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四大名樓分別是什么位于哪里
四大名樓是一種泛稱,特指山西鸛雀樓 、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中國四大名樓分別是什么位于哪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 騰王閣 太白樓
簡介:
四大名樓是一種泛稱,特指山西永濟鸛雀樓,江南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縣府,都喜歡修建樓閣。中國古代的樓閣,或用來紀念大事、或用來宣揚政績、或用來鎮妖伏魔、或用來求神拜佛,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北方鸛雀樓(因王之渙《登鸛雀樓》而聞名),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黃鶴樓(因崔顥的《黃鶴樓》詩而聞名),岳陽樓(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聞名)、蓬萊閣(因蘇軾的《海市詩》及傳奇神話《八仙過海》聞名遐邇)、越王樓(因杜甫《越王樓歌》而聞名天下)。
詳解:
黃鶴樓
歷史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漢的蛇山磯頭,相傳它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黃鶴樓歷經滄桑,屢毀屢建,不絕于世,可考證的就達30余次之多。黃鶴樓最后的一次被毀是清末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漢陽門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風大火猛,殃及城樓,很快將這千古名樓化為灰燼,僅存數千斤寶蓋銅樓鼎一架。
重建
重建黃鶴樓的問題,早在建國初期決定興建長江大橋時就已提出來了。經過幾十年的反復研究準備,終于1981年7月黃鶴樓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動工,1984年底建成,離最后一座黃鶴樓被毀的時間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黃鶴樓在蛇山西端的高觀山西坡上,正對武昌舊城區司門口,處于穿過長江大橋的京廣鐵路和分路引橋之間的三角形地帶內。新樓5層,高51.4米,鋼筋混凝土仿古結構。雖較黃鶴樓故址離江遠了些,但因山高樓聳,氣勢雄偉,視野開闊,黃鶴樓大觀空前,無與倫比。
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新樓要雄偉多了,加了層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樓共五層,高51.4米,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因此,黃鶴樓不是修復,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據現代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新黃鶴樓比舊樓更壯觀。這是因為飛架大江的長江大橋就橫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則是這24層的晴川飯店。這一組建筑,交相輝映,使江城武漢大為增色。
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
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
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
黃鶴樓的建筑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仿佛是展翅欲飛的鶴翼。樓層內外繪有仙鶴為主體,云紋、花草、龍鳳為陪襯的圖案。第一層大廳的正面墻壁,是一幅表現"白云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四周空間陳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詞的景印本,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復制品。二樓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瑾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筑城",形象地說明了黃鶴樓和武昌城相建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為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游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令人心曠神怡。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辟為黃鶴樓公園。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筑。有一個詩碑廊,收藏著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帶的古代景點都將陸續修復。黃鶴樓將成為位于中國心臟地帶的中心城市武漢的一個標志。
傳說
名樓多傳說,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來,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云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顛建樓,首先還是出于軍事上的需要,但后來逐漸成為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游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游等都曾先后到這里游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后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岳陽樓
簡介
