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兩小兒辯日》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選編本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字詞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明白文中所講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啟發。在教學本文時,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初讀文言文,讀通順
設計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文言文讀通順。我先讓學生根據劃分的節奏來自由讀文言文;再分別叫四個學生單個讀;看到學生讀的還不很到位,于是我范讀;然后再讓學生像我這樣讀。在這一環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把課文讀熟了,通順了。
第二個環節:再讀文言文,懂其義
設計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讓學生借助注釋來弄懂文言文的意思。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也就是根據書上的`注釋試著自己理解文言文;然后再讓同桌、前后桌進行交流、討論;最后采用“漁歌問答”這個游戲進行全班交流。
第三個環節:三讀文言文,展開辯斗
設計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通過辯斗,挖掘、深化文本內涵。我先讓學生用筆畫出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理由;接著讓兩個學生上臺辯斗,看到這兩個學生辯是辯了,但還沒有“斗”的感覺,于是,我親自扮演其中的一個小兒,和另一個學生展開辯斗。剛開始語氣平緩,隨著“此言差矣!”“非也!”“胡說!”等連接詞的加入,兩人的語速逐漸變快,語氣變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讓。師生“辯斗”結束后,我請學生評價。再后來,讓全班學生都來做一回兩小兒。全體起立!左邊的同學做前面一小兒,右邊的同學做后面一小兒。我呢,就在一旁引讀創設情境:分別以 “一兒曰”、“一兒自信曰” “一兒搖頭晃腦曰”“一兒拍著胸脯曰”“一兒堅持曰”、“一兒爭辯曰”、 “一兒反駁曰”“一兒不服曰”“一兒緊握拳頭曰”“一兒手叉腰曰”等為引導,組織學生反復朗讀上面兩句。
第四個環節:四讀文言文,悟道理
設計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體會到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課后反思:我認為是辯斗環節的設計和引導是這節課的一個亮點。辯斗中,師生不僅對話了文本,而且完成了自身與心靈的對話,老師與學生各扮“兩小兒”展開辯斗,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走進語文”,讓學生成為“兩小兒”,讓學習進入體驗層次,課堂的學習氣氛和狀態被激發出來。從兩名學生表演辯斗,到師生合作辯斗,再到全班學生展開辯斗,將誦讀層層推進,生生辯斗時,教師在一旁通過引讀創設情境,煽風點火,學生們辯得面紅耳赤。教師的引讀不僅在于創設辯斗的情境,也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培養,還是在啟導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感悟。學生在辯斗過程中,不僅關注辯斗的內容,更關注辯斗者的心理、情感,這也是我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時刻關注的。朗讀的效果如何,不在于讀的遍數多少,而在于能否層層遞進,潛向文本深處,浸入學生心靈;朗讀過程應該成為學生對話文本,彰顯智慧的心路歷程。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2
由于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激發他們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課堂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看來這個目標完成較好,但是感覺還有提高的余地。一開始上課我就從文章的'標題切入,抓住課題中的“辯”字,從“辯”字入手,將學生直接帶入到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接著通過提問,讓學生說出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困難,這就是我摸清學情的第一步(難讀、難懂),于是我順學而導:面對這樣的困難咱們用什么辦法解決?學生說出了多讀、參考注釋、借助資料等方法。在讀課文中,注重整體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
我采取了齊讀、自讀、分角色朗讀、吟誦等多種朗讀方式,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了文言文的韻味。如果事先讓學生自由結合排出課本劇,則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找出文中四個軸心詞語,弄清兩小兒不同的觀點和他們各自的依據。文章讀通了讀懂了,就為下面的辯讀和深入理解“為學”與“為人”的智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堂課不足之處是:我一直認為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但在實施教學時,這種方法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而且因為文言文的節奏比較難以把握,老師應該進行范讀,我也沒做到。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課本選編兩篇短波汪近的文言文,其意圖是讓學生逐步了解文言文這一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運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為初中更多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兩小兒辯日》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教學中,我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激活起點,孕伏方法、整合目標,使學生輕松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圓滿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激活起點。應該說,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他們對此既新奇,又有點畏懼,猛一看,初學的都是新知,其實,文言文也是來源于生活,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和語言經驗中就有許多關于文言文,只是大家全然不自覺而已: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使之成為認知的起點,新知的生長點,對建構文言文初步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合乎由易到難,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我采用成語導入,古裝戲錄像展示,拉近了白話與文言的距離,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對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懼感,在學生朗讀課文之前,用現代白話講述課文的故事內容,大大降低了學生疏通文章,理解內容的難度,在讀熟課文,對照注釋,理解文章時,采用小班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根據各自的'生活實際理解,討論,校正,因大家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歷相關不大,都能各抒己見,觀點也易于接受,最終形成正確的見解。