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問牛的典故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知道詞語典故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丙吉問牛的典故,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典源出處:
《漢書·丙吉傳》:“吉又嘗出,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后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和陰陽,職當憂,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釋義用法:
漢代丙吉為丞相,外出遇相斗死傷者不問,而見牛熱氣喘反查問,認為這有關節氣,是丞相應當過問的,而斗殺自有專職官員去管。后以此典表現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也用以借稱丞相等顯官。
用典形式:
【問牛喘】 明 ·李東陽:“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車問牛喘。”
【問喘牛】 宋·梅堯臣:“詩書每博約,文酒時獻酬。其間最達 者,今已問喘牛。”
【丙吉問牛】 唐·邵謁:“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
【喘牛必問】 明·徐渭:“吠犬從今無一處,喘牛必問有諸賢。”
【相車問牛喘】 宋·宋祁:“相車問罷同牛喘,大廈成時與燕來。”
成語故事:
西漢宣帝時期,丞相丙吉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他經常外出考察民情,一次外出,他見一群人在斗毆,他沒有去制止,而看到一頭牛在吃力地拉車。他卻停下叫人去詢問,下屬說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釋說牛影響農事,直接影響到了國計民生。
(暮春的一天,)丙吉外出,遇到行人斗毆,路邊躺著死傷的人。然而,丙吉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納悶兒。
過一會兒,當看到老農趕的牛步履蹣跚、氣喘吁吁時,丙吉卻馬上讓車夫停車詢問緣由。
下屬不解,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
丙吉回答說:“行人斗毆,有京兆尹等地方官處理即可,我只要適時考察其政績,有功則賞、有罪則罰,這樣就可以了。丞相是國家的高級官員,所關心的應當是國家大事。而問牛的事則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氣還不應該太熱,如果那頭牛是因為天太熱而喘息,那么現在的.氣節就不太正常了,農事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我過問了牛的事兒。”
(漢朝還屬于農業社會,農事如果不好,勢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丙吉問牛而不問人,說明他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于官員。
示例:
作為官員要像~那樣關心百姓疾苦。
唐代韓滉《五牛圖》上乾隆題字的內容:清高宗弘歷題詩“一牛絡首四牛閑,弘景高情想象間;舐齙詎惟夸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認為其借用漢代名臣丙吉見喘問牛的故事,表示關心民事,一心為國。
恰巧相似,開國總理周恩來也有一個問鹽的逸事。
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一天,周恩來突然要負責保管他們家現金和存款的工作人員楊金銘仔細匯報他家近兩個月的收支情況。在此之前,一般只是每到月底,才由工作人員向鄧穎超報一次帳即可。
楊金銘拿著記賬的筆記本念道:“3月1日,買大蔥5分錢,廚房用;3月2日,買鹽1斤,1毛5分錢,廚房用。”
“停”,周恩來一聲叫停后,用疑惑的眼光望著楊金銘說,“你們買鹽多花了我一分錢。”
楊金銘一陣緊張,連忙放下筆記本,很快找出了買鹽的那張原始收據,上邊清楚地寫著:“大鹽一斤,壹角伍分。”
周恩來查看了買鹽的那張發票后,示意他們退下,然后向北京市有關部門打了電話,詢問民用食鹽為何要漲價。
原來,北京市衛生局為了預防市民患大脖子病而給食用鹽加碘,才促使食用鹽價格提高。周恩來得知這一情況后才放心。
第二天,周恩來在外出時對楊金銘和衛士高振普說:“我不是在意多開支的那分把錢,而是因為食鹽是千家萬戶都要使用的消費品,不能隨意漲價。
丙吉問牛的文言文翻譯:
【注釋】
①吉:即丙吉,武帝時人。曾救助宣帝,宣帝時為丞相,寬厚謙退,有政聲。
②清道:皇帝出門時先令道路清凈。
③三公:指軍事、政務和監察三方面的最高長官。此處指丞相。
【譯文】
丙吉曾出行,碰上清道民夫成群斗毆,死傷滿路,丙吉卻不聞不問,屬官十分奇怪。丙吉繼續前行,碰到有人追趕一頭牛,牛氣喘吁吁熱得吐出了舌頭。丙吉停下車,叫騎馬的小吏去問:“追趕這牛跑了幾里路?”屬官說丞相應當過問的事不過問,不該管的卻管了,有人以此譏笑丙吉,丙吉說:“百姓斗毆殺傷,是長安令、京兆尹職務范圍內所要禁止、防備并追捕的,每年年終由丞相考察他們的業績,上報皇帝再行賞罰罷了。宰相不必親自辦理小事情,不應當過問路上斗毆的情形。但現在還是早春,不很熱,恐怕這牛沒跑多遠便因太熱而喘息,這表示天時節氣不對,怕對農事有妨害。丞相職務是總攬全局調和陰陽,這事是我職務范圍內的事,所以過問。”屬官才心服口服,認為丙吉識大體顧全局。
丙吉問牛說明什么道理如下:
1.告訴了我們要見微知著,各司其職,見喘問牛,關心國事。
2.丙吉問牛指的是看見牛群的反常,想到氣候的改變,稱贊官員對人民的關切。
3.丙吉是西漢宣帝時期一位賢能的丞相。有一次,丙吉外出,遇上為皇帝外出清除道路、驅趕行人而發生的群斗,死傷橫道。丙吉經過時卻不聞不問,同行官員覺得很奇怪,又不敢問他,只好繼續陪同前行。走到另一個地方,看見有人趕著一頭牛,這頭牛走得氣喘吁吁,熱得直吐舌頭。丙吉卻讓車子停下來,派侍衛問趕牛的人,趕這頭牛走了幾里路了,為何牛如此氣喘?同行官員不明白丙吉的用意,就問道,丞相是不是搞錯了,該問的大事不問,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卻詢問不已。身為丞相,是朝廷百官之首,自己的職責就是使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對牛反常的喘氣吐舌現象就不能不親自過問了。在丙吉的問與不問中,體現著頗為高明的管理智慧,不難挖掘出一些可供當下領導者借鑒的領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