岳陽樓,位于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湖南岳陽,岳陽古稱"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與綿延萬里的長江在這里交匯,岳陽,山、水、樓俱備,風景如畫,名勝古跡眾多。岳陽風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鐘于岳陽樓。以岳陽樓、君山為中心而構成的巴陵勝景,聞名遐邇,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而享譽天下,不愧為"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的岳陽樓,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岳陽樓矗立于洞庭湖東岸,岳陽市西門城墻上,西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里長江,水光樓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
歷史
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時,稱為"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后,始稱"岳陽樓"。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游客和風流韻士游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岳陽樓高21.5米,三層、飛檐、純木結構。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造型奇偉,"岳陽樓"匾額為郭沫若手書。歷史上的詩人如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等均前來登臨覽勝,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陽樓名揚天下。公元1045年,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并請好友、文學家范仲淹作了《岳陽樓記》,從此,岳陽樓更加聞名遐邇。岳陽樓內陳設別具特色。各層內懸掛歷代名家撰寫的楹聯。一、二樓各嵌有一副《岳陽樓記》雕屏,一樓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紀的復品;二樓所嵌雕屏為公元十八世紀大書法家張照所書,字型方正、筆力雄渾、技法多變、獨具匠心,為傳世一級珍品。三樓所嵌雕屏是毛澤東書杜甫詩《登岳陽樓》,筆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備。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輝。1988年岳陽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久經滄桑,屢毀屢修。現今看到的岳陽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個樓的建筑,可用八個字來概括:四柱、三層、飛檐、純木。岳陽樓主樓高3層,高達15米,中間以4根大楠木撐起,再以12根柱作內圍,周圍繞以30根木柱,結為整體、整個建筑沒有用一顆鐵釘,沒有用一道巨梁。12個飛檐,檐牙高啄(似鳥嘴在高空啄食)。屋頂為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曲線流暢,陡而復翹,宛如古代武士的頭盔,名叫盔頂。盔頂下的如意斗拱,狀如蜂窩玲瓏剔透。古籍里載述,岳陽樓"純木結構,盔式樓頂"這種古老的建筑,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是江南三大名樓中現存的唯一一棟木結構建筑,其余兩座均為建國后復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宇。
民間故事
再說民間故事。緣于歷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陽樓修建(而且屢毀屢修)工藝精巧,而且歷代人文薈萃,因此,岳陽和洞庭湖畔流傳著許多關于岳陽樓的傳說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會價值。其中關于修建岳陽樓的就分別有魯班,呂洞賓、張果老等名匠、仙人;關于講述岳陽樓淵源的,則有《魯肅閱兵臺》、《岳陽樓三個字》等;關于岳陽樓雕屏的,又有《張照題屏》、《真假雕屏》;關于岳陽樓風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此外還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陽樓附近有關風物的傳說故事也算進去的話,那么,就還有《梅溪橋》、《金鵲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見岳陽樓及有關的傳說故事何其多也、展現的風采又是怎樣的豐美綺麗。
滕王閣
簡介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巍然聳立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播海內外的千古名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后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臺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
滕王閣自古它就與黃鶴樓、岳陽樓和蓬萊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滕王閣建立1300多年來,歷經興廢28次,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建國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
如今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臺、荷池等建筑,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于歷代四閣,同時也超過了現今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市,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游景點。
如今,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內有多間仿古建筑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或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致盡收眼底。