課后,布置學生讀讀說說文言文《守株待兔》、《拔苗助長》等文言文,由于故事內容為大家所熟知,新舊互見,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孕伏方法。任何事情有方法可循,問題就可迎刃而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和“學貴得法”就是強調了這一點。誦讀,有助于形成文言文的語感和積累文言詞匯,是學習文言文基本方法,教學中,我注重誦讀訓練,深得其法。上課伊始,教者聲情并茂朗讀,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并告訴學生,等他們淀粉地這篇文言文,也一定讀得像老師一樣好,甚至超過老師,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接著安排學生自由朗讀,到讀熟為止,小組合作學習,理解文意,并討論該怎樣讀每一句話,請學生上臺領讀,大家證券共同提高,再分角色讀,在此基礎上,進行表演,最后一齊背誦,這樣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不知不覺地把文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時,加強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共同點,即溝通古今聯系,利用學生熟知的詞匯句式去學習文言文,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另一基本方法,如理解“問其故”時,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會怎樣說,怎樣寫,讓學生明白兩者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說法不同而已,在學習文言文的起步就孕伏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升入中學乃至終生學習都將受益匪淺。
三、整合目標。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的科學,過程的優化以及最終目標的達成度,讓學生初步地感性地認識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讓學生積累一些文言詞等,是知識與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角度不同,結果不一樣”,這是情感,價值觀目標。“從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誦讀,古今的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討論”屬于過程方法目標。三個維度目標,彼此交融,互相整合,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學中,將這些目標進行整合,有力地保障了整體目標的實現,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4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 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我總認為文言文深奧難懂,學生自己幾乎不能自主學習,所以我對于文言文的教學大多采用串講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詞翻譯交給學生,希望通過這樣使學生課文中存在的疑惑,從來不敢有所怠慢。但我發現,無論怎樣盡力,學生的效果都很難提高。 為了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我從多方面去精心構思,最后決定屏棄串講的模式,貫徹新課標,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就是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自主學習,充當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得到不少聽課老師的認同和贊賞,學生自我感覺也相當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 讓學生進行小組研究,自行解決課文中的字詞句的疑惑。改變單一的老師提問,老師點名叫學生回答的模式,學生自己設問,自己點名叫同學接題,學生對此很有興趣,感覺自己完全得到自主學習的權利,積極性很高。
2、 字詞把握的當堂小測,讓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己問題,及時糾正,效果明顯。
3、把傳統的串聯翻譯改為故事情節的復述,既可以讓學生自覺熟悉課文,又可充分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4、背誦采用減字法,逐步增加難度,激起學生當堂背誦的欲望,層次感很強,學生的.興趣也很濃。
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部分同學基礎較差,文言文基本就是盲區,根本無從讀懂,更不用說質疑討論了,所以這部分人在課堂上無所適從。另外由于學生比較緊張,有點拘謹,部分環節沒有完全放開,主動性積極性還有待繼續提高。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設計比較合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學環節緊湊,層次感比較強,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討論質疑釋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識。通過這節課,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啟示,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希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進一步完善課堂,完善自我。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故事內容比較有趣,有畫面感,學生容易進入情境。在之前學生已接觸過文言文,對文言文的學習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本課學起來比較輕松。課文內容主要是通過兩個小孩辯論太陽什么時候離人遠,什么時候離人近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告訴我們深刻的哲理。
課堂上,我先給文章斷句,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朗讀,不是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之后讓學生結合文章注釋來理解文章大概意思。10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基本上都已經了解了文章的意思。
