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王稱霸詩詞典故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還苦于找不到優秀的典故?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稱王稱霸詩詞典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帝王。霸:霸主,諸侯聯盟的首領。源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讓縣自明本志令》:“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豪強割據。196年,曹操在戰亂中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自封為大將軍和丞相,執掌東漢的軍政大權。經過十幾年的東征西討,到210年,已先后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豪強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這時能夠與曹操抗衡的就剩下孫權和劉備了。孫、劉在軍事上曾多次聯合行動,對抗曹操;在政治上不斷抨擊曹操,說他懷有稱帝的野心。曹操為了表白自己,便寫下了《讓縣自明本志令》。令文說:“我開始時并無特別遠大的.志向,后來由于軍閥混戰、豪強割據、天下擾攘,才不得不擔負起統一全國的責任,以結束各自為政的局面。我曹操從來沒有改朝自立為王的野心。雖然有人曾勸我廢掉漢獻帝自己稱帝,但我沒有同意。”還寫道:“要是國家沒有我,早不知有多少人稱帝稱王了。”這里雖有過分夸大自己作用的地方,但他為結束東漢末年的封建割據局面確實起了不可抹殺的作用。
后人據此概括出“稱王稱霸”一語,用來比喻某人以首領自居,狂妄自大,獨斷專行。
稱王稱霸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稱王稱霸(chēng wáng chēng bà)
成語釋義: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自稱為君主、霸主。比喻憑借勢力;飛揚跋扈;獨斷專行。
成語出處:宋 汪元量《讀史》詩:“劉項稱王稱霸,關張無命無功。”
近 義 詞:稱孤道寡、盛氣凌人、飛揚跋扈
反 義 詞:謙謙君子
成語用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比喻獨斷專行為所欲為的人。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辨形:王,不能寫作“玉”。
成語正音:稱,不能讀作“chènɡ”。
【稱王稱霸詩詞典故】相關文章:
詩詞典故01-10
焚骨揚灰詩詞典故04-30
粗枝大葉詩詞典故11-05
吹牛的詩詞典故04-30
蓋了詩詞典故04-30
丹青的詩詞典故04-30
出谷遷喬詩詞典故04-30
反裘負芻詩詞典故11-05
簞食壺漿的詩詞典故04-30