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語文教后反思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十六課課文,主要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文章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教案的第二課時,重點是學習第6~10自然段。整個教學過程把讀讀、議議、體會、想像、說說當作最基本的手段,教學主線突出,重點明確。同時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實踐和表述的機會,從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神無主 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質疑的教學環節,引出學生學習任務,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復習導入”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默讀6~10自然段,記下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交流,最后歸納成三個問題:
1、貝多芬給盲姑娘彈了一曲后,為什么還要再彈一曲?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
3、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什么聯系?
其實這三個問題正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于是我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學習課文,這樣避免教學的盲目和隨意性。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他們有興趣自已去解決,這樣一來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質疑、自讀、自悟,從而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文之美能夠意會,卻很難言傳,而讀則能充分發揮出表情達意的作用。《月光曲》不僅故事發生的環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內容更美。如果只對《月光曲》內容的講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學生也難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讀是貫穿始終,默讀、輕聲朗讀、自由朗讀、教師范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再現課文的意境,從而把課文的內容、詞句的理解、感情的'體會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也逐步獲取了朗讀的技巧,提高了朗讀的水平。
拓展總結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在總結時出示貝多芬的名言“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中心的領悟,對貝多芬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拓寬了知識領域。
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有一個學生認為課文第9自然段后半部分“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濤洶涌的大海”是妹妹的想象,我在處理時,顯得急躁,應讓學生多讀多體會。
2、課文第9自然段內容,少部分學生沒有讀出月光曲旋律的變化,應抽出更多時間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語言的精煉,同時提問學生的面積再大一些。
4、在講授《月光曲》旋律變化時,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出“輕柔──增強──高亢”,也就是貝多芬感情的變化,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些。
【《月光曲》語文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牧童》語文教后反思01-30
詠華山語文教后反思02-03
臥薪嘗膽語文教后反思02-03
說勤奮語文教后反思02-03
望洞庭語文教后反思02-03
《開天辟地》語文教后反思01-31
《識字5》語文教后反思01-30
《這兒真好》語文教后反思01-30
《翠鳥》的語文教后反思01-30
《學棋》語文教后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