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后反思
教學《可貴的沉默》中,有這樣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想象沉默中的孩子們會想些什么,我原以為孩子們會說出很多精彩的話,可是只有寥寥幾個同學舉手,答案也很單一,無非是認識到自己做的不好,覺得自己很內疚,認為應該給父母祝賀生日,這些想法當然是對的,可是這些答案卻沒有真實的反應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并沒有將課文中的孩子與自己聯系起來,這樣怎能更深入的理解課文的`內涵呢,即使理解了我想也是膚淺的。那么怎樣能讓他們真正的走進課文呢,我想在提出這一問題時,也可以像文中的老師一樣作個調查,問問孩子們是否也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否也向父母祝賀,有些孩子可能也會沉默,在沉默中他們的想法可能會更真實,更能反應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更能理解課文中孩子們沉默的可貴。然而,這樣一個簡單的設計竟被我忽略了,預想的高潮竟這樣平淡無奇。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促進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情感是閱讀的靈魂,凝聚著作者生命情致的作品需要讀者主體情感的積極投入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在指導導學生朗讀興奮和沉默的句段時,孩子們由于缺少自己的獨特體驗,所以沒有體現出個性化的朗讀,沒有與作者產生共鳴。其實這篇課文學生應該學的非常有興趣,學生也應該很容易進入文本,學生也應該和課文中那群孩子一起受感動,心情也應該和文中的孩子一樣,可是同學們讀起來卻沒有那么有滋有味,我想,作為教學主導的我在指導孩子入情入境的朗讀上還要多下工夫。
在本課結束時,我還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對身邊的爸爸媽媽說說心里話,這個環節其實也應是個情感的高潮,可是孩子的回答太局限了,除了好好學習報答父母就沒有別的話要說了,難道這就是這節課孩子們的收獲嗎?我有些失落。文中的老師找到了蘊藏在孩子心中極為可貴的東西-----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關愛父母,而我呢?還將繼續尋找。下課后,我也在沉默,這個沉默也是可貴的,它讓我在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多鉆研教材,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可貴的沉默》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可貴的沉默》教學反思02-09
小學語文《翠鳥》教后反思01-30
小學語文《好學的爸爸》教后反思01-29
小學語文《學會合作》的教后反思01-30
小學語文《太陽是大家的》教后反思01-30
小學語文《牛郎織女》教后反思01-31
小學語文《月亮灣》課堂教后反思01-30
小學語文《晏子使楚》教后反思01-30
小學語文《獅子和鹿》教后反思01-30
小學語文《金蟬脫殼》教后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