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倒霉的典故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知道經典的典故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倒霉的典故,歡迎閱讀與收藏。
倒霉
文種類型:中文漢字詞語
拼音:dǎo méi
詞性:形容詞
近義詞:晦氣、倒運
詞匯來歷
倒霉本叫做倒楣,“倒楣”一詞本是浙江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不好。此語產生的時間算來不長,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候,由于“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地限制了廣大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的發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不容易的。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當地人稱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作“倒楣”。后來,這個詞被愈來愈多的人用于口語和書面,值得一提的是,在運用這個詞語過程中,由于倒霉和倒楣是諧音,而且,“霉”字亦有壞運氣的意思,久而久之,便發展成了“倒霉”。
自隋唐推行科舉以來,一旦鄉試中了,便要在家門口豎好旗桿,桿上高懸大旗,上寫“捷”字,以此裝點門楣,以示榮耀。如果京試高中,還要另豎黃桿,升起黃旗,大大慶賀一番。反之,如京試不中,則把原來豎在門前的旗桿放倒,人們稱之為“倒楣”。流傳中逐漸訛傳為“倒霉”,其原意也延伸為泛稱各種不順利或不幸的事。
典故
原意為把豎在門前的旗桿弄倒。該詞是由“倒楣”一詞演化而來的。
隋唐廢除了世襲的九品中正制,推行科舉制度,讀書人寒窗十年,總要在考場上比個高低,露一番身手。一旦鄉試中了,便要炫耀一番,在家門口豎好旗桿,桿上高懸大旗,上寫“捷”字,以此裝點門楣,以示榮耀。如果京試高中,還要另豎黃桿,升起黃旗大大慶賀一番。反之,如京試不中,則把原先豎在門前的旗桿拔倒,人們稱之為“倒楣”。因此,“倒楣”的本義是拆倒原先用來炫耀門第、裝飾門楣的旗桿。
清·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載:“明季科舉甚難,得取者,門首豎一旗桿,不中,即撤去,謂之倒楣。今吳俗譏事不成者謂之倒楣,想即本此。”而明朝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則寫得更加具體明白:“士子鄉試會試考中者,揭竿于門,上懸捷旗。此風處處皆然,沿以為例。殿試得鼎甲者及選為庶常者,則又另植黃竿,另張黃旗,比鄉會加數倍,高竿大旗,飄飖云漢,可謂門楣增輝矣。未中,反其意為‘倒楣’。”這里“倒楣”是指運氣不佳,科舉落榜。
“倒楣”最早在江南流行,屬蘇州地區的方言,傳到北京,變得更靈活多樣,“楣”訛傳為“霉”。在現代北京話里,說運氣不佳,多用“倒霉”“倒邪霉”“倒了八輩子邪霉”或“倒血霉”;稱晦氣的人叫“倒霉蛋兒”。現人們多用“倒霉”比喻事情辦得不順利,運氣不好或者碰到了極為不順心的事情。
【倒霉的典故】相關文章:
倒霉10-10
倒霉06-30
倒霉的狐貍08-15
倒霉的水牛05-06
倒霉的老鼠08-17
倒霉樹07-31
真倒霉06-29
倒霉的我07-18
倒霉的五一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