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
《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是一個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個個人性化的角色,感動了學生們純真、善良的心。在這堂課上,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奮點”
在課堂上挖掘學生的興奮點,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精神處于興奮狀態,從而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挖掘了學生的興奮點就能使課堂“活潑”起來,“熱鬧”起來。課伊始,我滿懷深情地,用娓娓動聽優美的話語激情導入課文,與文本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從而感染學生,喚起了學生走進課文中的激情。課堂中我以情感人,用自身的激情喚醒學生的熱情。
二、抓住空白點,激發創新火花
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創新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創設適合創造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多樣的特征。在這篇課文最后一節,我抓住文本的空白點,讓學生深入小鳥、大樹的的心理,引導他們抓住文中鳥兒兩次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來想象小鳥會說些什么,變成裊裊輕煙的大樹又會說些什么。這樣讓學生嘗試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進行思維的碰撞,就是對文本進行再創造,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在交流中學生能夠更加體會到誠信的可貴以及環保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的升華
在學生們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后,最后我又安排了一個教學環節:你作為這一篇美麗課文的讀者,你還有什么話想說,你想對誰說?比如說對伐木人,對小鳥……一聲聲真誠的肺腑之言,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上完這節課,我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感動,為學生在課堂上那種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動。小鳥的那份執著與忠貞,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社會不管發展到什么程度,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寶貴的。我想,課堂中我們師生之間演繹這份純潔的情感,對學生是終生受益的。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2
這篇課文是一個感人的童話故事,在學習本課時,有的學生被感動的哭了,它教會學生要“信守諾言,珍惜友情”,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四次的對話讓學生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鳥兒為了尋找樹,都去了哪些地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主要通過分角色朗讀,學生充分的體會到思想感情,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鳥,你會對樹說什么?讓學生入情入境,與文本對話。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存在不少缺陷,在導入新課中,語言不夠簡練,應該直接切入課文的中心。
我認為,講好一堂課,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拋出教學參考和教學設計的束縛,自己用心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將會取得更多的進步,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3
一、樹立正確的文本觀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閱讀過程的前提
選入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是學生積累和汲取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是學生建構屬于自己的文化的一片沃土。
如果單從發展語言、學習表達的角度理解,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那么,從教學的核心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提升生命質量”這一角度出發,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每一篇課文都應該是一個個生理結構完整、血肉骨骼飽滿、情感美好豐富的生命體。面對這樣的生命體,我們要引導學生親近她,理解她,欣賞她,而不是機械地拿她來操練;可以從細節上進行品味,卻不可以肢解得面目全非地進行瑣碎分析。《去年的樹》,它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不是靠瑣碎的分析能感知、感受和感悟的。它的語言、形象和結構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課文結尾那凄美哀傷的意境是以鳥和樹的深厚友情為鋪墊的,沒有對鳥和樹朝夕相處時美好情感的體會,就無法感受鳥兒對友情的執著,無法被鳥兒對著燈火歌唱時的哀傷所感動。只有當你把一篇課文看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時,學生才會從閱讀中獲得豐富的意義。
二、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閱讀過程的關鍵
有什么樣的學生觀就有什么樣的課堂,就有什么樣的閱讀教學。讀者是閱讀的主體,是作品的創造者。讓學生直接面對作品(課文),是凸現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自主閱讀的第一步,是個性化、創造性閱讀的前提。
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親歷“閱讀生活”。課堂上,教師要給足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的時間,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和體驗;要營造平等對話的課堂氛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自得”,充分享受閱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
在教學《去年的樹》這一課時,我首先利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生主動積極閱讀的欲望,再給足學生獨立讀文思考的時間,在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積極肯定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并內化這中感受和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自主的、積極的閱讀狀態,他們是以一個個具有獨立生命意識的讀者的地位參與課堂活動的,經歷的是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
三、教師當好平等對話中的組織者、引導者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閱讀過程的保證
閱讀教學承擔著讓學生“學會閱讀”的任務,因為學生不是天生的能進行有效閱讀的讀者,所以在懷學生以真正“讀者”地位的同時,教師要當好“導師”,當好平等對話中的組織者、引導者。