同名序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后,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贊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記,王緒作賦,歷史上稱為"三王文章"。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
滕王閣,高聳于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新閣,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x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丙衡壁畫《人杰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已作為主閣正門的巨聯。
暮秋之后,鄱陽湖區將有成千上萬只候鳥飛臨,那將構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圖,成為滕王閣的一大勝景。
蓬萊閣
簡介
蓬萊閣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作為備選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矗立于丹崖山巔,云海簇擁浪山輕托,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宏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枚舉。蓬萊閣現已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漢武帝多次駕臨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尋求"蓬萊仙境",后人就把這座丹崖山喚作蓬萊。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邊,臨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絕壁,山巖紋理是暗紅色,故有此名。
歷史
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登州郡守朱處約將唐代漁民所建的龍王廟移至丹崖山西側,在原址始建蓬萊閣,"為州人游覽之所",并著《蓬萊閣記》。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一代文豪蘇東坡知登州軍州事,雖在任五日,卻揮毫走筆,瀚墨流芳,遂使蓬萊閣得登龍門,成為天下絕勝。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多次撥款修繕,至1965年,蓬萊閣古建筑群基本恢復原貌。1982年2月23日,國務院公布"蓬萊水城及蓬萊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閣古建筑群占地32800平方米,由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六部分組成。整個古建筑群亭臺樓閣分布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因勢布景,協調壯觀。
蓬萊閣下方有結構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橋,那是神話中八仙過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殿、普照樓和觀瀾亭等;西廂為避風亭、天后宮(俗稱娘娘殿)、戲樓和龍王宮。這些樓閣高低錯落有致,與蓬萊閣渾然一體,統稱"蓬萊閣"。
現今蓬萊閣古建筑群基本未變,是四大名樓(含爭議)中保存最完善、木結構最完整的建筑群落
民間故事
民間流傳最廣的當屬八仙及其相關傳說。由于當時社會文化的落后,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現象不理解,但又不愿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斷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創造了八仙的造型。即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及何仙姑。這八位神仙分別代表了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的行為代表了廣大勞苦大眾的美好愿望,是勞苦大眾忠實的守護神。由于人們對八仙的無比喜愛,因此,民間有關他們的傳說甚為豐富。如:八仙過海的故事、"狗咬呂洞賓"的來歷、九頂會仙山、鐵拐李收伏蝗精度李吉、蘇東坡訪八仙、銅井的來歷、蓬萊閣下的橋、天后宮唐槐等眾多故事傳說。在典籍中還記載有如安期生、"福祿壽"三星、王和平、禪鑒大師、曉初、一目九仙、重陽子、李國用、耍子、赤腳王、馬貞一、董光純、六如老人、徐釣者、馬續頭等眾多神話故事傳說。
這些神話傳說大都源于生活,人們超現實的美好愿望在神仙的手下變成現實。神話的誕生反映了人民大眾豐富的想象力。由此,各種神仙傳說紛紛附著于蓬萊的同時,經民間通俗文化大肆渲染、傳播,這些豐富的神話傳說成為蓬萊的神仙文化源泉。時至今日,蓬萊民間還一直保持著神仙文化傳統,東方神話之都的美譽名甲天下。
爭議原因
上世紀90年代,國家郵政部門根據歷史資料對外發行《中國歷史名樓》特種紀念郵票,鸛雀樓由于建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官方認定是中國北方標志性樓宇建筑,位列四大名樓,但此時鸛雀樓早已遭受巨大損毀,地面建筑蕩然無存,故址都幾經變動,圖樣無從參考。國家郵政部門無奈選擇面朝豪邁大海具有悠久歷史的蓬萊閣增補進中國四大名樓。后期,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四大名樓紀念郵票間接認同了上述說法,認定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蓬萊閣這四座歷史悠久的樓閣為現代意義所講的四大名樓
鸛雀樓
