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語文教后反思
這節課從準備教案,制作課件到上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獲:
其一,針對學生對黃山奇松知之甚少,很難激情入境的情況,我給課件找到了影片素材,并進行了剪輯,以期能為激情服務,讓學生有直觀感受,產生探究欲望,從上課的情況上來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其二,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把握。上課時,不用看書,課文內容了然于胸,并能將文中語句篇章也能信手拈來,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不僅是因為這篇課文比較短小,還因為我重視了課文的研讀。這引發了我對自己的反思,平時的課上我能做到這樣嗎?回答是否定的,這要求我今后一定要重視課本研讀,它是上好一課的關鍵因素;
其三,課前進行了良好的預設。記得書中描寫迎客松時有一個詞,叫“遒勁”,學生借助詞典都知道這個詞的意思是“強健有力”,可是我覺得學生可能并不真正了解這個詞的意思。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遒勁”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知道這個詞是用來形容什么的嗎?(樹干,有的說還有書法作品)這時我出示了一張放大了的松樹枝干的圖片,我問:“這回你會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什么是“遒勁”了嗎?”學生很容易就明白是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的意思,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
其四,創設場景讓學生理解課文。比如學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迎接客人,課這樣的理解太平了,怎樣調動學生的.感受呢?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讓同學們伸出手臂,對照圖畫想象是怎樣迎接客人的,接著請學生示范動作,此外,為了加深學生的體驗,我又設計了一個師生扮演環節:師邀請一位學生交流:師:迎客松,你好!學生:你好!歡迎你們來黃山參觀!(配合動作)師:謝謝!接著師同全班同學交流。通過這一形式,學生離迎客松就近了,對迎客松的奇特感受就更深了;
其五、抓住文章主線引領全文,這節課,我抓住:迎客松“奇”在哪里?這個大問題來貫穿全文,在板書設計上也做了文章,課一開始,我說道:上節課我們留下了一個問題:黃山奇松“奇”在哪?(板書:奇?)這節課我們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感悟課文。在理解全文后,我設計了一個題目:黃山奇松,真是奇特!讓學生把這節課對奇松奇特的感受表達出來,并不失時機的把板書“奇?”改為“奇!”
學生此時有感而發,一目了然,從學生的回答來看,這一環節水到渠成,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到位了;
其六、以讀促悟,努力讓課堂充滿語文味。比如在講到: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一句時,我不急于讓學生一下就體會到“奇”,而是讓學生先通過“遒勁”和“郁郁蒼蒼”來感受奇松頑強的生命力,再讀出這種生命力來,接著抓住“飽經風霜”一詞體會奇松生長過程中的艱辛,再讀再悟,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松樹的“奇”之所在,讀為悟服務,悟反過來促進朗讀的提高。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我反思有以下幾點:
其一、教學整體不夠流暢,這樣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連貫性,讓學生保持在那樣的情境中,流暢是必需保證的。當然多媒體“幫了點小忙”,出了兩回故障;
其二,教者語言還需要磨練,過渡語、評價語言要更加及時到位,這方面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特別是遇到學生“意外”發言,缺少應對和引導;
其三,教學內容安排過滿,以致于準備當堂完成的“小練筆”沒有來得及去做,只得改做了家庭作業。
其四、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是否科學、合理、高效,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知道自己的課還有許多地方有需改進之處,望各位老師多批評指正。
【《黃山奇松》語文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黃山奇石》語文教后反思06-27
《黃山奇石》的語文教后反思06-28
五年級上冊《黃山奇松》教后反思06-16
《黃山奇松》優質教學設計(附反思)06-29
蘇教版五上《16黃山奇松》教學反思05-28
小學語文《黃山奇松》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6-27
2017年《黃山奇松》教學反思匯編三則06-26
黃山奇石語文教學反思02-02
精選《黃山奇松》評課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