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還體現在課堂節奏的調控、閱讀情狀和方向的監控上,更重要的應體現在激發學生閱讀欲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排疑解難、保證學生的閱讀有效深入上。在《去年的樹》的閱讀教學中,當學生整體把握了童話的內容后,引導學生以把握兩次截然不同的唱歌情感體驗為線索,指導學生進一步深入體會鳥兒和樹的深厚友情,使學生的閱讀活動更加流暢,所得更加豐富。
我們說,學生從文章中獲得的獨特體驗,只要言之有理,都要加以肯定。但是,學生的討論交流常有偏離對課文的理解,糾纏于無關緊要的枝節問題,或者學生的感受明顯與課文思想內容不符的情況,此時,教師就要適時引導,這是保證學生能有效學習,真正經歷完整閱讀過程的重要條件,也是最能體現教師引導的地方。
綜觀整個教學流程,和自己在課堂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我覺得還有以下的遺憾:雖然,課堂上學生入情入境,說的讀的都受到了教研組老師的好評,但是在下課時不能圓滿地完成整篇課文的學習。這可能是我們平時很多原生課堂的通病。在公開課時,總希望把自己整個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都呈現在學生和老師們的面前,很少考慮這樣是不是可能。有的希望全部展現,所以每個環節就蜻蜓點水,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學生體驗感悟就不容易到位,課堂的閱讀氣氛和活躍程度就會大打折扣。有的是雖有上完欲望,但是為了夯實基礎,卻一步步款款而來。我這堂課就屬于后者。學生在體會友誼,感悟鳥與樹那種深情厚誼非常到位,但是到了鳥千里迢迢去尋訪自己的好朋友大樹時,讀到對話就下課了。課后,我遺憾地說,如果上兩堂課那多好啊。真的希望,以后的教研活動,能把整篇課文的教學在多堂課里呈現。這樣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才會清晰,聽課老師才有收獲,教學研討才有明確的主題。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4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也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哀婉動人的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冬天即將來臨,鳥兒將要飛回南方時,鄭重承諾明年還要回來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時,它的朋友樹卻不見了。鳥兒在樹根、大門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處尋訪,歷盡千辛萬苦,最后找到的卻是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它主要通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童話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讀過之后,我們會為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純真友誼而感動,會贊賞鳥兒信守諾言的品質,會產生節約資源、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
文章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課的重點其實就是讓學生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教學第一場景我以本班孩子寫的《漂流日記》中童話故事,引出學生讀過的童話,并推薦學生讀這些經典童話。同時也導入課題。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體會鳥兒和樹在一起的快樂,為下面學習做一鋪墊,也和下文的悲傷形成對比。以便更深體會鳥兒尋找大樹的焦急及信守諾言的可貴。在四次對話中,先和學生一起學習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依依不舍,再抓住這四次對話中不同角色的心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鳥兒的心情,我首先讓大家讀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鳥兒如何去尋找好朋友大樹的。接著在小組里分角色朗讀,在引導學生在“問”與“回答”的前面填一個表示心情的詞體會不同角色的感受。最后在處理鳥兒為燈火唱歌時,我設計了背景音樂,自己做了范讀后和學生進行“采訪”般的的話來體會文中兩個“看”蘊藏的含義。接著將“鳥兒”換做“我”讓學生讀這一部分進一步體會。
在學生入情入境的讀完后,又讓大家進行小練筆——有什么話想對誰說。在拓展中,先一起閱讀了新美南吉的另一篇童話故事《白蝴蝶》,最后向大家推薦了新美南吉的其他童話故事,鼓勵大家利用課余時間閱讀。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閱讀體驗才能獲得。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讀促思,思中悟情”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讓學生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重點是促進師生、自我、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將學生置身于文本當中,做到了在讀中感悟,尊重了學生的體會。同時也注重孩子語言的積累和訓練。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5
星期三上午,我在語言組上了一堂公開課,是語言活動《去年的樹》。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內容情深意長,帶著些傷感色彩。整個童話的語言樸實,沒有華麗的詞句,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
整個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討論――欣賞――理解――談話。對這個故事文本我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了適當的處理。因為我認為這個故事內容比較深奧、抽象,對于中班幼兒怕難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當地“小鳥看著燈火,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再有為了渲染小鳥追尋大樹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鳥找尋大樹的過程中用了“趕緊”、“急忙”兩個詞語,使幼兒更易理解。活動下來,老師們給了我中肯的評價。點出了成功之處:活動環節清楚,設計合理,課件運用較好。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題也很好,發揮了幼兒的想象,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語言活動中的詞語解釋能自然隨機,把握較好。
總之老師們對我的評價恰到好處,真是應了古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是啊!通過老師們的評價和討論。我從中發現了自己在活動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課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談話環節,不用深入挖掘大樹的用處,太過了會偏離主題。再例:對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情感缺乏總結。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努力的實踐,使自己在業務上更進一步。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6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化的童話,兒童化的語言和形式,非常利于學生接受和學習。文章講述了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面對著朋友的生命點燃的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因此語言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本課教學時重點抓住對話的朗讀來進行,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在話語中感受人物的心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言為心聲”。
