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升初語文考點答題技巧整理
語文學習貴在積累與應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學習,堅持不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語文考點答題技巧,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一、要點概括類
1.摘引文中原句作為答案。
2.選取文中重要詞語語句組合成答案
3.劃分相關內容層次,一般有幾個層次就有幾個要點
二、感想啟迪類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義,聯系中心作答
2.聯系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感悟
3. 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運用成語。
4. 偷梁換柱法: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
三、詞句品味類
1. 詞語品味:
A了解詞性感情色彩,揣摩詞語所表達的喜怒哀樂。
B.分析修辭,體會詞語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從它帶給你的啟迪去體會。
B.看句式結構(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也不同):陳述句語氣平穩,不溫不火;疑問句能吸引讀者好奇心,能制造懸念;反問句能加強語氣;感嘆句能抒發強烈的感情;排比句層層深入,顯得氣勢磅礴;
C.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淺顯易懂,具體形象;夸張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擬人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對比給人鮮明印象;反語顯得幽默風趣,諷刺意味強烈。
★答題方式:我認為……美在……它表現了…….
句子在文中常見的幾種作用:
1、為下文寫 作鋪墊(打基礎、作伏筆)
2、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為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
4、襯托(正襯、反襯)
5、(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6、(照應開頭),深化或提示主題
7、(設置懸念),總領下文或領起下文
8、起強調作用,進一步突出
9、(畫龍點睛),點明中心
10、開門見山,點題
11、總領上文
四、句子仿寫類
一審修辭,二看句式,三析句間關系,四品語體色彩,五考慮要保留的詞語和要替換的詞語。修辭、句式、句間關系、語體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寫也就不難了。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
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云的悠閑”這句子的仿寫。我們通過審題可以知道:
1、要保留“沒有… …,可以有… …”
2、可以考慮用”大地、高山、海洋”來替換藍天。
3、得出答案“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五、語言準確類
1.“××”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1: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2: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為“…“,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4 結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答題方式:不能,刪掉了“××”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絕對化;用了“××”詞,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性,體現了語言的準確嚴密。
六、文段結構類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環節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類解題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選擇它在文中的作用類別
如果用在文章的開頭,主要是:引起下文,總領全文,引出懸念,開門見山、點題、埋伏筆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間,主要是: 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結尾,主要是: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題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畫龍點睛等。
2.概括段意
★答題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刪掉或者段落能否調換類的解題模式
1.判斷能否刪掉或調換(一般不行)
2.判斷這些文段之間的順序關系:并列關系、層進關系、總分關系、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答題方式:不能調換(刪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刪掉)后不合邏輯。
七、修辭手法作用類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3、夸張:夸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4、對偶:它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5、排比: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6、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
作用: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7、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打感嘆號。
作用: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起強調作用
8、擬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語言富有神采
9、反復:由二個相同的詞語或句式構成反復..作用:主要起強調作用
★答題方式:這一句采用了… …的修辭手法, …....(作用)論述了… …(內容).
八、說明方法作用類
1.舉例子: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好的說明了事物的特征
2.下定義:完整、科學、準確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點,使之與其他事物區別開
3.列數字:更科學、準確、具體的說明了……的……特點。(《死海不死》關于死海含鹽量的一系列數字科學準確地說明了死海含鹽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4.打比方:形象生動的說明了……事物特征。(《中國石拱橋》“石拱橋的形狀就像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石拱橋的形狀特征。)
5.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向沙漠進軍》沙漠危害人類的兩種方式:游擊戰、陣地戰)
6.作比較:使被說明的事物特點突出。(答題要結合內容)突出了……(尋找比較點)
7.列圖表:直觀形象的寫出了……
8.作詮釋:對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釋
9.摹狀貌:(類似于描寫)比較生動形象
10.作引用:更有說服力的說明了……
★答題方式:這一句(段)采用了…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 …事物的… …特點,起到… …的作用。
九、論證手法及其作用類類
1.舉例論證:運用具體事例,真實可信,更有說服力,有力的論證論點。
2.道理論證:引用名言,具有權威性,有力的論證論點
3.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論證論點
4.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論證論點(答題要結合內容)
注意:答論證方法的作用時,先從內容上考慮,再從論證角度考慮,有力的論證論點一句必不可少。找論證方法時,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順序就可以萬無一失。
★答題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 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
十、表達方式作用類
常見的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抒情:引起讀者的共鳴,深化中心,畫龍點睛。
說明: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描寫:身臨其境,栩栩如生
記敘文中的議論:點明中心,升華主題
記敘:要結合具體語言環境來分析(例:《最后一課》中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看到“鋸木廠后邊草地上,
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一句交代了時代背景。)
★答題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讀者……的作用.