?簡介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鸛雀樓的故址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時兵家修建的軍事建筑。因其氣勢宏偉,高大眼闊,登上層樓則有騰空欲飛之感,故名"云棲樓"。又因其緊靠黃河,有一種食魚鳥類經常成群棲息于高樓之上,此水鳥似鶴,但頂不丹,嘴尖腿長,毛灰白色,人們稱其為"鸛雀",故又稱"鸛雀樓"。它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時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筑為層樓。由于樓體壯觀,氣勢宏偉,風景秀麗,唐人留詩者甚多。其中王之渙《登鸛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內外。沈括《夢溪筆談》給了鸛鵲樓八個字:"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千余年間,它對于激勵振興中華民族之志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永濟市根據歷史資料,決定在其舊址附近恢復重建鸛雀樓。在各界人士關心下,2002年9月,鸛雀樓得以復建落成并正式對游人開放。復建的鸛雀樓為目前國內惟一一座采用唐代彩畫藝術的仿唐建筑,達到了"修舊如舊"的藝術效果,使慕名而來的游人得以重新體味古人的登臨之感。
越王樓
越王樓,位于四川綿陽龜山之巔,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貞任綿州刺史時所建,始建于唐高宗顯慶年,其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樓高十丈(即百尺),時居四大名樓之首(滕王閣高九丈,黃鶴樓高六丈,岳陽樓高三丈)。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陸游等歷代名人登越王樓后曾留下著名詩篇156首。 越王李貞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雖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但才華出眾,而被先后封為漢王、越王。越王樓在李貞任綿州刺史時(公元656年-661年)由李貞親自督建,參考了長安、洛陽諸多王府的營造規劃,再根據龜山的地形地貌,依山取勢,因勢建樓。越王樓的修建先后歷時3年,耗銀50萬兩,樓高10丈。
唐時越王樓十分壯觀。首先登上百余級階梯,進入紅色高墻之內,便是越王府,這里是李貞處理政務的地方,實際也是當時的綿州州衙。過越王府,便是一座大花園,兩邊建有花臺,中間卵石甬道,直通越王樓下。樓高百尺,樓頂壓著紅色屋脊,脊上飾有龍虎及神獸雕塑,脊下為綠色彩釉屋瓦。大樓四周的欄桿、立柱、板壁均為紅色,繪著華麗的圖案,展現出一幅雍容的皇家氣派景象。踏上樓梯,攀至頂層,據詩文記載,可北望劍門,72峰隱約可見;向西可望岷山雪山;東南則可將綿州美景盡收眼底,尤其是滔滔涪江流經樓下,水面寬約6丈,往來船只如梭,常有大群沙鷗、白鷺翻飛,為當時綿州勝景。樓建成之后,李貞命人清理余下材料,移到城西南涪江邊,將剩余款項在此建了一座望江樓。
越王樓經歷唐、宋、元、明,明萬歷年間重修,后毀于清乾隆初年。遺址越王臺,保留迄今,已有二百余年。2001年起,越王樓在遺址上開始重建,2014年全部開放,恢復重建后的越王樓,氣勢與當年相比毫不遜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為全國仿古建筑之最(現今滕王閣高57.2米,黃鶴樓高52.6米,鸛鵲樓高72米,岳陽樓高32米)。
關于名樓的相關詩詞:
鸛雀樓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同崔邠登鸛雀樓
李益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
風煙并起思鄉望,遠目非眷亦自傷。
登鸛雀樓
暢當
迥臨飛鳥上,
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
河流入斷山。
岳陽樓
南登岳陽樓,北眺長安道。--《登岳陽樓有懷寄座主相公》唐. 曹鄴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登岳陽樓》唐. 杜甫
拂拭倚天劍,西登岳陽樓。--《留別賈舍人至二首》唐. 李白
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滕王閣詩》唐. 王勃
滕閣中春綺席開,柘枝蠻鼓殷情雷。--《滕王閣》唐. 杜牧
愁來徑上滕王閣,覆取文公一片碑。--《滕王閣》宋. 王安石
滕王閣下水初生,聞道登臨復快晴。--《和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宋. 朱熹
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樓》唐. 崔顥
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送康太守》唐. 王維
蓬萊閣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閑人。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松陰。任狂客難招,采芳難贈,且自微吟。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憶舊游.登蓬萊閣》宋. 張炎
予聞登州海市舊矣。父老云:"常見于春夏,今歲晚不復出也。"予到官五日昆而去,以不見為恨,禱于海神廣德王之廟,明日見焉。乃作此詩。
東方云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
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歲寒水冷天地閉,為我起蟄鞭魚龍。
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人間所得容力取,世外無物誰為雄。
率然有請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窮。潮陽太守南遷歸,喜見石廩堆祝融。
自言正直動山鬼,豈知造物哀龍鐘。信眉一笑豈易得,神之報汝亦已豐。
斜陽萬里孤鳥沒,但見碧海磨青銅。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海市詩》并序 宋 蘇軾
蓬萊闕。漫漫巨海深難越。深難越。洪波激吹,怒濤翻雪。玉霄東畔曾聞說。虛無一境天然別。天然別。鰲山不動,蜃樓長結。--《蓬萊閣》 元 丘處機
越王樓
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越王樓歌》唐. 杜甫 圖畫越王樓,開緘慰別愁。山光涵雪冷,水色帶江秋。
云島孤征雁,煙帆一葉舟。向風舒霽景,如伴謝公游。--《和于中丞登越王樓作》唐盧栯
蒲萄酒綠似江流,夜燕唐家帝子樓。
約住筦弦呼羯鼓,要渠打散醉中愁。--《越王樓》宋 陸游
【中國四大名樓分別是什么位于哪里】相關文章:
描寫四大名樓的經典古詩名句04-26
中國四大名扇01-17
中國歷史四大名將04-12
淺談中國古代四大名琴的鑒賞01-15
中國四大名著成語故事09-08
中國四大名著歇后語01-18
中國的道德哪里去了07-07
中國三大鬼節分別是?11-12
三拼音節是什么?分別有哪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