教學時,先讓學生小組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角色說話的語氣。我再來范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我在讀文時與自己讀時的語氣有什么不同。學生體會出我讀的有感情,讀不同的角色時的語氣不同。接著我出示文中四處對話分別來讀,再讓學生聽聽從我的語氣當中聽出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感受到第一次樹與鳥的對話要讀出依依惜別之情;后面三次對話,鳥兒在尋找樹,要用詢問的語氣,還要讀出它非常焦急的心情,讀樹根的話時,要讀出同情、傷感的語氣,門先生的話要讀得比較平淡,小姑娘的聲音要稚嫩一些。在體會出人物的情感后,接下來讓學生再次分角色朗讀、表演。學生朗讀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充分的朗讀后,更有助于學生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認識到文中的鳥兒是一只非常信守承諾的鳥,并且還有不少同學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不講信用的行為,并下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
閱讀教學時讀得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充分的品讀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閱讀體會。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7
《去年的樹》一課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故事,此文章有多種解讀,有的把它解讀為不離不棄的愛情,有的把它解讀為至真至純的友情,還有的把它解讀為做人一定要講誠信。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只要有理有據,都不為錯。
本課內容簡單,理解起來十分容易。所以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理清文中“有幾次對話,鳥兒都和誰進行了對話”?學生很容易就找到鳥兒和大樹、樹根、大門、小女孩進行了對話。是啊,鳥兒找大樹飛越崇山峻嶺,飛越山谷,從山谷飛向城市里的工廠,中間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啊?
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想到也許它飛向山谷時,被獵人打中了翅膀,但依然忍著傷痛自由飛翔;有的說也許會遇到暴風雪,但不畏嚴寒,逆風而飛;還有的說,也許飛累了,停下來休息,連一口水也喝不上。真可謂歷盡艱辛萬苦。此時此刻你想對鳥兒說些什么?
一時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積極性十分高,有的說,小鳥,你對大樹的深厚友情我永記在心,我要向你學習;有的說,小鳥你找大樹經歷了多少的艱難險阻啊,我真佩服你……至此,學生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含義。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8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樹的請求——還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文章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課的重點其實就是然學生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誼”方面有所感染。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我認為語文應該充滿人性的光輝,課堂教學是經受真善美的心路歷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緒體驗,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在語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讓他們的人生因語文課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麗十足!
為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角色,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在這一過程中,我就逐步引導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課文學到最后,我想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說(想對誰說),就讓他們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并進行了交流。有對大樹說的、有對伐木人說的,引導說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保問題,奉獻話題等。聽到學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們理解了,也體會了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因為,我認為教學生做事的前提是應該先教會他們怎樣做人。
上完這節課,我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感動,為學生在課堂上那種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動。小鳥的那份執著與忠貞,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社會不管發展到什么程度,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寶貴的。我想,課堂中我們師生之間演繹這份純潔的情感,對學生是終生受益的。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9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鳥與一顆樹發生的故事,他們約定明年春天回來給樹唱歌,等到第二年回來后,樹卻不見了,小鳥就一直在尋找樹木,最后又對著燈火唱著去年唱的歌飛走了!在上課的時候,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朋友之間要信守諾言,珍惜友情!
在上課的時候,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初讀課文思考課文講得一件什么事情,同學們都很認真,然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每一次尋找大樹時的話語,并且讓學生用心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時一次次不同的心情!在最后一節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難,并進行拓展說話的練習。我設計了這樣二個有坡度的說話練習:
補充小鳥與“大樹”的無聲對話。師:此時無聲勝有聲,小鳥和“大樹”正在進行著無聲的對話,請同學們說一說: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說:“大樹”仿佛也在說: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說:“大樹”仿佛也在說:讓孩子們寓情于景的進入到課文中!
