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公孫牧豕詩詞典故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典故吧,典故在傳達表現(xiàn)事物事理中畢竟是隔了一層,是一種由彼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典故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公孫牧豕詩詞典故,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典源出處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丞相公孫弘者,齊菑川國薛縣人也,字季。少時為薛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薄稘h書·公孫弘傳》亦載,略同。
釋義用法
公孫弘為漢武帝時丞相,封平津侯,少年時家貧,給人家放豬,直到四十時才開始學(xué)習(xí) 《春秋》等書。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貧賤。
用典形式
【牧豕】 明 ·陳子龍:“讀書射獵徒為爾,何況飯牛還牧豕!
【公孫牧豕】 清·孫枝蔚:“寧戚既飯牛,公孫亦牧豕!
【平津牧豕】 宋·黃庭堅:“平津善牧豕,佽飛能斬蛟!
【四十有牧豕】 金·元好問:“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負薪!
公孫牧豕典故
公孫弘,西漢初年的儒生。他自幼家貧,以牧豬為生,到四十多歲才開始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
孔子以來的儒生恪守“君子不器”的觀念,意思是說儒生只講治國平天下的理論,而不屑于學(xué)習(xí)具體的治國平天下之術(shù)。這樣,儒生往往以峨冠博帶的形象出現(xiàn),在實際政治面前不免顯得迂腐。儒生的這一弱點正成為法家攻擊的要害。所以在西漢建立后的相當(dāng)長時間內(nèi),儒生實際上沒有什么地位,政治權(quán)力仍掌握在法吏階層手中,即使像董仲舒這樣的名儒也不例外。董仲舒的理論雖然受到漢武帝的重視,但他本人在實際政治中可以說無所作為,被流放出去做地方官。
但公孫弘不同,他雖然為儒生,以治儒家經(jīng)典《春秋》而名聞天下,但位至丞相,政治地位遠在董仲舒之上。他的最顯著特點是以儒術(shù)作為法家政治的修飾,即是說實際政治是法家的,但表面是儒家的。
后來,“公孫牧豕”這一典故,用來指士人出身貧賤。
【公孫牧豕詩詞典故】相關(guān)文章:
詩詞典故08-05
焚骨揚灰詩詞典故09-20
吹牛的詩詞典故09-20
蓋了詩詞典故09-20
丹青的詩詞典故09-20
出谷遷喬詩詞典故09-20
反裘負芻詩詞典故07-04
簞食壺漿的詩詞典故09-20
阿堵物的詩詞典故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