關于本文留給我們的啟示,學生也基本上能回答上來。但關于“孔子不能決也”學生有點疑惑。不是說孔子學識淵博嘛?那為什么也不知道呢?其實,不管是什么時候,太陽距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那又如何解釋文中兩個孩子的見解呢?那就看我們自己掌握的科學常識或是到網上查找。那孔子為什么不知道呢?那是由于時代造成的,那時科技落后。那孔子這樣是不是在兩個孩子的心目中地位受影響呢?學生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此時,我讓學生想象如果認為會因此而受影響,那是不是孔子可以隨便亂說呢?為什么呢?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深刻的.體會到孔子“實事求是”的品質。進而引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名言。
此處不就很好的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嗎?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兩小兒辯日》是本課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為第一篇文言文來進行教學。
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是為了中學時大量學習文言文作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因此第八組導讀中明確指出:本組課文將引導你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要對照注釋,一字一句地讀,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文讀通,讀懂。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以激趣、學法為根本目的,緊扣教材,設計了讀──釋──演這個脈絡清晰的教學環節。
一、趣字當頭,以讀為本
我首先由課題入手,激發學生急于學習本文的興趣。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為三個層次:
1、讀通:
通過生試讀,師范讀、個人練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特別是:能正確斷句。
2、讀懂:
通過引導,讓學生自主發現學法,并在交流合作中加以應用。
3、讀好。聯系生活體驗,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模仿古人吟詠的樣子來有滋有味地讀。通過這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
二、讀而優則演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古人與今人直接對話的情境,組織了一次表演活動。表演的設計也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兩個層次:一是讓學生用現代白話文的形式進行表演,意在鞏固理解;二是讓學生直接以課文中的語言來進行表演,要求發揮想象,盡量把古人的風采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實則就是更高要求的讀。此項活動受到了多數學生的熱烈歡迎。參加表演的同學大膽創新,添油加醋,展示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們對文言的感悟力。
三、煉學法,用法學
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如何學習文言文是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兩小兒辯日》則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我就地取材,讓已讀懂課文的同學引路,提煉總結學法,師適時點撥滲透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讓其他學生也運用學法自主探究。讓學生從學會──會學,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作業,不是終結,而是開始
在課的最后,我設計了新兩小兒辯日賽這個作業。希望通過學生課后的準備,將語文的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體現了語文生活化這一主題。
五、不過,本節課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
比如:
1、學生讀時,只能讀出一定的節奏和停頓。達到這一層次后,便再難提高。
2、對于兩小兒笑的理解不夠到位。
3、表演時不夠大方,口語表達不夠流暢。
希望各位老師都來幫忙,出謀劃策,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的古文教學不再格式化。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7
《兩小兒辯日》是語文第12冊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為第一篇文言文來進行教學。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是為了中學時大量學習文言文作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以激趣、學法為根本目的,緊扣教材,設計了“讀──釋──演”這個脈絡清晰的教學環節。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
本課朗讀分為三個層次:
1、讀通:通過生試讀,師范讀、個人練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特別是:能正確斷句。
2、讀懂:生對照注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學習中能將每一句話讀懂,理解全文。
3、讀好:創設情境,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自由練讀。找同伴互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展示兩小兒爭辯時生動的場景。讓學生模仿古人吟詠的樣子來有滋有味地讀。通過這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
有以下遺憾:
1、時間分配得不夠好,學法指導處利用了7、8分鐘的時間,因此也沖淡了重點;如果能在此節省5分鐘時間,“誦讀”的`訓練能更突出一些,同時后面的設計的“談啟示”及“課本劇”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劇情: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恰遇兩小兒辯日,孔子不能決也。現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解答了兩小兒的問題并表達了對兩小兒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學目標設計過多,貪多,貪全:因為這是第一篇古文教學,因此,我總想在課堂上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其實仔細想來,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發興趣放在第一課時,這樣便更能突出“讀懂意思”“讀出韻味”的重點。