并且讓學生體會信守諾言,珍惜友情,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還要愛護環境和樹木,人與自然應和諧共存,但是在這節課上讓學生讀的不是太深入,在以后要讓孩子多讀,多練!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0
《去年的樹》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文章講述的是: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但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朋友不在了,諾言還在。鳥兒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應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是一個關于友情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通過三次對話來打開學生的情感思路。第一次對話:鳥兒與樹根;第二次對話:鳥兒與門;第三次對話:鳥兒與小女孩。《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就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資料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朗讀來激發學生潛在情感,比如:第一次對話,鳥兒(焦急地)問樹根:“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這是鳥兒第二年春天飛回來的時候,滿心歡喜的要給樹唱歌聽的時候,發現“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樹根(悲傷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然后讓學生們扮演鳥兒和樹根,進行對話,孩子們能夠進入預設情境,慢慢體會到小鳥的驚訝、焦急與失望。
鳥兒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來到山谷里尋找大樹,它(迫不及待地)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鳥兒越著急大門越是(冷淡地)回答:“樹么,在廠子里給切成細條條兒,做成火柴,運到那邊的村子里賣掉了。”這時,我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大門高傲的樣子,然后再一次進行表演朗讀,要求讀出鳥兒的焦急不安和大門的高傲冷淡。二者鮮明的對比,加上動詞“切”“做”“運”“賣”進行重音讀,小鳥苦苦尋找大樹,只為兌現自己的諾言——給大樹唱一首歌。然而在尋找的過程中,卻發現大樹距離自己越來越遙遠了。當我反問孩子們:“小鳥還會繼續尋找大樹,來實現自己的諾言嗎?”孩子們堅定地回答:“會!”但是,天地之大,小鳥又該去哪里尋找大樹呢?她最后能夠實現自己的諾言嗎?
同學們,請看第三次對話,鳥兒(哀求地)問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小女孩(遺憾地)回答:“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里亮著。”大樹不見了,只剩下火柴的亮光。作者新美南吉說:“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遠大的理想。……假如幾百年幾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同,那么我可以從中獲得第二次生命!從這一點上來說,我是多么幸福啊!”
作者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生命延續在他的作品《去年的樹》中,以另外一種形式活在我們每一個讀者的心中。臧克家有一首詩《有的人》這樣寫: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生與死之間的界限并不是軀體的存在與否,震撼人們的永遠是他偉大的精神。樹在這里,化作火柴,燃燒了自己,給人們帶來了光明,這就是他存在的另一種方式。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當鳥兒歷經千辛萬苦才發現樹原來早已不在,帶給人們的.卻是一片光明,于是它把歌唱給樹聽,它也把歌聲唱給所有的人們聽。它的歌聲不但是唱給樹聽的,在這里,如果僅僅寫的是鳥兒與樹的深厚友情,未免太過淺薄。我覺得鳥兒的歌聲更是唱給了光明,唱給了那些樂于犧牲自己而照亮別人的人們,這歌聲何嘗又不是那些奉獻者的贊歌呢?何嘗不是唱給那些信守諾言的人們聽呢?
當鳥兒唱完了歌,鳥兒又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兩次“盯”寫出了鳥兒對樹無比的深情和留戀,朋友之間理當如此!
這對朝夕相伴的伙伴分別時是那樣難舍難分,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小鳥歷盡艱辛,百折不撓地尋找大樹,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如今,面對已經化為燈火的大樹,它還是遵守諾言深情地唱起去年的歌,因為它們是好朋友!好朋友,簡單而平凡的三個字,承載著深情厚誼。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像這樣的人有許多,比如老師和同學們,我們朝夕相處,每天老師深情地目送孩子們走出校門,可是有大多數的同學們會“頭也不回”地走出校門,老師該有多么“傷心”呀!師生之間經過幾年短短的相處以后,當你們離開了學校進入新的學校學習時還能想起原來的老師嗎?不一定,真正的朋友是離別后的牽掛,是彼此間的珍重,是有諾必踐。孩子們,向前努力吧!愿我們之間達成的諾言能夠實現,愿我們的友情能夠長存人間。
在歷史上,還有許多遵守諾言的故事,比如《曾子殺豬》《一諾千金》等故事。誠實守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在任何時候,希望你們都能夠做一名誠實守信的人!鳥兒飛走了,但它的諾言我們還記得;火柴燃燒了,但它留下的光明還在人間!讓我們為那些遵守諾言和為人類帶來光明的人們一起高歌吧!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1
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小鳥和樹、樹根、大門、小女孩這四組對話告訴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本文是以誠信為主題,但是對四年級學生的現有思維水平來說,他們一拿到課本不一定就能夠捕捉誠信這個主題。誠信、奉獻、環保三個主題的多元體會又會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夠的缺憾。小鳥的執著追尋,對諾言的尊重,傳遞給我們多少感到:這是一只多么重情義的小鳥啊!所以我以誠信(友情)主題的體會為主,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后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去年的樹》是側重于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為了體現這一點,我運用了動畫《去年的樹》,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為重點,讓學生帶著憂傷,帶著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因為方法到位,大膽放手,課堂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2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這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令任蕩氣回腸的友情。整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全文無一華麗的詞句,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略去了鳥兒的大量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在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摯透明的美。
