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張良的典故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張良的典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張良簡介
中文名:張良
別名:張子房
國籍:中國(漢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潁川城父
出生日期:公元前250年(辛亥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186年(乙未年)
職業:政治家、謀士
信仰:黃老之學
主要成就:助劉邦建立漢朝、助劉盈保住太子之位
爵位:留侯
謚號:文成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杰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并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后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云游。張良去世后,謚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初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后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圣”。
張良之死
論功行封時,按級班爵,漢高祖劉邦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辭讓,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蘇沛縣),劉邦同意了,故稱張良為留侯。張良辭封的理由是:他韓滅家敗后淪為布衣,布衣得封萬戶、位列侯,應該滿足。看到漢朝政權日益鞏固,國家大事有人籌劃,自己“為韓報仇強秦”的政治目的和“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目標亦已達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滿足。
再加上身纏病魔,體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范蠡、文種興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懼怕既得利益的復失,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但呂后感德張良,勸他毋自苦,張良最后還是聽從了呂后的勸告,仍就服人間煙火。
前186年(漢高后二年),張良病逝,謚號文成侯。
黃庭堅7歲隨父游黃袍山,黃庭堅造訪張良退隱黃袍山的“良山道觀”和“伐桂書院”時,有賦詩一首:《牧童》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明清朝時期有一帝王訪此山,親書“圮直德眙”,以紀念這位漢朝時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現高掛于通城縣黃袍山大堝的黃庭堅故居“魯直第”的側堂之上。
暗度陳倉
同年七月,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陜西褒城)。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后,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這樣,就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劉邦入漢中后,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陜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略定三秦,劉邦倚據富饒、形勝的關中地區,便可以與項羽逐鹿天下了。一個“明燒”,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張良與道教
據《仙傳抬遺》記載,張良曾遇黃石公授書,讀后便能應機權變,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張良還以此修之于身,能煉氣絕粒,輕身羽化。與綺里季、東園公、?里先生、夏黃公,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龍首原。赤眉軍起義,有人發其墓,但見黃石枕,化而飛去,不見其尸形衣冠,得《素書》一篇及《兵略》數章。
相傳張良登仙后,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孫張道陵亦得道。又據《巢縣志》記載,巢縣白云山有子房洞。相傳為張良辟谷隱修之地,后人置祠,歲奉香火。又陳縣(今河南開封東南)天授觀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間封為“凌虛真人”。
張良拜師的典故
張良是韓國的貴族,但是韓國被秦滅,張良一心想著要報仇雪恨,于是計劃刺殺秦始皇,可是失敗了,他為了躲避追捕,隱姓埋名藏在下邳。
有一天,他閑著無聊,就到下邳橋上去散步。有一個老人,衣衫襤褸,他走到張良身邊,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然后對著張良說:“孩子,你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張良感到莫名其妙,真想揍那人,但是看看是個老人,就忍著怒氣,把鞋子撿了上來。
但是那老人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想了想,都給他撿上來了,穿就穿吧,于是,他就跪著給老人穿上了鞋。老人很開心,穿好鞋后,笑嘻嘻的走了。張良注視著老人的去向,老人走了一段路后,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能培養成才,5天后黎明,你來這里同我會面。”張良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是還是按照老人的吩咐,五天后天一亮,就來到了橋上。但是老人卻早已等在那里了,老人見到張良,生氣的說:“和老人約會你都遲到!5天后早上再來相會!”說完,老人就離開了。
又過了五天,雞一打鳴,張良就急匆匆的趕到橋上,可是老人又比他早到,老人見到張良又生氣的說:“你怎么還遲到?過五天,再早點來見我!”說完又走了。又過了五天,張良索性不睡覺了,在半夜之前就趕到了橋上,這次終于比老人早了,張良等了好久,老人來了,老人說:“不錯,這才好!”老人拿了一本書出來,對張良說:“你仔細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10年后,天下形勢會變,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就能和我再次相遇了。谷城山下那塊黃石,就是我的化身!”說完,老人就走了。
天一亮,張良拿出書一看,居然是《太公兵法》!當年姜太公伐紂的兵書!張良喜出望外,十分珍惜這本書,他反復閱讀,認真研究。
10年后,天下兵起,張良就歸附于劉邦。根據這本兵書,張良常常向劉邦獻計獻策,而劉邦也常采用張良的計謀,后來劉邦終于奪得天下,張良勞苦功高,也被封為了留侯。
張良為了報恩,13年后準備去找當初給他這本兵法的老人,他來到濟北,果然在谷城山下看到了那塊黃石,然后把它帶回去,供奉起來。聽說,張良死后,家屬把他和這塊黃石葬在了一起。
張良的師傅是誰?
關于那位神秘的老人是誰,張良稱他為“黃石公”。傳說黃石公是道家學者,后來修道成仙,他是秦末五大隱士之一。相傳他是秦始皇父親的重臣,叫魏撤。秦始皇當政的時候,獨斷專行,聽不進身邊這些老臣的意見,于是魏撤就離開了朝廷,歸隱山林。由于人們不知道他叫什么,而他又隱居在邳州黃山的黃華洞,人們就稱他為“黃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