3、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簡練,有時語言隨意,有時不夠嚴密或有重復學生說話的現象。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8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一塊瑰寶。其中很多文章就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兩小兒辯日》就是這樣:通過一個故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兩小兒的童真童趣、觀點不同,也看到了一位虛懷若谷、實事求是的孔子。在教學中,我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使學生輕松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做到:
1、倡導學生自讀自悟,形成一個互幫、互助、互學的良好學習氛圍,教學中提供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自主探究的空間。例如讓學生個人對照注釋讀懂句子去嘗試探究;不懂之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通過自讀自悟出做人要“誠實謙虛”的道理。這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習慣,同時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2、我注重轉變自己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學習的平臺。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課堂上我注意到個別差異,及時給予學生鼓勵,促使學生進步。
3、“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為兩個層次:
(1)讀通讀懂。通過生自讀,合作練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對照注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學習中能將每一句話讀懂,理解全文。
(2)讀好。創設情境,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自由練讀,找同伴互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展示兩小兒爭辯時生動的場景。這兩個層次的訓練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目標從低到高、從易到難的層次性。
這堂課,仍存在一些不足:
1、對學法的指導不夠。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如何學習文言文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在課堂上點撥滲透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這方面我做得不夠。
2、在教學中,似乎有些“重文輕言”。在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言”上顯得“輕”:擇要釋疑,講解常見的省略、通假字等文言現象方面做得不夠;則重在引導學生思考文言文的“文”:品內涵,講感悟啟示等。
3、在“讀”的教學活動中,個別讀書的較少,所以學生展示機會較少。
教學的本質不是展示教師的才華,而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要抓住語文學科的特點,注意在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滲透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從教材實際、學生實際出發,做到“活”與“實”相結合,樹立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意識,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9
昨天,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再次走進了六(1)班教室,聆聽了孫老師執教的《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
《兩小二辯日》選自《列子·湯問》中的一則傳說故事。文中記敘了古時候兩個小孩,各憑自己的直覺,認定太陽在早上和中午時離地球上的人遠近不同,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孔子也不能對此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盡,學習無止境,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雖不是初次接觸文言文,但學起來難免會覺得枯燥難懂。如何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方案便成了文言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孫老師此課的設計無疑解決了這難題,并凸顯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找準學習切入點。
首先,在教學一開始就從文章的內容切入,抓住課題中的“辯”字,從“辯”字入手,將學生直接帶入到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之中,鼓勵學生自讀、自悟。
二、增強學生自信點。
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是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方式的極大轉變。在孫老師的巧妙設計中,學生們走進文言文,讀中探究,議中探究,合作探究,學生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真真切切的口語表達與實實在在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消除了膽怯心理,理解了乏味的文言文知識,而且體味到兩小兒辯日的內涵。
三、經典誦讀內容豐富,時機恰當。
常言道:生活處處皆學問。這堂課老師從孔子的名言談起,整堂課以名言穿珠成簾,讓學生在領略文言文博大精深的同時,領悟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無窮。孫老師在這堂課上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開始導入對本課的學習;學生在“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啟迪下讀思結合;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感召下合作學習。最后以孔子名言及“學無止境”作為這堂課的結束語,培養了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整堂課的名言滲透,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是學生對孔子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針對本節課我也覺得有以下地方值得商榷:在表演朗讀兩小兒辯日的內容時,能不能讓兩組學生表演,一組用文言文表演,一組用白話文表演,這樣對比表演更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中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分七個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簡單,構思頗具匠心。文章開頭以無名小兒與“圣人”孔子對舉,其地位和學問的對比本應高下立現,但作者通過一個“辯”字為后文制造了懸念。其表達的道理可以從不同角度闡釋,從“辯日”的角度,可以說文本告訴我們,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也可能包含著我們不了解或不確定的知識,需要多觀察,多思考。從“小兒”和“孔子”的角度,本文教學中還可以理解為: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獨特的發現和獨到的思考;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兩個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認自己“不能決”,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惱羞成怒,也令人敬佩。
