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節語文課的反思
對一堂語文課的反思
今天觀摩了一位教師執教的《三峽》,他給學生提出了如下探究問題:
1、在三峽地區我們國家正在建設一個什么工程?
2、就你掌握的資料看,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這一工程對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何影響?
4、假如爆發戰爭,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5、你知道我國黨和國家三代領導集體是如何關心和重視這一工程的?
這幾個問題在師生的互動、交流、爭論中占了整個課堂的三分之二。這樣的“探究”看起來有“深度”和“廣度”,也很“開放”,但實際上是曲解開放,遠離文本,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保課”、“綜合課”。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充滿了創造。閱讀教學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閱讀能力。
我覺得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于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于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于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于學生體驗母語的優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對一節語文課的反思】相關文章:
一節語文課的反思九年級語文教案01-14
一節難忘的語文課作文03-19
語文課反思01-27
語文課文《春筍》的教學反思02-04
《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01-22
語文課文《觀潮》教學反思02-08
語文課《信任》教學反思02-06
語文課奚落教學反思02-05
語文課文《雨后》教學反思02-04
語文課文《母校》教學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