書,始見稱于開元中葉張懷瓘所撰之《書斷》,并入能品,且立傳稱:“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為時所珍尚。”杜甫曾見其普贊寺題額三大字,筆勢雄健,有《觀薛少保書畫壁》詩贊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郁郁三大字,蛟龍岌相纏。”董逌《廣川書跋》承息唐人,視作褚氏嫡嗣,其卷七有評曰:“薛稷于書,得歐、虞、褚、陸(陸柬之)遺墨至備,故于法可據。然其師承血脈,則于褚為近。至于用筆纖瘦,結字疏通,又自別為一家。”“用筆纖瘦”,出于刻意,乃一時代作風,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則更少豐潤。稷之書法出自褚氏,雖時有新奇能別成風神,然終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類”,未能盡脫褚氏規模而獨張一軍。名列“初唐四家”,實見遜色,其所以附驥歐、虞、褚者,斯蓋論書者為求得偶數矣!存世的《信行禪師碑》,越王貞撰,神龍二年(706)立在長安,是其代表作。
書法特點:
薛稷的書法能夠很好地繼承褚遂良的筆法和風格,“可謂河南公(褚遂良)之高足,甚為時所珍尚。”所以當時就有“買褚得薛,不失其節”的說法。唐代李嗣真在《九品書人論》中更將薛稷的真書、行書列為第一。在學習繼承褚遂良書法風格的同時,薛稷又有所發展創造,由此形成了他個人融隸入楷,媚麗而不失氣勢,勁瘦中兼顧圓潤的書風。
2、褚遂良
褚遂良(公元596年-658年)初唐書法家。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貞觀末年,與長孫無忌受唐太宗遺命輔政,高宗時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官至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后因反對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貶到爰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當刺史,一年后逝世。書法學歐陽詢、智永、二王,融會漢隸,對《禮器碑》的學習最深,此碑書法精妙俊逸,有纖而厚之贊,褚氏變隸書為楷書,使書法方圓俱備、婉美華麗,世稱“青瑣嬋娟、不勝羅綺”。他又精于鑒定二王真跡,是當時的權威。流傳書法作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陰符經》、《千字文》、《房玄齡碑》、《枯樹賦》、《太宗哀冊》、《倪寬贊》、《清娛墓志》等。清梁巘《評書》說他:“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然輕浮少沉著,故昔人有浮薄后學之議。”《舊唐書》卷八十、《新唐書》卷一百五有傳。
書法特點:
褚遂良用筆非常地靈活多變,將方圓共同體現在點畫之中。他的點畫,融合了中鋒與側鋒,藏鋒與露鋒。而點畫又有斜點、豎點、垂點、圓點、跳點等,為了將不同的點畫的筆勢表現出來,褚遂良將斜點書寫得猶如高峰墜石,而豎點又大多用彎頭取勢。褚遂良的垂點宛如水滴,圓點顯得凝重而又圓滿,挑點則具有一些行書的氣勢。
3、歐陽詢 (唐朝著名書法家)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于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書法理論
傳授訣
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輕重,凝神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
密敧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又不可瘦,瘦當枯形,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貞觀六年七月十二日,詢書付善奴授訣。
八訣
所創“歐陽詢八訣”書法理論,具有獨到見解。對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黃自元結構92法的著述,均有啟示。
書法特點:
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茍。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內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
4、虞世南
虞世南(公元558年—638年),唐代詩人,字伯施,浙江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于他,故字伯施。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 仕隋為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世稱“虞永興”或“虞秘監”。授青光祿大夫,謚文懿。沉靜寡欲,精思讀書,至累旬不盥櫛。文章婉縟,見稱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書郎,十年不徙。入唐,為秦府記室參軍,遷太子中舍人。太宗踐祚,歷弘文館學士、秘書監。卒謚文懿。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手詔魏王泰曰:“世南當代名臣,人倫準的,今其云亡,石渠、東觀中無復人矣。”其書法剛柔并重,骨力遒勁,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家”。其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中透著剛健。因是近臣,故侍宴應詔的作品較多。代表作有《出塞》、《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詠物詩(即《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分別寫竹、蟬和風,緊緊抓住對象特點,刻畫得相當傳神,例如《蟬》詩寫蟬飲清露,棲(梧桐)高處,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從而不必憑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狀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見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三十六)。
書法
虞世南書法繼承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書家。《書后品》列其書為上之下品,評云:“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云之上”。《書斷》卷中列其隸、行書為妙品,稱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存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齒,加以遒逸”。《述書賦》云:“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宣和書譜》卷八以為世南晚年正書與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歐、虞相論曰:“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宋黃庭堅有詩贊其代表作《孔子廟堂碑》:“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唐李嗣真《書后品》評其書為“上下品”。
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見存從帖中之外,有傳世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行書有《汝南公主墓志銘》、《摹蘭亭序》等。《唐人摹蘭亭序三種》其中之一傳為虞世南的墨跡。
書法特點:
虞世南字圓融遒麗,外柔內剛,所寫的《孔子廟堂碑》,筆法圓勁秀潤,平實端莊,筆勢舒展,用筆含蓄樸素,氣息寧靜渾穆,一派平和中正氣象,是歷代書家公認的虞書妙品。該碑反映了虞世南“沖和”之美的書學思想。據傳此碑刻成之后,車馬集碑下,捶拓無虛日。
【初唐書法四大家】相關文章:
初唐書法四大家是誰07-26
初唐四大家人物介紹01-17
初唐四杰人物簡介08-07
初唐四杰分別是誰01-17
初唐的宮廷詩03-08
初唐文學的演進03-04
初唐四杰”之駱賓王-《詠鵝》11-12
初唐文章四友分別是誰01-17
古代書法四大家都有誰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