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珍珠鳥》教學反思
我們學校在三年發展性規劃中提出,以現有科研課題作為研究切入點,把“活的教育+美的教育”融入科研活動中,形成探討性教學模式。從課前參與、課堂滲透和課后遷移三方面見成效。
這兩個學期,在學校的大課題下我研究的子課題是“注重預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經過兩個學期的努力,我們師生在共同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的收獲驚喜。
這是《珍珠鳥》的第一課時。開課的第一環節,是檢查預習情況。先是認讀生字,我照例在黑板上出示本課的十個生字(不帶拼音)。看著小手林立的教室,我知道學生們一定胸有成竹。果然,張樂同學嫻熟的字正腔圓的發音,立刻博得滿堂喝彩。“說一說你最欣賞張樂讀的哪一個字,為什么?”“我最欣賞張樂讀對‘卷’字,因為它是多音字,一不注意就會讀錯!”“噢,那卷字還有什么讀音呢?我們一起來說說。”我在黑板上就著學生們的回答標出了卷字的兩個讀音。“我最欣賞張樂讀‘撥’字,因為這個‘撥’字和‘拔’字很相似,我經常讀錯,張樂讀對了。”“我來說說這兩個字怎么記……”學生們你一句我一句,作為教師的我,這時所做的只是不斷的肯定著這幫能干的學生。很快就進入檢查擴詞了,我特意點了蘇杰,蘇杰聲音雖不夠大,但還是都組對了。“我來,我還有……”其他同學爭先恐后地想發言。“好,我知道大家都能給這些生字組詞,老師現在想了解誰積累了‘好詞’讓大家分享?”黃紫慧第一個舉手“卷——風卷殘云、卷土重來”“撥——撥云見日、挑撥離間”“撞——橫沖直撞、招搖撞騙”……學生們積累好詞語已經成為習慣,每次聽到學生們嘴里蹦出那么多好詞,我總會由衷的說:“謝謝同學們帶來這么多好詞,有一些好詞老師都不知道,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感覺真的很快樂。”在用上本課生字聯系課文內容說一句話時,一個同學說的是課文最后那句“信賴,不就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我請這個同學再重復一次這句話,然后問學生:“這是一個什么句子?你還可以怎么說?”一連請了幾個學生,回答都是“信賴,就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我對學生們說“老師這樣說你們看行嗎?”我提高了語調“信賴,一定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行,因為反問句就是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平時不太發言的李慧婷肯定了老師。“那我們全班一起大聲的說一次好嗎?”在我的倡議下,全班同學齊聲說“信賴,一定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在檢查預習的最后,我是請同桌互評讀書,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里,學生們不僅自學了生字新詞,整體感知了課文,而且自主解決了生字詞中的重難點——多音字、形近字,積累了好詞句,懂得欣賞別人,樂于分享知識。而我在學生說“信賴”這個句子時,及時的點撥,不留痕跡地讓這個全文的中心句地在學生們心中留下印象。因此,對這一環節我感覺很滿意。
第二個環節開始,我先讓學生們讀課題,提出問題。一個學生的問:“珍珠鳥是什么樣子的?”很多學生問:“作者為什么寫珍珠鳥,作者對珍珠鳥怎樣?”“作者和珍珠鳥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也有一個學生想知道:“珍珠鳥的生活習性怎樣?”這些問題,對了解課文,理解內容都有幫助。這說明,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從沒“問”亂“問”到不僅有“問”而且會“問”了。我鼓勵同學們:“自己讀書,看看你讀懂了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內容讀給同學們聽聽。”隨后,我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們直接與文本對話,自由讀課文,暢所欲言,自讀自悟。在爭論“珍珠鳥雛兒膽子是大還是小時”,不僅引導學生從課文字里行間找答案,還巧用學生們課外收集到的資料輔證。學生說到重點段落“珍珠鳥一步一步接近我”時,通過老師的范讀,使學生領悟到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大起來的;拋出“首先……接著……后來……”這個句式,既幫助學生理清了段落脈絡,為學生的背誦打下基礎,也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在學生們找到許多段落、句子說明作者很喜歡珍珠鳥后,老師還引導學生從一個“撥”字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細致體貼。
在這一環節里,我放手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由讀,大膽說;引導學生們把課文“讀進去,讀出來”;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初步體驗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收獲,也體現了教師的“導”作用。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林姆斯基說:“學生的腦力勞動并不以有所發現而宣告完成,腦力勞動不僅表現為一種形式或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而真正的目的.則在于讓學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沒有明確闡述的似乎是隱藏著的因果聯系和規律。教師的責任就是指導、激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因此,在第一課時的最后一個環節,我總是這么問學生們:“剛才,大家不知不覺又讀了好幾遍課文,自己也解決了讀到課題時心中的疑問。那么,在不斷讀課文的過程中,你又產生了什么新的問題?”這時,黃芷昕立刻把手舉得高高:“作者為什么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嗎?’”大個子陳辰站起來說:“珍珠鳥為什么要去接近作者呢?”學生們提得多妙,這,不就是我下節課的教學目標嗎?我對學生們說“問題提得真好,你們真是一群愛學習、會學習的好孩子,下一節課我們一起解決這兩個問題,相信大家會有更大的收獲!”
課后,在和聽課的老師交流時我說:“這一節課呈現了我這兩個學期來在學校大課題下子課題的課題研究成果,從這節課情況看,感覺良好。只是在最后一個環節,老師引導學生們的思維向縱深處發展,希望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能不斷發現新問題,舉手的同學不夠多。這也是平時教學時出現的問題,如何在這方面提高學生能力,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