十一、表現手法
烘托(襯托)、對比、對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揚先抑。(聯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諷刺、象征、聯想、想象、以小見大、類比
1.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增加質感和立體感,加強藝術效果,亦可作“設色”解。清代惲壽平謂:“俗人論畫,皆以設色為易,豈知渲染極難,畫至著色,加入爐篝,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輪廓渲染襯托,使其明顯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畫雪景、雨景、霧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鳥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圍染的烘托方法。
2.“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如于謙的《石灰吟》,詩人借物詠懷,通過開采石頭燒成石灰的過程及結果,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堅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潔思想。又如《白楊禮贊》《松樹的風格》《病梅館記》等都是出色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3.“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繪景物而抒發感情,感情寓于寫景之中。如魯迅《故鄉》開頭一段,作者并沒有直接抒發“我”的悲涼心情,而是通過生動的景物描寫來表達“我”當時的心境:壓抑、窒悶、悲涼。借景抒情的例子數不勝數,如《風景談》《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點:
都是間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們借助于敘述、描寫、和議論的方式來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觀化、具體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們都可以使用象征、變形等藝術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張、擬人等修辭方法,以增強藝術感染力。
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些“物”不是“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寫景來抒情,或景中含情,時時流露;或情寓景中,蘊而不露。這里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義很廣,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鞭撻、快樂、悲傷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內容產生意境,作者的某種感情、志向通過與之相關的實物傳達出來,即達到寫作目的,可以敘述和議論。“借景抒情”要求達到思與境諧,情與景會,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內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審美意境.
4、“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區別?
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對某種物的記敘、描寫之中。比如“愛蓮說”。“托物寓意”是把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對某一物的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出來。比如“白楊禮贊”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區別在于一個是表達自己的看法,個人的情趣,一個是講一個公認的道理。
小升初語文考試知識點
一、常見借代詞語:
1、 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 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學 6、 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 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
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圣人”,
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
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 本紀、30 世家、70 列傳、10 表、8 書,共 130 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小升初語文考點
第一部分 成語
1.描寫春天的成語
春回大地 萬物復蘇柳綠花紅 鶯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百花齊放 百鳥爭鳴
2.描寫秋天的成語
秋高氣爽 天高云淡 秋風習習 一葉知秋
金桂飄香 層林盡染 五谷豐登 果實累累
春華秋實
3.含有動物的成語
狼吞虎咽 龍飛鳳舞 雞鳴狗吠 驚弓之鳥
害群之馬膽小如鼠 如虎添翼 如魚得水
漏網之魚
4.蘊含典故的成語
邯鄲學步 濫竽充數 掩耳盜鈴自相矛盾
畫蛇添足 杞人憂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刻舟求劍
5.描寫社會的成語
太平盛世 國泰民安豐衣足食 安居樂業
政通人和 人壽年豐 夜不閉戶 路不拾遺
多事之秋 兵荒馬亂 流離失所 生靈涂炭
家破人亡 哀鴻遍野 民不聊生 內憂外
6.形容外貌的成語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明眸皓齒 文質彬彬
相貌堂堂 威風凜凜 膀大腰圓 短小精悍
容光煥發 鶴發童顏 慈眉善目 老態龍鐘
7.形容藝術水平的成語
高山流水 天籟之音余音繞梁 黃鐘大呂
輕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奪天工 惟妙惟肖
畫龍點睛 筆走龍蛇妙筆生花 栩栩如生
第二部分 經典詩句
1.說理的經典詩句
①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②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③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⑤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⑥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
⑦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⑧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⑩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2.寫景的經典詩句
①白馬西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
②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③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3.勸學的經典詩句
①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②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③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④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知讀書遲。
⑤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
⑥學習不怕根底淺,只要邁步總不遲。
⑦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第三部分 經典名句
1.與學習有關的名句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②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荀子》
③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董遇
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董其昌
⑤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
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⑦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王充
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
2.與為人處世有關的名句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③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④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⑤愛人若愛其身。——《墨子》
⑥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孟子》
⑦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⑧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
⑨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⑩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⑾改過不吝,從善如流。——蘇軾
⑿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
