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驥伏櫪的詩詞典故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那么,都有哪些經典典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驥伏櫪的詩詞典故,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驥伏櫪的詩詞典故 篇1
用典形式
【老驥】 宋·黃庭堅:“老驥心雖在,白鷗盟已寒。”
【伏櫪】 南朝宋·鮑照:“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宋 ·蘇軾:“我衰正伏櫪,垂耳氣不振。”清·蒲松齡:“狂情不為聞雞舞,壯志全因伏櫪消。”
【櫪驥】 宋·陸游:“櫪驥雖存千里志,云鵬已息九天風。”
【萬里心】 元·郝經:“垂頭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萬里心。”
【千里心】 清·吳元龍:“伏櫪雖虛千里心, 脫翻適長林性。”
【千里志】 宋·蘇軾:“病馬已無千里志,騷人長負一秋悲。”清 ·王鵬運:“空闊已無千里志,馳驅枉抱百年心。”
【伏櫪駒】 唐·李白:“騄驥本天馬,素非伏櫪駒。”
【壯心休】 宋 ·陳與義:“依然還故櫪,寂寞壯心休。”
【驥伏櫪】 宋·陸游:“壯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懷狐首丘。”
【心如老驥】 宋·陸游:“心如老驥長千里,身似春蠶已再眠。”
【未甘伏櫪】 宋·劉騭:“驥老未甘秋伏櫪,劍閑猶覺夜沖星。”
【老馬伏櫪】 唐·王昌齡:“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宋·陳師道:“老馬甘伏櫪,游魂還故鄉。”
【老驥伏櫪】 宋·蘇轍:“長鯨渴水求人海,老驥伏櫪思就車。”宋 ·陸游:“老驥嘶鳴常伏櫪,寒龜藏縮正支床。”
【伏櫪心長】 元·燕公楠:“謾伏櫪心長,銜圖志短,歲晏欲誰與?”
【棧邊老驥】 宋·陸游:“棧邊老驥心空在,爨下殘桐尾半焦。”
【烈士暮年】 宋·蘇軾:“烈士嘆暮年,老驥悲伏櫪。”
【老驥思千里】 唐·杜甫:“老驥思千里,饑鷹待一呼。”
【高材難伏櫪】 明 ·湯顯祖:“高材難伏櫪,薄別且從船。”
【驥老心未窮】 南朝梁 ·沈約:“驥老心未窮,酬恩豈終畢。”
老驥伏櫪的詩詞典故 篇2
【老驥伏櫪的典故出處】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老驥伏櫪的典故釋義】
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老驥伏櫪的歷史典故】
東漢末年,諸侯四起,天下大亂。其中以曹操最有遠見,他想統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會。
曹操自從“挾天子令諸侯”,許昌屯田以后,先后消滅了董卓、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從此,軍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紹的兩個兒子投奔了烏桓,企圖借助烏桓的力量卷土重來。烏桓的經濟、文化較落后,當時尚處奴隸制時代。他們乘中原地區經常混戰,常常侵襲漢朝的領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對此,曹操決心征討烏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親自統帥大軍北上遠征烏桓。當時曹操已年過半百。古人認為,人到50歲,就進入衰老階段。這點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為了徹底消滅袁氏殘余勢力,真正統一北方,他胸懷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馳騁疆場。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艱苦行軍作戰,曹操在白狼山一帶與烏桓的`20余萬兵馬進行了激烈的爭戰,徹底擊敗了烏桓,殺死了他們的頭領,十幾萬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領大軍,凱旋而歸。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帶著勝利的喜悅,想著自己已經是五十三歲的人,但歷史的重任肩負在身,統一中原的大業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賦詩一首: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這首詩表現了曹操熱愛自然、蔑視天命、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了他那變革現實、統一中原的豪情壯志。
【老驥伏櫪的典故成長心語】
曹操在他年過半百時,仍然充滿雄心壯志,而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堅定為理想奮斗終生的信念。“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句話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而對于我們來說,這句話同樣意義非凡。作為學生,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不虛度年華。
老驥伏櫪的詩詞典故 篇3
【注音】lǎo jì fú lì
【出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詩
【釋義】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于老年人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老當益壯、壯志凌云
【相反詞】老氣橫秋、老態龍鐘
【押韻詞】挨打受氣、愧悔無地、白駒過隙、不食之地、吼天喊地、走投無計、伺瑕導隙、機會主義、腳踏硬地、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年代】古代
【教學同步】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趙鑫珊《人是什么》高中五冊·課文·2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先后消滅董卓、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控制北方領土。袁紹的兒子投奔北方的烏桓,53歲的曹操親率大軍徹底征服20萬烏桓人,凱旋后作《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成語示列】用飛龍在天,對老驥伏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
【其它使用】
◎ 信寫好后,由全家識字的人逐個作了"審查",愛好文學的小兒子提議加上曹操的'兩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現在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用長期積累起來的豐富知識和經驗,通過各種方式繼續為我州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做貢獻。
◎ 您在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勤于研究,可謂老驥伏櫪,壯心未已。
老驥伏櫪的詩詞典故 篇4
三國曹操《步出夏門行》詩。
東漢后期的曹操,在他年輕時曾做過下級軍官,在消滅董卓的勢力和平息黃巾軍起義過程中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后來成為漢獻帝的丞相。他采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辦法,先后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軍閥,逐步控制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在這些地區,他注意發展生產,限制土地兼并,為社會的安定和以后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當時漢朝東北邊境,有一個奴隸制的少數民族——烏桓,曹操消滅了袁紹的`勢力以后,袁紹的兩個兒子就投奔到了那里,想借機東山再起。另外,烏桓的首領,也經常趁著中原混亂的機會入侵漢朝的領土,不僅掠奪大量的財物,而且抓走許多漢人去作奴隸。于是,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和穩定東北地區的邊境,在公元207年親自統率大軍征討烏桓。
當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古人認為: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五十歲就已經逐漸衰老了,距離死亡也就不遠了。曹操當時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并沒有因為年老力衰而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種豪邁的氣概面對自己要完成的事業,繼續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經過幾個月的激烈戰斗,曹操終于在白狼山戰斗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殺死了烏桓的頭領蹋頓,二十萬烏桓人也被迫投降。在帶領大軍凱旋的途中,他有感而發,寫出了一首氣勢豪邁的長詩,這就是著名的《步出夏門行》,這首詩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曾經馳騁戰場的駿馬,雖然年老力衰臥在馬槽旁,但它的心仍向往一日千里的飛奔。胸懷遠大理想的斗士,雖然已到了生命中的垂老時刻,但生命不息,他那顆奮勇拼搏的心就一刻也不停止!通過這些詩句,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曹操的文學才華,更可以體會到他那豪邁的氣概和偉大的奮斗精神。
【老驥伏櫪的詩詞典故】相關文章:
歷史的典故:老驥伏櫪04-17
老驥伏櫪的典故介紹04-29
老驥伏櫪造句03-31
詩詞典故01-10
用老驥伏櫪造句05-25
老驥伏櫪的成語解釋04-29
積毀銷骨詩詞典故11-05
焚骨揚灰詩詞典故04-30
粗枝大葉詩詞典故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