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的語文教學反思
盡管身處江南魚米之鄉,但《鸕鶿》一文所描繪的寧靜優美的畫面目前我們這兒是無法欣賞到的。孩子們也從沒人見過真正的鸕鶿,上課文之前,即使是鸕鶿的圖畫,好多同學也都沒看到過。上課時,當讓學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時,有一個學生的問題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一下子非常活躍,而且整篇課文有許多問題也因為這一問而基本解決。
學生問:“鸕鶿是漁人養的還是那種像我們看到的鳥兒一樣野生的?”當時問題一提出,我想:這個問題不是太簡單了,怎么會不懂呢?還用問嗎?而且提出這個問題的還是我們的語文課代表。我把回答這個問題的權利立刻交給了學生,多數學生都高高舉起手說鸕鶿是漁人飼養的,專門用來幫漁人捕魚的。教師就緊接著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從文中去找到許多線索來說明鸕鶿是漁人飼養的。一個學生說:“‘漁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這些水鳥就都撲撲地鉆進水里去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因為是漁人養的,所以這些鸕鶿都聽漁人的話,都鉆進水里去了。”一學生馬上反駁:“我不同意,我認為如果不是漁人養的,你用竹篙一抹,鸕鶿也會下水的。”話音剛落,有許多同學都在下面發出“啊?”的反對聲。一同學說:“如果它要逃得話,那它為什么不四處亂飛,而是都往水里鉆呢?”一學生立刻附和:“我也認為是漁人精心飼養的,你看課文后面寫‘一只鸕鶿鉆出水面,拍著翅膀跳上漁船,喉囊鼓鼓的,’鸕鶿跳下水去捉魚,而且捉了魚之后也不飛走,也不自己吞下去,而是自己跳上漁船給漁人。”“是的,課文后面還說‘鸕鶿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說明鸕鶿很會捕魚。一會兒工夫就捕了好多,漁人都快來不及了。”另一學生也搶著補充:“我也對某某有補充,課文開頭寫‘灰黑色的鸕鶿整齊地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等待什么命令,就是漁人讓鸕鶿下水捕魚的命令。”那個不同意的同學強詞奪理說:“這里是說‘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等待命令的是士兵,而不是鸕鶿。”一個同學立刻糾正:“這是一句比喻句,把‘鸕鶿整齊地站在船舷上’比作‘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它寫出了鸕鶿整裝待發的雄姿。”有同學接著補充:“‘一抹’就是一擦的意思,從這個字可以看出漁人的動作很熟練,只要‘一抹’鸕鶿就下水了,這說明他們之間配合非常默契。”“還有這說明漁人讓鸕鶿下水的方式很獨特,鸕鶿非常服從,真是訓練有素。”
爭論還在繼續,學生從書上找出好多的語句來說服那個認為鸕鶿不是漁人飼養的學生,實際上到后來那個學生心里已感到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可能因為一時覺得有點下不來臺故意不接受大家的觀點,沒想到這點小小的叛逆卻成就了我們課堂無法預約的精彩,整個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個性的張揚。教師也覺得一下子學生思維跳躍太快,有點無法控制。學生在辯論中幾乎把這篇課文中老師準備一一和大家討論的知識點全部解決了。
課上完后,我依然和同學們一樣沉浸在難以言說的激動和興奮中,課堂上出現如此激烈的爭論,而且學生說得那么有理有據,頭頭是道,這是課前老師再怎么準備都無法想到的。像那種試教了好多遍的公開課更不會依照這樣的形式來上課。這堂課,教師基本上完全隨著學生的思路在走,但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這堂課帶給我的啟迪有這么幾點:
1、平等對話,給生成營造心理空間。
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學生積極投身課堂的前提。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成為“平等中的首席”,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對話。這樣,學生的情緒才是輕松的、愉快的,才會說出自己個性化理解的理由。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在無焦慮狀態下進行“頭腦風暴”般的思維互動與激發,這樣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斷地迸發,從而才有可能真實、精彩地去生成。在我的課堂中,自己感覺一節課老師表現得比較嚴肅,那么課堂氣氛也隨之顯得比較沉悶;假如今天老師態度親切、心情愉悅,學生的表現也比較大膽、激昂。要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覺得很難把握好一個度。教師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交流,有一些調皮的學生趁機搗亂,不專心聽講。還有常發現剛才交流討論的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已經結束,許多同學還意猶未盡,竊竊私語,無法集中到下一環節的學習中。課堂紀律的組織調控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像那種有許多老師聽課的公開課好像不太會出現類似問題,因為我們的學生都是可愛而又善解人意的。)所以,新理念在執行過程中碰壁而使許多嘗試失敗者無所適從,不知所以,有時又不得不讓神圣的課堂恢復以往的安靜與沉重。非常希望能看到各位同仁是怎樣解決這一矛盾的。