第一次讀完這篇童話,第一感覺是淡淡的傷感和感動,是因為結局的不完美嗎,還是被鳥兒和大樹的友情震驚了?但深入地讀下去,發現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很多,學生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的學習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只要不脫離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確定了一條一元帶多元的情感主線: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其它主題作為副線而存在。
《新課標》中有這么一段話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怎么把這個理念落實到我們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的真誠對話。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以讀促悟。抓住三個主要場景,分別是鳥兒和樹告別的場景,鳥兒千辛萬苦尋找大樹的場景和鳥兒對著燈火給樹唱去年唱過的歌的情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感悟文本。那么學生在朗讀時,我思考的是教師的評價語。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學生生命潛能的激勵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環境,把激勵的語言、贊賞的眼神,激發他們內在的生命熱情和潛能。如:你們真了不起,第一次與課文接觸就有那么大的收獲。老師聽出了你們心中的那份焦急。咱們一塊讀好嗎?老師深深地被你們的朗讀打動了。同學們,你們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這些激勵的話講了以后,學生也跟著進入了角色。準備好一百頂高帽子給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課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勝、好表現自信的心理,來創造我們的課堂奇跡。但由于初站講臺,教學經驗不足,評價語還是相對匱乏的,對于學生突發的回答,有時候只能是好的,不錯,是的這些蒼白無力的話語,一時間不能脫口而出,得心應口,所以我覺得,作為新教師,要盡量預設好學生的回答與提問,并想好你的評價語,也就是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長此以往,評價語定會豐富而有激勵作用。
這節課的初衷是讀課文時的一種感動,為小鳥和大樹之間那份帶著淡淡傷感的友情。更為作者為我們設下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小鳥的那份執著和忠貞,友情和誠信,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我一遍遍地與文本交流對話,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動著自己。因為我明白,只有先感動了自己,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當我們的學生學會了感動,學會了用眼睛吃東西,用精神來營養自己。那么看到真,會去追求,看到善,會感動,看到美,情感就豐富了,心靈就充實了,趣味就提高了,素養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語文學習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統一了。或許正因為這樣,使我犯了一個隱形的錯誤,自己課堂上說的話太多了,教師引導這個度沒把握好,導的太多,使學生的思維跟著我走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是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是教師思想的櫥窗。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這里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里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情動辭發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我讓學生讀,讓學生變成小鳥讀,學生提問:鳥兒看到燈火為什么還要唱去年唱過的歌?鳥兒為什么兩次都盯著燈火看了一會?這兩次有什么不同?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適當引導。這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最后我還在這里安排了一個練筆的環節,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上完課后我思考過:我是以小鳥的兩則日記導入的,最后以懸疑結尾,去年的樹不存在了,鳥兒明年還會來嗎?設計目的是首尾呼應,留給學生思考空間。那么我整個教學是不是可以圍繞著這兩則日記展開呢?提出大問題:這兩則日記表面看似內容相同,那么究竟是不是一樣呢?讀課文,想想兩次寫日記的心情。從而導出鳥兒第一次給大樹唱歌并告別的對話,第二次對著燈火給大樹唱歌并告別。以這兩條線展開,由于缺少教學經驗,怕圍繞著大問題進行教學,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很想知道按這樣的設計進行,自己的教學效果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3
《去年的樹》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寫的一篇關于小鳥與大樹之間純美友誼的童話故事。
本節課通過課件向學生講述了小鳥與大樹之間的深厚情誼,重點講述了文中的四次對話。讓學生體會四次對話中小鳥、大樹、樹根、小女孩的心情,重點在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四次對話,體會文中蘊含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的道理。
本節課中過于依賴課件,本應該邊講邊板書的,但是課堂上由于緊張,板書書寫不合時機。課文的講述中講的太多,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思考的太少、說的太少,課堂上師與生的交流、互動不夠完善。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重在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體會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
為了使課堂紀律好,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嚴厲。對孩子的要求有點高,孩子沒有達到較好效果時,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引導他們表現得好一點。當然了,對表現好的孩子表揚也不夠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鼓勵、多表揚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此外,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也不夠完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一部分與一部分之間的連接不夠緊密,內容之間的轉換有時感覺有些突兀,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多學習課程標準、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作為一個新教師,教學基本功也有待加強,在以后的工作中應 不斷加強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的練習。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4