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⒁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⒂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⒃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朱子語類》
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⒅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征
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
⒇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用純
(21)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官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規》
3.與理想志向有關的名句
①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②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③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⑤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⑥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⑦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
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⑩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李綱
⑾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
4.與誠信有關的名句
①輕諾必寡信。——《老子》
②失信不立。——《左傳》
③小信成則大信立。——《韓非子》
5.與變化有關的名句
①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②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
③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
④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淮南子》
6.與時間有關的名句
①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于寸陰。——葛洪
②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③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④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毛澤東
7.與詩有關的名句
①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朱光潛
②詩是人類向未來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
③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英國] 華茲華斯
8.魯迅說過的名句
①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答客誚》
②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③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魯迅《學界的三魂》
④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第四部分 諺語俗語
1.與氣象有關的諺語
①立了秋,把扇丟。
②二八月,亂穿衣。
③夏雨少,秋霜早。
④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⑤有雨山戴帽,無雨半山腰。
⑥早晨下雨當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⑦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要來到。
⑧八月里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
⑨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⑩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
2.與事理有關的諺語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有理走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一時強弱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
人心齊,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時肯幫人,急時有人幫。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第五部分 民間習俗
1.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十二生肖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3.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文化常識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雅人四好:琴棋書畫
花中君子:梅蘭竹菊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5.與“五”有關的常識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麥、黍、菽、稷
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彩:黃、青、赤、白、黑
6.不同年齡的別稱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及笄:指女子年滿十五歲。
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而立:指人三十歲。
不惑:指人四十歲。
花甲:指人六十歲。
古稀:指人七十歲。
期頤:指人一百歲。
小升初語文閱讀解題技巧答題技巧
一、瀏覽問題和背景, 整體把握需淡定
在考場上一般都是時間緊,題量大。不可能像平時斟酌精讀,有足夠的時間去揣摩。這樣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提高閱讀效率就是一個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在平時就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平時做的每一次閱讀題都要當作考試一樣去對待。
其實閱讀過程的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仔細看看標題,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中揣摩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記敘文,則要注意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后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二、確定區域明目標,圈點勾畫細推敲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后,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三、解答問題要精練,緊扣原文是關鍵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修改,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四、閱讀重在理文意,文初段末反復記
我們平時寫文章,很多時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訴別人的東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結束的時候,使文章升華。這些都是文章的題眼。同樣,別人寫文章也會采用這樣的方法來表情達意。因此在同學們完成閱讀理解題中往往有對文章的理解的問題。這一類問題的回答就要著重看開頭和結尾,或者是一個段落的開頭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寫出原句的,學會概括和談出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樣答的點就會全面深入。
五、字詞句段文相扣,四不分離要切記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
1.字不離詞,在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普遍存在。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 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至于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么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更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小升初語文考點答題技巧整理】相關文章:
小升初語文閱讀答題技巧06-07
中考議論文閱讀理解考點及答題技巧整理03-30
語文考試答題技巧精選01-21
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考點及答題技巧歸納04-25
語文閱讀題的答題技巧12-01
高中語文答題技巧11-30
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有哪些11-11
語文考試答題技巧有哪些?11-11
初中語文常見答題技巧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