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我從多方面去精心構思,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切實做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學生自我感覺也相當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視頻導入,以便讓學生對辯論有一個大致了解,進而理解兩小兒辯論時的態度與心情,然后由“辯”字入手,讓學生認真觀察字的結構并認真書寫,為學習本課奠定基礎。因此,學生通過視頻,有了讀書的興趣,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2、注重誦讀,能在讀中學、讀中思、讀中悟。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學中,我采用自讀、范讀、表演讀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的同時理解文章中重點字、詞、句的意思,從而達到把文言文讀通、讀懂、讀出節奏、讀出韻味的目的。
3、課堂上,根據課文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先弄清本文的重點“辨日”之謎,再引出“孔子不能決也”的原因,從而得出“辨日”啟示。這種教學流程讓學生自此自終對課文興趣盎然。
4、最后以“疫情逐漸向好,是否需要戴口罩”為主題以事實為依據,發表自己的觀點,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新高潮。這個環節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寫作欲望,還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處:
1、疫情原因,課堂上只有自主學習,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總感覺學生自學的時間不夠充分。
2、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夠簡練,有重復學生回答的語言。
總之,我覺得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教學設計合理,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環節緊湊,有層次感。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質疑,自主釋疑,從而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育理念。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相信我能進一步完善課堂,完善自我。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語文教學是一個追求意義的過程。學生在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探詢意義,獲得意義,建構意義,從而享受語文,享受學習。
綜觀課堂實錄,我們發現,一篇很好的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課文,學生的學習完全是在教師的牽引下完成的
學生的理解詞語是在猜測老師,學生的朗讀是在迎合老師。學生的配合天衣無縫,近乎完美。是學生的能力太強,還是有預演的成分?
這是誰在學習課文?是要解決學生心里的哪些疑問?學生自主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沒有。幾乎沒有。學生習慣于猜測老師已有的答案。如此,將把我們的學生引向何方?語文的學習如喝水,學生自己沒有喝到肚子里,如何知道水的滋味?
還學生自主讀書,自主品味,自主質疑的權利!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兩小兒辯日》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以往學生也接觸過文言文,比如《楊氏之子》,有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不再一字一句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而是相信學生的能力,盡量讓他們自主學習,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注重課文的朗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文言文更是如此。只有在讀正確、讀熟練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課文。教學時,我先范讀課文。比較長的句子,讓學生標出該停頓的地方,文言文斷句必須正確,才能理解正確。學生讀熟之后,我挑選兩個學生比賽朗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聽他們朗讀的優點與不足,進而達到讀正確、讀熟練的目的。
二、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翻閱字典,自己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指導兩個小孩闡述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的句子。在理解“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比如:看遠處的`樹木顯得小,看近處的樹木顯得高大,從而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為什么小孩根據看到的現象得出遠者小而近者大的結論,接著總結出小孩善于觀察和說話有理有據的特點。
三、分角色講故事,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講故事。先分小組講,然后挑選表演好、積極性高的一組上臺表演課文。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演繹《兩小兒辯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上學習形式的多樣化,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特別好。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課前預習時沒有讓學生認真查閱資料,從科學的角度理解“辯日”的結果,只是在課堂最后出示了文字資料,這樣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也不利于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對于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應該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對其進行誠實、守信教育,這些不足之處都有待在下次的教學中改善。