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分別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只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
這篇童話內容雖然較其他童話簡短,作者也沒有用過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它,但是它所蘊含的道理卻是深刻的。顏老師的課緊扣教學重點:珍惜友情,信守諾言。教學中,緊緊抓住對話來體會,第一部分有一次對話體會小鳥與大樹的依依惜別之情;第二部分有三次對話,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時,小鳥焦急、傷心之情。顏老師在教學中以朗讀對話為線索,幫助學生讀懂課文,體會小鳥的心情。在分角色朗讀時,指導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把不同角色的語氣讀出來,引導學生,體會理解時,把自己當成文中的角色,就更能感受他們的心情了,學生體會的比較好。學生在理解了對話的同時,明白了信守諾言,珍惜友情的美好思想。
整堂課在讀的過程中給了孩子大量的想象的空間,想象鳥和樹的樣子,想象鳥在什么時候給樹唱歌,樹什么時候聽鳥唱歌,鳥兒在一次次尋訪樹的過程中的焦急,心痛......在學的過程中孩子們在情境中加上想象的讀,感受到了。
聽顏老師的課像想聽故事,娓娓道來,很舒服。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5
《去年的樹》情真意切,小鳥那種誠信守諾的品質,對朋友的真切情感和尋找伙伴時表現出來的執著精神令人感動。老師的教學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吟誦,走進小鳥的心靈。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十分關注讓學生進行分角色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小鳥與樹根、門、火柴、燈火對話時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使學生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慚慚走進了小鳥美好而純潔的心靈,對小鳥和大樹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憐愛,對伐木人產生了憎恨。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教師以讀促悟。抓住三個主要場景,分別是鳥兒和樹告別的場景,鳥兒千辛萬苦尋找大樹的場景和鳥兒對著燈火給樹唱去年唱過的歌的情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感悟文本。學生在朗讀時,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學生生命潛能的激勵者。
二、通過音樂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傷感。
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王老師放了一段凄惋的音樂,這段音樂使讀者和聽者的心都不由自主地隨著課文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悲傷。尤其是在學生讀完課文以后,王老師沒有急于關上音樂,而是繼續讓傷感的樂曲在教室中曲蕩,這讓孩子們悲傷的情緒在淡淡的音樂聲中得到了抒發,雖然大家只是在沉默中傾聽音樂,但是卻起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練筆有學生獨特真實的情感參與,讀寫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的高潮教師設計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這里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里既是情感的暴發點,更是情動辭發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教師配樂激情演講:“燈火不是樹,它只是找到了留有樹的一絲氣息的燈火,是用樹制作成火柴點燃的燈火啊!鳥兒縱有千言萬語,又能說什么?又會對誰說呢?它深情地凝視著、默默地訴說著,這情景讓人多么憂傷、多么感動啊!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鳥兒說,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下你心中最想對鳥兒說的話。這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合的。學生交流后,感慨很多,便有話可寫。
書寫感言。交流感言。教師總結:從你們的感言里,我聽出來了,很多同學被鳥兒對朋友的真誠友情感染了,被它們之間美好的約定感動了。誰讀了不會被感動,不會難以忘懷呢!你們知道嗎?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總在想:假如不發生意外,樹依然在,鳥兒又飛回來時,它們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文字,再來感受鳥兒與樹那依依惜別的場面和美好的約定。讀故事的開頭1一6自然段。此時再讀開頭,拓展續編:它們見面時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它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發揮你的想象,也來創編一則童話故事。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篇16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故事,用平淡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深厚的情誼。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通過研讀教材,我把這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定為:通過多層次的對話,體會這篇童話的語言魅力:用最平淡的語言,描寫最深厚的感情。因此我創設情境,通過補充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發揮想象,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和多元化的朗讀,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鳥兒和樹之間深厚的情感。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感情的深厚。但畢竟是新接手的班級,對學情把握不準,所以在上這堂課時感覺很吃力,期望過高。我努力地創設情境力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但學生的朗讀水平有限,不能通過朗讀來很好地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小學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通用16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去年的樹》課文原文01-17
語文《去年的樹》課文原文01-15
《去年的樹》的語文教學反思01-31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2-24
四年級語文課文《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4-21
小學語文《會走路的樹》教學反思02-02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1-31
小學語文課文《找駱駝》教學反思02-05
小學語文樹之歌教學反思6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