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語文教后反思
《北京》一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有莊嚴美麗的天安門,有寬闊肅穆的天安門廣場,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有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北京是一座現代化城市。
課文配了一幅圖,一幅是雄偉和莊嚴的天安門,一幅是現代化建筑立交橋
本課的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
本節課有幾點,我本人自己是比較滿意的:
首先說說我這節課的教學方法:
1、課件做得在本 節課中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形象的聲音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對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1、鞏固生字詞 2.輔助閱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3.輔助學生進行課堂練習。
例如,一開課,我就讓學生一邊看大屏幕,一邊放錄音,同時出示課題,開門見山。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誰知道這首歌歌唱的是什么地方”由此,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特有的聲像效果,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簡單的說話訓練,活躍課堂氣氛,使整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接著借助多媒體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北京有那么美麗的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一樣。借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接著,運用課件導讀了課文,通過演示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感知。運用課件輔助朗讀的功能,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另外,還出現一些填空形式的課堂練習,是緊扣課文內容的,針對課文閱讀訓練重點提出的,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的手、腦、眼、口都動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最后,運用課件輔助朗讀的功能,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
2、本節課的信息量很大,教學內容比較豐富,有拓展延伸。
例如:在理解“莊嚴”這個詞的意思的時候,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象在那些場面上體會到莊嚴氣氛,回憶一下自己加入少先隊員的情景,學校升國旗的情景,那時候大家的態度是怎樣的?從而來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又如講到什么是紀念碑的時候,引申了有那些英雄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而英勇地獻出 了自己的生命,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的教育。在學習四字詞語時,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來形容一下我們美麗的佛山。在講到“名勝古跡”這個詞的意思時,展示了大量的圖片來介紹北京還有那些名勝古跡和風景優美的公園。最后,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很熟悉的情況下讓一些到過北京的孩子來當一回小導游,相信學生有這一個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能力,當一個出色的小導游。在學生爭先恐后、興致勃勃的介紹中使本堂課達到高潮。
3、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學生是教育活動中與教師志同道合的參與者。
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則給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帶來障礙,所以我盡量上課保持著真誠的微笑,微笑意味著教師關愛學生,盼望得到學生的支持和配合。能給學生一種安全感、輕松感、愉快感、享受感。當學生質疑問難時,當學生答錯問題時,我用微笑的神情,親切的語言,給予恰到好處的鼓勵和點撥,盡量縮小師生間感情上的距離,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會戰勝自己,闖過暫時的難關。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之間的互動,老師與學生的配合都很到位。
4、從教學效果來看,本節課由于準備比較充分,學生的掌握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
但是,由于經驗不足,這節課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
1、 對本文的重難點把握不夠,沒有很好地把握北京的美和對北京的向往之情,沒有緊緊地扣住北京的美來教,太過面面俱到。好象很多環節都是蜻蜓點水,講得不夠深入,在課堂教學中,重點不突出,沒有解決主要問題,面面俱到,內容很花。表面上看好像在體現新課程標準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等理念,而實際上是沒有真正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真正含義,對本節課要教會學生什么?沒有很好的`把握,很多環節都是蜻蜓點水,講得不夠深入
2、 學生的唱讀現象比較嚴重,老師指導讀的層次不夠好,在閱讀教學的初讀階段,我采用“開火車”的形式,一人一小節,這樣可以較全面地反映全班整體讀書情況。往往在這時,后面幾小節讀書學生已是心不在焉,他們開始悄悄地數起前面有幾位學生,自己該讀哪一節。若是這一節比較難讀,自己還沒準備充分,便在下面默默地練起來,哪兒還有什么心思去聽前面學生的朗讀,越是臨近自己讀的這一節,越是緊張。
3、 最后整篇課文朗讀時的所配的音樂不太好,沒有激起學生熱愛北京之情。我本人講課時的激情不夠。
針對這些不足,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正
1、以后盡量做到“一課一得”,認真學習體會新課程標準的性質、價值、基本理念、目標、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學校目標、內容標準等內容,正確領會目標內容所要求達到的尺度,每節課只能有一個中心目標,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這個中心目標服務的。每節課的目標為短期目標服務,短期目標又為長期目標服務,這樣我們就對一節課要求教會學生什么?一學期要教會學生什么?一學年要教會學生什么的問題很清楚了。
2、讀書本應是件快樂的事情,可為什么有學生卻這樣的焦慮緊張呢?“火車”是有軌道的,可讀書應該是自由的。語文課堂上,學生有權利選擇讀與不讀,也有權利選擇讀哪節與不讀哪節。應該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3、把最后的配樂朗讀的音樂該成激昂一點的歌曲,平時要多點研究教材,到閱讀中去尋找,在語文課上,深入地投入課文中,要讓自己融進去,進入角色,達到忘我的那種境界,激情自然來了,多點和孩子們互動,對文本和教學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后才擁有的,多點感悟生活,激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上課時要自信點,目中無人(聽課的老師),進入情景,課前功夫要到家,上課時才能更加投入!我想這樣才會有激情課前功夫要到家,上課時才能更加投入!
【《北京》的語文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翠鳥》的語文教后反思06-27
《孔乙己》的語文教后反思06-26
《牧童》語文教后反思06-27
好學的爸爸語文教后反思02-03
《呼風喚雨的世紀》語文教后反思06-28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后反思06-28
《美麗的愿望》語文教后反思06-27
《月亮灣》的語文教后反思06-27
《敬畏自然》的語文教后反思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