作為教師,只有不斷總結自己課堂教學的經驗與不足,我們才能得到更多的啟示,使自己以后的教學愈加完美。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兩小兒辯日》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淺顯易懂,文意容易為學生所認知,語言充滿探索與 思辨的童真,適合學生閱讀。
單純地從文言文語言教學的角度看:抓準“為”這一多音多義字,“以”特殊的動詞用法,以及文末句中兩個通假字,字詞障礙可以基本掃清;另從“……乎?”這一特定標志,學會認識文言文中的反問句形式;最后小結本文在語言上的特色:使用比喻句和反問句,因形象生動而語氣強烈,引入接下來的.思辯環節。通過學生自主提問,以及自主回答的方式,可以很順利地完成字詞讀音和文意疏通這兩項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收效良好。
用邏輯引導對文意的深入和拓展,讓文字回歸思維本身。從寓言本身的構造:小故事+大道理入手抽絲剝繭,需先對故事做一個簡短的歸納,理清文中兩個小孩爭辯的依據,以及得出的結論,用一目了然的結構圖和文中明顯的關鍵詞,引導學生說出兩個小孩爭辯的本質原因是角度不同,進而展開對兩個小孩以及孔子的評論,肯定小孩善于觀察和思考,肯定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至于到底何時近與遠,為何當時解決不了等,留與學生課后合作解決即可,而我卻畫蛇添足了。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本堂課上,孩子們學習興趣濃厚,教學設計靈活,但學生學得扎實,學習效率高,真正提升了學生能力和素養。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幾點成功之舉。
首先是課始的導入,從孩子們談話導入課題后引入對圣人孔子的介紹,由表及里,巧妙過渡。再乘著孩子對孔子的仰慕之情,展示和交流對孔子的認識,再由教師做針對性的補充,一步一步讓孔子的形象在孩子們腦海中豐滿起來。
其次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角色觀。我們可以看得出,整堂課上,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甘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嘗試讀準確到教師針對性指導學生讀出停頓和韻律;從學生借助注釋了解文意到教師準對性地提出學有難度的字詞引導探究感悟文意;從學生回顧學法到教師針對性的歸納總結。無一不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教師及時反饋引導到能力提升。整堂課體現出學生扎扎實實的學習和知識建構的過程。
最后是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的外延的廣泛性。可以看到,課堂上教師本著讓學生學得輕松、愉悅的宗旨,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歡的形式,如個人展示、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質疑、等,使得課堂教學靈動扎實,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是可以張揚個性、愉悅習得的。
當然,是沒有絕對完美的課堂教學的,本堂課的教學也有值得思考的幾個地方:
首先是無論是學生課前對孔子資料還是課后對“太陽”相關資料的收集,都顯得差異大,一大部分學生的收集都存在積極性不高、內容不全、思考不夠的問題。其次是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不夠匯報上還是不夠好。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 篇15
文言文首次進入小學教材,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不僅難讀(單音節詞較多,讀起來咬口。)而且難懂(古今詞義差異較大)。對于教師來說,教法上也是陌生的。不僅是初次教學文言文,而且面臨的是沒有文言文基礎的小學生。本課教學設計要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教師角色的變化:
教師在課堂中充當了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起到了引導、點撥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隨時發生改變。教師充分信任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建立了學生的自信感,不擔心他們會有什么怪想法,放手讓學生大膽去說、去做、去思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研究性學習策略,注重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師教學觀念新穎,把原來的口授、設問、解答變為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構建知識。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孔子的資料,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學生對兩小兒所持不同觀點的依據是否科學產生了疑問,教師首先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確定研究主題,然后指導學生自主確定活動小組,或上網查詢、或探師訪友、或翻閱書籍、或動手實驗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研究,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度發生了變化,他們也更樂意去探究,去發現,去體驗,去創造。最后舉行小專題研究成果交流會。這個過程,有力地突破了文本中心、課堂中心,使學習活動成為了學生的創造活動。小專題研究性學習的展開,使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鍛煉乃至提升。
3、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教學的生命力在于創造。在教學中,為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進行有創意的表達,教師讓學生走進角色,走進歷史,當一回劇中人,演一演,說一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他們的感覺,情緒和智慧積極投入,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將課文的語言轉化為栩栩如生、豐富多彩的戲劇語言,產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兩小兒辯日》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范文04-23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范文04-29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精選10篇)04-07
關于課文《兩小兒辯日》的教學反思03-14
《兩小兒辯日》小學語文教后反思01-20
兩小兒辯日03-21
揭秘《兩小兒辯日》12-24
新編《兩小兒辯日》03-15
兩小兒辯日的意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