2、讓學生自主探究。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潛力的生命個體。我們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傳統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導致學生無法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使我們的課堂死氣沉沉,我們的付出總是低效勞動。以上教學環節中通過質疑讓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目標,并讓學生自主探求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鸕鶿是漁人飼養的還是野生的?”“漁人一抹鸕鶿下水是因為訓練有素還是因為被驚嚇?”,這樣以學定教,因勢利導,課堂上學生覺得主動,他們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感悟,形成“百家爭鳴”的場面,從不同角度加深對課文文句及思想的'感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完全擺脫了課文敘述順序的束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理解的內容匯報,不但生成了一個個各不相同的帶有個性的對文本的理解,而且生成了一個事先沒法預設的、事后也不會被重復的教學過程。
3、要珍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獨特體驗。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和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和理解。我們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個性化的探究閱讀更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在有爭議的問題上進行有創見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多元思維能力。這節課中如果學生問得那個幾乎有點傻的問題教師輕描淡寫地讓它滑過或根本不予理睬,那么課堂就不會如此精彩。如果教師或同學對那個表示異議的學生持不認同的態度,持譏諷嘲笑的表情,那么以后學生還敢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嗎?沒有爭論的課堂不是完整的課堂。我們要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學生挑戰同伴,挑戰教師,讓學生在爭論中明辨是非,發展思維和語言,形成個性化的人格,在尊重多元化和獨特性的前提下,要注意引導學生的認識應不違背基本的科學知識和價值取向,讓學生始終成為真善美的追求者。
4、少一點預設,多一點生成。
新的課程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作為充滿靈性與人性的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就應是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就應是充滿了帶有學生獨特個性的既包括學習方式又有獨到領悟的精彩生成的。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把執行教案看成課程實施的一個起點,用心收集、捕捉和篩選學習活動中反饋出來的有利于進一步學習的生動情境,據此來調整教學行為,從而使課程實施由執行教案走向師生互動生成。 閱讀的實質是一個動態的感悟過程,閱讀教學中,教者應遵循動態感悟這一閱讀規律,少一點預設,多一點生成,讓學生在動態的感悟過程中學會閱讀。在上面的例子中,課堂的思維空間是開放的,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激發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同學的啟發下,學生自然而然理解了鸕鶿與漁人那種親密和諧的關系,深刻地感悟到江南水鄉漁人利用鸕鶿捕魚的無限樂趣。在聆聽與訴說中學生的感悟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淺顯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由錯誤走向正確,閱讀就在這種不斷生成的動態感悟中進行著,師生就在發現中享受到了莫大的精神愉悅。
遺憾的是像這樣令人振奮的教學片斷自己感覺一學期中也難得有幾回,自己的教學藝術、教學機智都必須在不斷地學習中提升,教師除了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支撐,還需有刻苦的鉆研精神以及自身擁有良好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等。
閱讀是一種生活,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人們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閱讀中享受著精神的生活。我們教育者應該鼓勵學生追求閱讀的個性化、自主化、多元化,使學生如珍惜生命般熱愛讀書、渴望讀書,如品味人生般體驗閱讀、享受閱讀。
【鸕鶿的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2-02
語文霧凇的教學反思06-28
語文翠鳥的教學反思06-28
《天馬》語文的教學反思06-08
語文泉水的教學反思04-0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14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0-05
小學語文四年級《鸕鶿》教案11-17
語文輔導教學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